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聯生活週刊

兩天以前,瑞士網球運動員羅傑·費德勒通過社交媒體宣佈即將退役。下週在倫敦舉行的表演性賽事拉沃爾杯將是他的謝幕演出。

消息傳來,已是北京深夜,然而費德勒的名字很快就雄踞微博熱搜第一位。轉天,拉沃爾杯門票賣光,黃牛價飆升到票面價的幾十倍。

當晚我正走在回家路上,通過編輯發來的消息獲知了這個訊息。先是略感詫異。雖然羅傑已經缺席正式賽事一年多,退役傳聞也傳了幾次,但是真到聽到他的決定,還是覺得有些不真實。

一個沒有費德勒的職業網壇,是什麼樣的?這很難想象。

儘管這話在前幾天告別小威廉姆斯的文章中已說過一遍,聽起來有些老調重彈,但對於從2002年上海大師杯開始看網球的我來說,事實確乎如此。

步行回家的一路,腦中無聲的記憶走馬燈般變換,來去之間就是二十年。

二十年前,羅傑·費德勒只是登錄上海灘的八位ATP大師之一,光芒遠不如同齡人的“野兔”休伊特、“沙皇”薩芬、“蚊子”費雷羅,以及老球王阿加西耀眼。

當時的上海大師杯是在中國舉行的第一項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業體育賽事,彼時中國剛剛加入WTO。要知道,F1上海站、NBA季前賽、皇馬銀河戰艦出訪中國,這些後來你耳熟能詳的標誌性事件,當時可是連影兒都還沒有。

轉年,費德勒就在溫布爾登取得了第一個大滿貫冠軍。再一年,費德勒攜年內三項大滿貫登頂世界第一,正式開啓了他的全盛時期。

費德勒再次來到中國是2005年,如日中天的費天王與意氣風發的上海大師杯在一個最合適的時間相遇了。

上海市拿下了ATP年終大師杯連續四年的舉辦權。這四年間,費德勒豪取9個大滿貫冠軍,大滿貫總數、世界第一週數直逼桑普拉斯,讓那些原本可望不可及的歷史記錄,一項項變成僅僅是一段歷史。

他兩度在上海大師杯登頂,成爲了旗忠網球中心的寵兒。這絲毫沒什麼意外。費德勒在上海、在中國的受歡迎程度,跟他在世界上其他國家所受到的擁戴一樣。畢竟競技體育從來都是贏者通喫的遊戲,冠軍順理成章收穫最多的支持者。

2009年,上海大師杯正式轉型ATP上海大師賽,這是全亞洲範圍內舉辦的級別最高的男子網球賽事。同年,設在北京的中國網球公開賽也全面升級,同時舉辦女子頂級賽和男子二級賽,成爲世界範圍內少有的高級別男女合辦賽事。

隨着李娜、鄭潔等女球員帶領的中國金花的集團性崛起,各級別女子賽事在中國各大城市遍地開花,網球在中國不再是一項小衆運動。費德勒和李娜共同的主贊助商耐克公司在中國的營業額節節攀升。2011年,耐克在上海楊浦開建新的大中華區總部,聲勢浩大,主辦公樓被命名爲“李娜樓”。

上海大師賽是男子頂級賽事,對於高排位選手有強制參賽要求,因此費德勒開始每年一次的中國旅程。他的身影出現在外灘、豫園、馬當路地鐵,將他自己、他身上承載的各大頂級贊助商以及網球運動在中國的影響力推向了不同以往的高度。

國際網球賽事從每年一月一直持續到十一月,與足球、籃球職業聯賽長達幾個月的休賽期不同,網球幾乎是全年無休的。

四大滿貫賽事平均分佈在北半球的冬、春、夏、秋四個季節,墨爾本、倫敦、巴黎、紐約四個歷史悠久、風格迥異的國際都市,硬地、草地、紅土三種場地類型——每一個大滿貫賽事都與城市的文化連接在一起,形成獨特的體驗。

海外遊成爲了中國城市居民的生活常態,網球賽事也被納入旅程的一部分。

2017年春節我去澳大利亞,出海的船上是同爲北京來的一家人,他們打算在海上度過除夕。他們聽說我要去看澳網,對票價高不高、好不好買、能不能看到費德勒和納達爾頗感興趣。

除夕當天,那一家人留在聖靈羣島,我則下了船,轉飛機,一路飛奔到墨爾本公園。當時正值傍晚,中國女球員的雙打比賽在中央球場進行,我就在外場買了一份炸魚薯條,一邊看球,一邊喫完了年夜飯。

正如北京一家人所期待的,費德勒和納達爾在2017年的澳網決賽重逢了。我手上2000多塊錢的決賽門票,被炒出了十倍以上的高價。比賽還沒開始,費德勒從球員通道走出熱身時,現場已是山呼海嘯。

朋友圈中常見到朋友曬出看英超、歐冠、NBA的照片,但每個人都有各自支持的球隊和球員。唯獨網球,任誰說起在現場看到了費德勒,都是榮幸之至的語氣。

是的,費德勒的名字總是與這些名詞相伴:天王,優雅,青春,情懷——當然還有“完美”。

費德勒的完美,大衛·福斯特·華萊士在他那篇著名的《亦人亦神的費德勒》中已有精準概括:“有關羅傑·費德勒先生更多的信息——他的背景;他在巴塞爾的故鄉;他父母對他的才華明智且不加剝削的支持;他的少年網球生涯;他早年間因脆弱和脾氣所招惹的麻煩;他深愛的啓蒙教練於2002年的突然離世,如何既打擊又磨鍊了他,並助他成爲現在的自己;39個單打冠軍;8個大滿貫頭銜;對陪他參賽的女友(這在男子比賽中實屬罕見)做出的慎重承諾,與之保持着罕見的穩定關係,以及對各種豔遇的從容處理(這在男子錦標賽中聞所未聞);他那老一套的禁慾主義、鋼鐵般的堅硬、良好的運動員精神、顯而易見且全面的正直、深思熟慮、慷慨解囊——都可以在谷歌上搜到。”雖然這篇文章早在2006年寫就,但這些標籤或者結論,在此後十數年間也未被推翻。

儘管完美時常是無趣的近義詞,但確實沒有其他人比來自中立國家的、性格溫和的世界排名第一選手更適合擔綱網球項目的全球代言人了。

費德勒長期雄踞福布斯體育榜單第一名。排位在他身後的,有如泰格·伍茲般私生活混亂者,有如梅威瑟般奢靡享樂放肆燒錢者。而費德勒,他的形象是全世界關注體育的普通人的最大公約數。套用中國人熟悉的概念,大概就是“中庸”。

他身上常勝將軍的部分,滿足了人們普遍的贏家崇拜,而溫和、持重的部分,又符合通常的道德要求。

蘇格蘭人穆雷、加泰羅尼亞人納達爾、塞爾維亞人德約科維奇都會引發一些敏感的議題,但費德勒從來不會。

我們可以在上海大師賽與中國人談論費德勒,也可以在墨爾本公園、羅蘭加洛斯、溫布爾登和法拉盛,與世界各地的人談論費德勒。就像李娜未退役時,我們可以驕傲地跟任何人談論她一樣。

上海大師賽停辦三年,WTA深圳總決賽也連續取消,那種自由又自信地談論費德勒和李娜的感覺,久未有了。

隨費德勒一同離開的是一個時代。不只是老天王的全盛時代,觀衆們的青春時代,還有那個曾與天王的光彩交相輝映的地球村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