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地區,大致是黃河“幾”字上半部分,乃河曲豐曠之野。黃河在這一帶的支流和岔流,有點像套馬的繩索,因此稱爲河套。

古代黃河洪水氾濫,民間有“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說法。河套地區雖然降水量不大,但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具備大範圍農耕的條件。

東北平原分爲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三大塊,河套地區也分爲幾大塊,大致包括東套平原(前套平原和後套平原)、西套平原,河南地這幾個板塊。

【前套平原】

前套平原又稱呼和浩特平原,古稱敕勒川、土默川,大致是大青山、蠻漢山與黃河圍城的區域。前套平原海拔約1000米上下,是斷陷盆地,東西長約180千米,南北寬19千米-150千米,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

大黑河由北至南,從大青山上流下,與黃河交匯,幹流長約236千米,是黃河在前套平原水量最大的支流。大黑河渾濁暗黑,將大青山腐殖層養分沖刷下來,野沃土肥,宜耕宜牧。

大黑河干流由東北向西南流來,與黃河形成對流格局,故稱逆向支流。如今前套平原灌渠縱橫,大黑河與黃河交匯處已經被多條人工渠取代,再見不到大黑河逆流入黃河的壯觀景象。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在前套平原和蠻漢山等地設雲中郡,雲中城就位於大黑河下游(今托克托縣)。秦朝延續趙國的格局仍設雲中郡,漢初將雲中郡東部蠻漢山等山脈拆分出定襄郡。

趙武靈王在前套平原東北部、大黑河中游建原陽城,這是今天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的前身。趙武靈王將原陽打造成騎兵訓練基地,由大將牛翦坐鎮,專門爲趙國訓練騎兵。秦朝蒙恬北擊匈奴,收復河套地區後,將河套稱爲新秦中,還在雲中郡建了一座咸陽城。

1578年,成吉思汗第17世孫阿勒坦汗,模仿元朝大都,興建呼和浩特城。一半青山一半城、不叫黃沙越陰山。呼和浩特年降水量僅400毫米左右,卻有約312萬(2020年)人口。

【後套平原】

後套平原大致是狼山、陰山山脈、烏拉山與黃河圍成的區域。後套平原海拔約1000-1100米,東西長約180千米,南北寬40-80千米,面積約1萬平方公里。

黃河從西套平原北上,受陰山山脈阻擋,流向由南北改爲西東,角度約爲90度,形狀是一個弧形。

磴是石階、石路之意,磴口這個地方河岸是石質,基層堅硬;口的意思是這裏黃河分爲多條岔流,北邊水量最大的一支爲烏加河(北河),南邊是黃河干流(南河)。(古代北河是幹流,南河是岔流)

北河水量大,在磴口西北方向溢出形成屠申澤,東西寬一百二十里(約50公里)。一直到清朝,北河河道漸行淤塞,流量逐漸減少甚至改道,屠申澤因水源減少而消失。

北河在後套平原東北部受阻於烏拉山,轉向南邊,形成烏梁素海。烏梁素海南北長約35至40公里,東西寬5至10公里,面積約爲200-300平方公里。

北河過烏梁素海與南河合併,再次匯流成黃河干流,與烏拉山平行向東流向前套平原。

戰國時趙武靈王在後套平原以及烏拉山設五原郡,漢初一分爲二,後套平原設朔方郡,烏拉山南北是五原郡。

後套平原依山帶水、阡陌縱橫、河水滔滔、沃野千里。不過後套地區的河水隨季節分佈不均,水患嚴重,不適合農耕,古代也一直沒有建立前套的呼和浩特或西套的銀川這種大城邑。

後套平原適合季節性放牧,古代把城邑都修在外圍的山坡上,現在主要城市巴彥淖爾市人口約爲169萬(2017年)。地處後套平原與前套平原之間的五原郡,現在主要城市包頭人口約289萬(2018年),也就是說從前套到後套,適合耕種的土地逐漸減少,人口也逐漸減少,古代的格局可能會更加明顯。

【西套平原】

西套平原又稱寧夏平原,大致是賀蘭山與黃河圍成的區域,南起中衛沙坡頭,北至石嘴山,南爲衛寧平原,北爲銀川平原,中間是青銅峽。西套平原海拔1100-1200米,是斷裂下陷後,由黃河及其岔流沖積而成。南北長約280千米 ,東西寬10-50千米 ,面積約7800平方千米。

西套平原上有多條黃河岔流,秦朝的秦渠、漢朝的漢延渠、唐朝的唐徠渠、明朝的紅花渠、清朝的惠農渠等,現代的西乾渠,其中惠農渠和西乾渠再次流入黃河,形成大面積自流灌渠網絡,成就了西套平原塞上江南的美譽。

寧夏有首童謠:寧夏川,兩頭子尖,東靠黃河西靠賀蘭山,金川銀川米糧川。

【河南地】

河南地大致是黃河“幾”字中間的西北角,位於白于山以北,從北往南包括庫不齊沙漠、鄂爾多斯高原、毛烏素沙地。

毛烏素沙地古今變化很大,宋朝之前,這裏沃野千里,水草豐美,牛馬銜尾,羣羊塞道。

兩宋和西夏打了一百多年,經常在毛烏素沙地就地取材,伐木造營寨、攻城器械,砍樹燒飯,甚至還要燒林作戰。毛烏素沙地水土嚴重破壞,地面植被喪失殆盡,後來飛沙爲堆,高及城堞。

到了上世紀末,毛烏素沙地舉目黃沙,經過數十年治理,毛烏素沙地的綠化有肉眼可見的改善。

【河套必爭之地】

河套地區在陰山以南,古代是中原王朝與遊牧民族反覆爭奪之地。

公元前215年至前214年,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取得河套地區。秦朝延續趙國的格局,建兩郡,東爲雲中郡,西爲九原郡。隨後仍遷徙三萬戶到河套戍邊,還在雲中郡建咸陽城,秦朝稱河套爲新秦中。

秦國和秦朝稱關中爲秦中,新秦中這個定位,可見秦朝對河套地區的重視。幾年後新秦中荒涼的原野上開闢出耕地,郵亭驛署相望於道。可惜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王離率軍南下,北方陰山長城一帶防禦形同虛設,河套地區丟給了匈奴。

在北宋遼西夏三足鼎立時期,西夏控制了河套地區的後套平原、西套平原、河南地,外加黃河“幾”字西部的河西走廊。雖然前套平原在遼朝手裏,仍不影響西夏三分天下。

在南宋金西夏時期,西夏東部領土有所擴張,但前套平原仍在金朝手裏。

如果西夏能夠控制前套平原,拿下整個河套地區,實力肯定更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