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集中呈現1場開幕式暨主論壇、7場主題峯會、6個特色專場、1場閉門會和1場實地調研活動,2022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還展出了《國內外智能網聯汽車法律法規對標研究白皮書》《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年報(2022)》等7項成果。此外,大會同期舉辦了中國國際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超過200家參展商涵蓋了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

攜帶着攝像頭、激光雷達、傳感器等各種設備的智能網聯汽車,自行完成起步、提速、併線、跟車、轉彎、避障、靠邊停車等操作,這一幕或許將變得越來越常見。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具備組合駕駛輔助功能的乘用車銷量超288萬輛,滲透率升至32.4%,同比增長46.2%。同時,17個測試示範區、16個“雙智”試點城市完成3500多公里道路智能化升級改造,裝配路側網聯設備4000餘臺。全國開放各級測試公路超過7000公里,實際道路測試里程超過1500萬公里。

自從1885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以來,汽車產業從未像今天一樣成爲如此多技術變革的交匯點。面對未來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和共享化的發展趨勢,汽車究竟會演變成什麼樣?無論是“新一代智能移動終端”還是“第三生活空間”,煥然一新的汽車又會爲人們的生活帶來哪些新變化?

近日,在北京召開的2022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上,來自政府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學界的聲音彙集一堂,共同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把脈、尋方。

正視進展與挑戰,主管部門齊表態

“近年來,中國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激勵技術創新、完善政策體系、優化發展環境,有力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透露稱,不僅智能網聯汽車銷量節節攀升,自動駕駛技術的使用場景愈發多元,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車用操作系統、大算力計算芯片、激光雷達等關鍵技術也取得了明顯突破。

事實上,隨着我國汽車產業的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飛速推進,以新能源汽車爲主體的智能網聯汽車已快速進入到人們的生活出行中。

公安部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1-8月,我國新註冊登記的新能源汽車達到322萬輛,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099萬輛,與去年同比增長65%。

與此同時,汽車智能化趨勢也在明顯加快,L3級以上高度自動駕駛技術逐漸在城市出租車、幹線物流、末端配送等特定場景和限定區域開展應用。自動駕駛出租車、無人巴士、自主代客泊車、幹線物流以及無人配送等多場景示範應用正有序開展。

和所有新興事物一樣,蓬勃發展的智能網聯汽車也對科技創新和政策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夯實科技基礎是汽車產業發展之本。”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書記、分管日常工作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張玉卓直言,要立足智能網聯發展目標和智慧交通系統基礎架構,針對汽車芯片設備、材料、工藝等短板,識別關鍵技術,凝練科學問題,深化基礎研究。

他表示,要堅持“單車智能+網聯賦能”發展路線,推動從測試驗證,轉向多場景示範、規模化應用,深化“車路雲”協同發展,輻射帶動上下游產業協同健康發展。

張玉卓強調說,要強化智能網聯基礎設施保障,促進技術與市場和諧共振。此外,邁向智能交通時代,還需要突破數據孤島、技術與治理碎片化等關隘。

公安部黨委委員、副部長劉釗在此次活動上表示,針對自動駕駛汽車上路測試通行、違法事故責任等問題,公安部積極推動《道路交通安全法》完善修訂,推進《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指南(車輛智能管理)》10項技術標準申報編制,爲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創造良好的法規標準環境。

事實上,隨着自動駕駛等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迅速發展,美國、日本、德國等世界主要汽車生產國紛紛加強了政策法規創新,通過測試示範試點等方式,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戰略佈局。

“智能網聯汽車是新一輪科技革命的重要載體,已經成爲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戰略方向,推動着汽車產業形態、能源消費結構、交通出行模式和社會運行方式等發生着深刻變化。”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一司副司長郭守剛表示,作爲汽車行業主管部門,工信部將繼續堅持多措並舉,在技術標準創新、測試示範試點、政策法規完善等方面協同發力,努力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在2022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政策法規與規模化發展”主題峯會上,郭守剛表態稱,未來,工信部將從以下四方面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一是推進標準研製和准入管理,二是優化測試示範應用環境,三是強化網聯基礎設施,四是持續深化國際交流合作。

供需同發力,大變革時代藏着新機遇

“當前,我們關注到在工業4.0時代,汽車的內涵在發生變化。智能化、網聯化技術飛速發展,不僅會讓汽車駕駛變成一種全新的體驗,也會重樹汽車產業的生態。”在2022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開幕當天的主旨報告中,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鍾志華提醒說,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是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加強頂層設計,開展系統性部署。

“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既需要持續探索各種技術路線,也需要有強大的工業製造、科技創新體系作爲支撐。”鍾志華預測稱,未來,隨着汽車駕駛無人化的演進,交通運輸會發生重大變革,商業模式也會隨之改變。

交通運輸部安全總監兼中國海上搜救中心常務副主任李國平介紹說,近期,交通運輸部實施了自動駕駛先導應用試點工程,在城市出行服務、公路貨運、園區內運輸、末端配送、港區作業和集疏運等典型場景中佈置了14項試點任務,廣泛調動了產學研用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

記者瞭解到,繼今年4月北京率先發放無人化載人示範應用通知書以來,自動駕駛“進城”速度明顯加快,北京、上海、深圳、重慶等地紛紛出臺政策法規,將自動駕駛“扶上馬,送一程”。

“北京作爲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創業最活躍的城市之一,積極探索實踐車路運一體化的技術路線,建設了全球首個網聯雲控式高級別的自動駕駛示範區,爲技術的驗證、迭代等提供加速平臺。”在此次會議上,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靳偉表示,目前示範區域已經接續升級了3個版本,實現了60平方公里的智能網聯道路和智慧城市的專網全覆蓋,測試里程超過550萬公里,爲10餘家企業300多輛高級別的自動駕駛車輛常態化運行提供服務。

除了政府主管部門加強前瞻性佈局,提供政策、基礎設施保障等制度優勢,智能網聯汽車在國內被看好的另一大原因,則是逐漸成爲汽車、出行市場主流消費羣體的年輕人。

“國內95後消費者大多是互聯網原住民,幾乎是伴隨着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一起長大的。他們會是智能網聯汽車的消費主力軍。”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表示,95後年輕人天然對智能化產品的接受度較高,同時由於成長環境較好,能夠平視世界,不會迷信外國品牌。

對於試圖通過智能網聯汽車實現品牌向上的中國車企來說,這無異於千載難逢的良機。徐長明預測稱,到2030年,國內每100位汽車消費者中,約有35人是95後。

除了集中呈現1場開幕式暨主論壇、7場主題峯會、6個特色專場、1場閉門會和1場實地調研活動,2022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還展出了《國內外智能網聯汽車法律法規對標研究白皮書》《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年報(2022)》等7項成果。

此外,大會同期舉辦了中國國際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展覽會,這是今年在北京舉辦的首個大型國際專業車展,超過200家參展商涵蓋了新能源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上下游企業。

如果說這些成果是智能網聯汽車過去發展的成績單,那麼面對新考題,相關企業能否用實際行動吸引年輕消費者,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將是今後社會各界觀察的重點。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許亞傑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9月22日 12 版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