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京“兩區”建設兩週年 文化旅遊和數字經濟成果有哪些亮點?

9月20日,“兩區”建設文化旅遊和數字經濟領域專場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廣電局、經信局和東城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兩年來的建設成果。據悉,在新視聽改革創新方面,“兩區”政策創新惠及企業超一萬家;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北京市上半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超8000億,佔全市GDP比重超40%;東城區推動外資集聚,今年前7月新設外資企業21家,實際利用外資近4億美元。

亮點1

推進新視聽改革創新,“兩區”政策創新惠及企業超一萬家

發佈會上,北京市廣電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孔建華介紹,在國務院批覆的“兩區”建設251項任務分工中,市廣電局承擔任務於2021年全部落地,今年7月又發佈服務保障“兩區”建設推動新視聽改革創新“十五條”,“兩區”政策創新惠及企業達到13000餘家。

據悉,“北京新視聽”是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全球視聽產業中心建設的引擎,也是北京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的重要窗口。兩年來,市廣電局將“兩區”建設作爲推動首都廣播影視和網絡視聽改革發展的重要抓手,深入推進新視聽改革創新。

“兩區”建設以來,市廣電局着力優化政務服務。對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所在6個行政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域範圍取消“《電視劇製作許可證(乙種)》核發審批”;對10種許可證推行電子證照;對5類政務服務事項壓減時限和精簡材料;對17類政務服務事項實施告知承諾審批;對守信企業探索試點“不需申請、不需材料、不需跑動”。其中告知承諾制改革惠及企業420餘家,“三不”智慧政務新模式惠及企業2851家。

兩年來,市廣電局創新回應企業需求。重點支持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重點園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爲17家區級融媒體中心發放許可證。對45家重點網絡視聽平臺優化備案制服務。制定實施優審內容、優選資質、優化服務的措施,自2021年至今已有536部視聽作品因此受益。

此外,據瞭解,兩年來市廣電局培育新視聽服務新業態新模式。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廣電總局舉辦的超高清視頻典型應用案例徵集活動中,北京18個項目入選案例名單,佔總數的17.3%,入選數量居全國首位。

亮點2

發展勢頭良好,北京市上半年數字經濟增加值超8000億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王磊介紹,市經信局堅持“兩區”數字經濟工作與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一盤棋”協同推進,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8381.3億元,佔全市GDP的比重達43.3%,保持了良好發展勢頭。

王磊表示,在“兩區”全產業鏈開放、全環節改革的工作部署下,深入對標RCEP、DEPA(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等國際協定規則,於今年5月底,經北京市政府批准同意,印發北京市數字經濟全產業鏈開放發展22條改革措施,目前已取得階段性進展。

據瞭解,北京市數據資產價值逐步顯現,數據跨境流動服務成效明顯。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建成數據交易平臺,目前數據交易參與主體333家,入駐平臺及引入各類數據產品1253個,產生數據交易合約1774個,數據交易調用7.73億筆。成立全國首個國際數據交易聯盟,現已入駐數據服務與合作單位150餘家。實現微軟等外資企業跨國商務合同簽署電子簽名互認,引導京東方集團於今年3月發行國內首單數字經濟概念公司債券。

在拓展數字應用,搭建新場景新業態上,北京已邁向全域場景開放的智慧城市2.0階段。位於亦莊的北京高級別自動駕駛示範區搭建城市級工程試驗平臺,開放國內首個出行服務商業化試點,“政策友好型”自動駕駛營商環境初步成形。在完成60平方公里範圍的道路智能化設施部署基礎上,現已全面啓動3.0建設階段,將逐步擴展至全市500平方公里範圍。

在優化數字經濟營商環境、加強高水平對外開放合作方面,今年1-7月北京全市工業和軟件信息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42.8億美元,佔全市比重31.6%;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額38.2億美元,同比增長94.5%。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即將進行人大常委會二審,數字消費等多項細分領域促進政策出臺實施;北京成立全國首家數字經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推進設立總規模100億元的北京數字經濟產業基金。

亮點3

推動外資集聚 東城區今年前7月新設外資企業21家

東城區副區長趙海東表示,兩年間,“兩區”建設爲東城區改革創新、轉型升級賦能助力,東城區開啓了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的新篇章。2021年,東城區新設外商投資企業61家,同比增長17.3%;實現實際利用外資6.36億美元,同比增長5.8%。今年1至7月,新設外資企業21家,實際利用外資3.78億美元,其中,合同外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6家。

據悉,兩年來,東城區累計入庫項目273個,其中外資項目44個,佔比16.1%,已落地項目190個,累計實現項目資金613.3億元。

兩年來,東城區堅持創新驅動、外向融合,產業開放取得新成效。一方面,全面建設國家文化與金融合作示範區,聚力拓寬文化企業融資渠道,設立總規模10億元的“文菁”文化+產業基金,成立文化投資聯盟,增加文化產業金融供給,創新建設文化信貸對接服務體系。同時,深化金融領域改革創新,全市第一個外資試點基金QFLP落地東城,“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業務”取得實質進展。

同時,促進醫療領域提質升級,推動北京市首家互聯網醫院——北京協和互聯網醫院設立,配合北京協和醫院轉化醫學推進工作。加快建設中醫藥對外服務貿易基地,北京同仁堂集團已在境外28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150家分支機構,推動同仁堂註冊成立互聯網醫院,鏈接同仁堂國內外948家門店。

“兩區”建設以來,東城區還堅持轉型升級、多元發展,園區開放邁出新步伐。隆福寺園區產業融合度、文化引領度、開放活躍度得到有力提升,“數字隆福寺”建設持續推進,打造智慧園區。同時,持續強化王府井街區示範效應,全力打造國際消費的示範窗口、國際交往和擴大開放的服務窗口。

此外,兩年來,隆福文化街區修繕更新、京森宏圖控股、蘑菇車聯、國網英大東西幫扶基金、北京新電壹號股權投資基金、中誠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增資、五礦建設投資管理公司增資等重點示範項目成功落地。

新京報見習記者 葉紅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