來源:北京商報

《東八區的先生們》開播不久,就迎來了豆瓣2.2分的差評潮。油膩的表演、懸浮的劇情、尷尬的臺詞,一再刷新所謂“誠意之作”的下限。

人民網直言不諱,只靠明星、俗套的影視作品再也瞞不過觀衆雪亮的眼睛,若不在質量、內涵上下功夫,就怪不得觀衆“挑食”。

即便是偶像劇的霸總,也不是一味地給自己加滿“天才”“大咖”“富得只剩錢”的buff,就能成立了的。

他必然有可以閃光的內核,這些內核有了錢財的加持會閃光,沒有同樣惹人愛。比如才華、能力、眼界,比如真誠、幽默、自知而自戀。

前不久,王朔出了新書,人到暮年決定不再寫自己了。這位京味文學的代表性作家,給銀幕留下了不少膾炙人口的作品,也是作家中“自視甚高”的典型。

然而,無論是《動物兇猛》還是後來改編的《陽光燦爛的日子》,都是非常優秀且深刻的作品,那些帶有強烈自我認可度的作者,也具備了被衆人認可的資本。

在這一點上,他們其實是實現了對人自身的認知。而張翰的作品,只完成了對自我的認知,還是那個狹隘的自我。一切以“我”爲出發點,以自我認知來實現自我滿足。

除了認知本身的bug,其實霸總的不合時宜,還在於周圍的環境變了,氣氛也不同了。早些年,霸總喫香,影視劇市場迷戀瑪麗蘇。

但如今,時代不同,語境不同,隱約將都市女性標籤化、物質化只會遭到唾棄,比起“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戲碼,大家更喜歡“我就是豪門”霸氣的成長故事。

張翰形容《東八區的先生們》是向青春致敬的作品,是打破自身瓶頸的巨大嘗試。如今看來,不過是“張翰的嘴”。

《戰狼2》裏的硬漢形象曾給予過他極好的轉型機會,而他仍轉身回到了霸總的懷抱中去,延續着《溫暖的弦》《如若巴黎不快樂》這樣既沒市場又沒成長的角色。

有趣的是,富有的“東八區先生們”被罵,一部關於貧窮的作品卻廣受好評。電影《隱入塵煙》展示了一對農村夫婦的底層生活,在一向冷落苦難的院線市場,創造了口碑與票房大豐收的神話。

影片的主人公馬有鐵和曹貴英物質生活很貧瘠,卻因爲彼此的存在豐滿了對方,甚至擁有了全世界。在必要的生存和非必要的愛之間,刻畫了命運的無常和雋永。因爲共情,我們常能感覺到電影中真實的痛感和無力,然後爲愛、希望和汗水所動容。

和懸(炫)浮(富)的先生們相比,優質的藝術作品的共性也在於,它們保持着審視生活的本能,並尋找藝術表達的通感。在海量的故事角色裏,看到階層分異是每個房間裏的大象。

如此“貧富”差距,纔是當代影視作品最該反思的。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