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越是西部的高校,越不能躺平

今年,培育了许多教师的内蒙古师范大学迎来了70周年校庆。在8月召开的校庆庆祝大会上,内蒙古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阿拉坦仓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17位院士和很多内蒙古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内师大”)毕业的杰出人才回来参加校庆活动,这也正好是一个机会,让内师大3万余名学生看看这些杰出人才是如何成长的。

在阿拉坦仓看来,榜样的力量十分重要。这些毕业于内师大的杰出人才回到母校参加校庆活动,正是对内师大学生的鼓励,而这种鼓励,也应贯穿在教育的各个环节。

阿拉坦仓年近花甲,头发也已经花白。他出生于内蒙古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的一个普通牧民家庭。家中有九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六。家中九个兄弟姐妹里,加上阿拉坦仓在内共有三人做过学校校长。

上世纪八十年代,阿拉坦仓在内蒙古大学数学系完成了自己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之后留校工作。1993年他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师从钟万勰院士和张鸿庆教授,1996年获博士学位。

阿拉坦仓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无穷维哈密顿系统的反问题与辛正交系的完备性》。大连理工大学官网信息显示,阿拉坦仓的博士学位论文解决了力学中富有挑战性的、由钟万勰院士提出的重要数学问题,被有关专家评定为具有创造性的优秀论文,开创了新体系。在大连理工大学期间,他荣获钱令希一等奖、向坊隆二等奖,是当时全校1000多名硕士生、博士生中唯一同时获得这两项荣誉的学生。而博士毕业后,阿拉坦仓婉拒了大连理工大学的盛情挽留,毅然回到内蒙古继续工作。

近日,阿拉坦仓接受澎湃新闻采访,谈了自身的成长经历,谈了教师、校长应有的作用,也谈了对我国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西部地区高校发展的诸多思考。

阿拉坦仓介绍,自己走上数学研究的道路,和童年遇到的三名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的知青老师密不可分。

三名大城市来的知青用他们的好方法,把当时一个几乎不怎么会讲普通话的牧区蒙古族小孩,引到了学习数学的道路上,最终获得了该领域的博士学位。阿拉坦仓说:“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也就没有我的今天。我的普通话就是从他们那学的,甚至我的数学,就是他们教的。”因为有亲身经历作证,他十分重视与北京、上海等发达省份高校间的交流合作。

1952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的前身内蒙古师范学院在乌兰浩特市成立,这所高校不仅是党和国家在边疆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学校,也是内蒙古草原上的第一座高等学府。成立两年后,学校西迁至呼和浩特,在这里发展、办学直至今天。

对西部边疆省份高校普遍面临的人才引进和流失难题,阿拉坦仓表示,关键在于高校是否有条件支持这些引进人才的研究成果落地。在这其中,职称评定、绩效考核等改革,都是重点工作内容。阿拉坦仓也认为,虽然内蒙古师范大学位居边疆地区、位于西部省份,也一定要尽力做出成绩。而越是西部的高校,越不能躺平。

【谈教育】老师是引领者,对老师的要求要更高

澎湃新闻:您觉得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

阿拉坦仓:一个好老师既要有能力,也要有正确的方向。一个老师没有能力的话,怎么能教育好孩子?有了能力以后,方向错了也不行。老师把孩子的方向引错了也贻害无穷,所以老师的为人是很重要的。我们对老师的要求就比对普通人的要求更高,因为老师是引领者、培养者,他要是培养不好孩子,就可能影响一代人,而不只是自己家人或者是自己的孩子。

我们的后代关系到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所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老师首先要受教育,要有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要争做学生为学、为事的“大先生”。

校长制定制度要公平公正

澎湃新闻:校长对一个学校的发展起多大作用?

阿拉坦仓:我觉得,校长就是学校。校长是什么样的,这个学校就是什么样的。因为,一流的学校最重要的是要有一流的文化,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促进者、推动者、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对师生影响深刻、广泛、直接。校长想干,底下的人都想干。校长都不干,那底下的人也想着休息。从一定意义上讲,一位好的校长有自己好的理念,将会决定全校老师和学生发展的方向和潜能。总的来说,校长对一个学校的文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也要辩证看待校长、老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以前我们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但现在火车不光靠一个火车头,而是每一节都有动力源,问题是怎么做好总体设计,让各个动力源都有发挥动力的机会。这就要求校长制定的制度要公平公正。一项政策要针对大多数人,而不是一小撮人,这样才能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带动整个学校发展。

孩子在启蒙阶段的认知教育非常重要

澎湃新闻:您怎么看学生的成绩和未来发展之间的关系?

阿拉坦仓:我当了34年的老师了,分析过我的学生,学习好的人毕业后成功,学习不好的人也照样成功。教育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学习只是一个衡量标准,不是一个人整个能力的衡量标准。当然,学习好的人成功几率更大,但这并不等于学习不好的人不会成功。所以我对我的学生讲,学习不是为了考一百分。对我的女儿也这样讲,她学习成绩不是第一,我们也不太在乎,没有非得让她考第一。

但是教育方式还是非常重要的,我女儿问我问题的时候,我从来没有直接告诉过她答案。我会跟她讲这个我也不会,她就笑一笑,说你也不会?我说我也不会,我们一起算。然后,我和她、我爱人三个人一起算,算着算着她自己就会了,我就会对她说你比爸爸还厉害。所以,我的孩子数学也很好。我觉得这种教育也是很有趣的。

教育理念也很重要。有一个或许大家都听过的故事:两位母亲带着孩子见到一个讨饭的人的时候,第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好好学习,不好好学习的话,以后你也要讨饭;第二个母亲告诉自己的孩子,你要好好学习,如果你好好学习了,就能帮助这个讨饭的人。两位母亲可能都认为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对的,但是我们再分析一下。第一个母亲的孩子可能会想:学习本来很苦,我要是真的感到苦的话,那我就讨饭吧,那有什么。再说,我的父母都有工作,我可能成为讨饭的吗?这不可能。第二个母亲的孩子就不一样,他会更自信。他会想,母亲对我的期望这么高,我这么厉害吗?我还能帮助他们?所以,每个孩子在启蒙阶段的认知教育非常重要。

【谈西部高校发展】人才来到西部之后怎么办,这或许才是引才的根本难题

澎湃新闻:西部高校往往面临引进人才的难题,在这一方面,内蒙古师范大学有什么突破?还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

阿拉坦仓:我们常讲,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一流的人才,但反过来讲,一流的大学才能集聚一流的人才。我们吸引人才给出的待遇要比东部地区高校给出的待遇好,自治区引进人才的大环境、大政策也越来越好。近些年我们引进了很多高层次人才,但留住人才面临一个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近年来快速发展,在诸多领域走在全区乃至全国前列,但是总体上与东部地区学校还有差距。

人才来了之后没有团队,他的事业就上不去,事业上不去的话,他就不愿意来,这是很关键的问题。比如说,院士来了以后,我们还得有几个准院士或者“杰出青年”,能把院士的想法落实下去,但是我们西部地区比较难做到。所以,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破解西部高校人才引进困局的关键是提升自身发展水平。

当下国家有两大举措对我们意义重大。第一是“省部共建”。去年9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统筹省部共建工作,进一步加大共建中西部高校力度”,如能尽快落实落地,将有力推动西部地区高等教育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内蒙古师范大学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地位的师范院校,正抢抓机遇,积极推动教育部、内蒙古自治区合作共建。

第二是落实“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推动更多部属高校和东部高水平大学组团支援西部地区高校,推动西部地区在学科建设、科技创新等方面全面赋能升级,帮助西部高校发展起来,实现中国教育的全面发展。

留人才破“五唯”,助教直升副教授

澎湃新闻:内蒙古师范大学离开的人才和引进的人才之间是否平衡?内师大如何留住人才?

阿拉坦仓:我来到内师大以后,有一个人走掉,我是比较可惜的。想要留住人才,很重要的是要重视人才、厚爱人才。

如我们进行了职称评定改革,重新定义了教授的含义,如实践教授、教学教授,各种教授都要有,这样才能破除职称评定的“五唯”问题(“五唯”即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编者注)。

比如我们规定,老师只要带领学生拿一个国家级比赛的金奖,不管什么学历、科研条件,都给他正教授的职位。2021年,我们国际设计艺术学院“匠绣芳华”项目获“互联网+”大赛全国金奖,指导老师青青是助教,硕士学历,拿到金牌之后,我们还是说话算数要给她评教授。

这位老师考虑自己目前无法完成教授的任务,主动申请了副教授职位。按照以前的规定,她升讲师其实也不够。从来没有老师从讲师直接升到正教授,更别提从助教到副教授,这原本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兑现了承诺,给了她副教授、高级职称,这是内师大历史上第一次有老师直接从助教升到副教授。

起初我们在设立规则时没想到会有一个人能做到,但就是真的有这样一个人做到了。所以只要有能力,就能在内师大发挥才能。他们不用找人、托关系,对照制度规定就知道自己能不能评上。我相信人才会愿意留在这样的环境中。

澎湃新闻:内蒙古师范大学在“双一流”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阿拉坦仓:学校虽然目前还不是“双一流”高校,但始终把“双一流”建设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发展机遇,推动“双一流”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学科建设方面,去年获批全区最多的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总数增至8个,未来我们希望能有10个博士点。10个博士点,基本覆盖了内师大的学科。此外,我们有两个自治区一流学科,其中2022年,整个内蒙古新增3个自治区一流学科,我们评上了一个,就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在科技创新方面,原来我们有33个省部级平台,去年我们就成功获批了20 个,现在共有53个,其中8个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2021年,我们牵头组建的“内蒙古自治区应用数学中心”获得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批准。我们把物理、化学、生物、经济、计算机都整合在数学学院。我们做蒙药、乳业等领域的研究,研究它们的数学问题。我们还做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的生态研究、一带一路对蒙古国的影响等等,建立数学模型。2022年,学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名单。

在一流专业方面,我们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位列自治区地方赛道评选高校首位,其中师范专业18个,覆盖了基础教育所有的学科。这些都是我校“双一流”建设的成效,也坚定了我们建设“双一流”大学的信心和决心。

澎湃新闻:您对内蒙古师范大学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规划和想法?

阿拉坦仓:今年是内师大建校70周年,我们来到了一个关键时刻。对于西部高校而言,省部共建、对口支援等都要持之以恒做下去。大学的发展,还要调动大家积极性,就是不能躺平。西部地区有西部地区的做法,内蒙古有内蒙古的做法。超过上海、北京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北京、上海做不了的一些事情,我们可以做。这样的话,中国高校的发展才是全面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