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辛巴質疑東方甄選玉米賺取暴利 聽聽中國農科院專家怎麼說

9月19日,因辛巴在直播間稱“打着助農的旗號售賣高額暴利商品”,東方甄選主播董宇輝在直播間回應爭議。玉米價格問題也引發網友熱議,不少網友提出疑問,不同玉米的價格差異是否合理,農民是否能從高價玉米中受益?爲此,新京報記者採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謝傳曉,他提出,如何讓農民在農產品銷售中分一杯羹,需要政策的保護。

專家:品種是決定玉米價格差異的因素之一

玉米是世界上分佈最廣泛的糧食作物之一,謝傳曉介紹,我國玉米種植面積超過六億畝,其中大部分種植的品種爲普通玉米,另外兩三千萬畝種植的是供人食用的鮮食玉米。謝傳曉說:“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具有重要地位。”

穩居糧食作物首位的玉米,也是最重要的商業作物。謝傳曉介紹,目前市面上能見到的玉米幾乎都是雜交種,雜交種作物的使用率是百分之百,這就讓玉米具有商業化程度高的特性。“在整個農業市場中,玉米不論是飼料用還是食用,都很重要。”

謝傳曉介紹,農民大部分種植的普通玉米是做飼料用的,去飼養雞鴨豬等動物家禽,來催生人們食品需求中的肉蛋奶,價格低廉。而市面上供人食用的鮮食玉米,普通品種的價格在每穗一至兩元,但高端品種的價格可以達到每穗十幾元,甚至二十元一根。謝傳曉說:“品種是決定玉米價格差異的因素之一,在產品要求高端的商超裏,特別品種的玉米價格也會比普通菜市場裏的高出很多。”

目前,國內農業市場裏流通的本土玉米佔據玉米品種整體的95%,謝傳曉表示,雖然某些優質品種的鮮食玉米與國外相比還有些差距,但是也正在向好發展。按照功能劃分,玉米可以分爲飼料用的普通玉米和食用的鮮食玉米,而鮮食玉米里又可以根據性狀的不同分成糯玉米、甜玉米、又糯又甜玉米等品種,又因爲風味、適口性、含糖量、營養成分等指標的不同,造成品質上的差異。

“比如有的甜玉米可能會喫到滿嘴渣,但是有的鮮食甜玉米口感就很好。”謝傳曉說,“品質不一樣的玉米,價格差異大是情理之中,再加上各加工環節的不同,最後成爲商品的玉米價格差距是很大的。單純比較不同玉米之間的價格是沒有意義的,這也不是爭議裏關注的重點。”

玉米種植戶:我們需要的是穩定訂單

安立輝是北京市密雲區鮮食玉米種植大戶,他有超過一千畝的玉米地,每年6月到10月,是玉米採收的旺季。他介紹:“我種植的玉米,是面向批發市場的,所以會選擇產量穩定、個頭大且耐放的品種,品種不同收的價格也不一樣。”在安立輝看來,種植戶所考慮的是如何不虧本地將玉米賣出去,品種就是玉米價格差異的硬性標準之一。他說:“種植端的農產品價格,本來就很難拉大差距,能保證每年的收益就行了。”

鮮食玉米的成熟期很短,在3到5天不等,所以每逢採收期,種植戶就必須抓緊時間採收,並將玉米售出。存放的時間長了,就會影響到品質和口感。在安立輝的玉米田裏,主要種植甜糯玉米和甜玉米兩大品種,錯開時間播種,可以保證6月到10月每週都有玉米採收,因爲玉米成熟期短的特性,所以種植戶們要提前定好玉米的銷售去處。安立輝介紹:“玉米種植難度不大,但是採收和銷售時間緊,所以在播種和定價上往往求穩。”

安立輝說,用於成爲加工食品的玉米,賣給加工端的價格通常爲5毛5到7毛一根,中高端玉米品種的種植可能面臨銷售無門的風險。因此,如果沒有訂單要求,種植戶不會大面積種植。“銷售端的定價高低,和我們種植戶沒有關係,我們期盼的是不浪費一年的辛苦,能賣出合理的價格。”

便宜在某種程度上就意味着沒有標準和要求,在安立輝看來,種植戶想從品質突破收益的關口,就需要形成訂單種植的模式。所謂訂單種植,就是種植戶與企業或者個人簽訂農業訂單,對種植戶提出農產品的要求,價格也會比市場上的高一些。“我們需要的是穩定的訂單,以銷定產,用價格反過來決定品質。”

“從種植上出發,農戶拿到高利潤是不現實的。”安立輝說。農產品銷售端的利益與農民並不相關,但穀賤傷農卻是一個需要關注的社會現實。謝傳曉說:“實際上,農民並沒有太多話語權,雖然說現在技術進步了,但是農民本身並沒有享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利益,大部分的利益都掌握在中間環節、流通領域。”

有人會說,那麼改種優質的品種,價格不就能同步提升嗎?謝傳曉表示,這並不現實,“優質的品種即使到了農民手中,也不一定能優價售賣。我們研究員的職責是培育出高產、抗病的優質品種,爲農業提供技術支持,無權左右市場,農民的利益是需要政策來保護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