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庭長馬巖9月22日在人民法院依法懲治金融犯罪工作情況暨典型案例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人民法院將進一步健全完善司法解釋司法政策體系,儘快制定、修改完善洗錢、騙取貸款、貸款詐騙、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等刑事司法解釋。

最高法當日發佈人民法院依法懲治金融犯罪典型案例。馬巖在回答中國證券報記者提問時介紹,通過發佈10個案例,人民法院提示各類市場主體要依法依規經營,牢牢守住法律底線,依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人民羣衆尤其是老年羣體要謹慎投資,提高識騙防騙能力,避免陷入犯罪分子設計的圈套;有關部門要加強行業准入和市場監管,強化配合協作,共同維護金融管理秩序,確保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穩定。

本報記者 昝秀麗/攝

案件類型多樣化

馬巖在回答中國證券報記者提問時表示,近年來,人民法院依法審判處置了一大批重大非法集資、證券期貨、洗錢等金融犯罪案件。這次發佈人民法院依法懲治金融犯罪典型案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中國證券報記者提問。來源:人民法院網

案件類型多樣化。這次發佈的10件案例中,有非法集資犯罪案例5件,證券期貨犯罪案例3件,洗錢犯罪案例2件。每類案例當中又涉及不同的行爲手段:案例一(“e租寶”集資詐騙、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案)和案例二(“昆明泛亞”非法吸收公衆存款案)是打着互聯網金融、“金融創新”名義非法集資,案例三(上海“阜興”集資詐騙案)是以發行私募基金爲名非法集資,案例四(瀋陽“老媽樂”集資詐騙案)和案例五(江西“老慶祥”非法吸收公衆存款執行案)是以“養老投資”“養老服務”爲名實施養老詐騙犯罪,案例六(丹東欣泰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溫德乙等欺詐發行股票、違規披露重要信息案)是全國首例財務造假而受到刑事處罰並被依法強制退市的案例,案例七(張家港保稅區伊世頓國際貿易有限公司、金文獻等操縱期貨市場案)和案例八(遠大石化有限公司、吳向東操縱期貨市場案)是非法利用技術優勢、囤積現貨影響期貨行情操縱期貨市場,案例九(袁鋼志洗錢案)是地下錢莊實施洗錢犯罪,案例十(周張成洗錢案)是跨境轉移貪污公款進行洗錢。

依法從嚴懲處。案例一至案例五是重大跨區域非法集資案件,涉案金額巨大、涉及集資參與人衆多;案例四是專門針對老年人實施的養老詐騙案件,嚴重侵害老年羣體合法權益;案例七和案例八是操縱期貨市場案件,嚴重影響資本市場穩定。法院對這些案件被告人堅決依法從重處罰,同時對被告單位判處鉅額罰金,充分體現了從嚴懲處的精神,有效懲治犯罪。

打擊追贓並重。在依法打擊的同時,注重追贓挽損。一方面,對涉案財物依法判決追繳或責令退賠,爲後續財產執行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全力追贓挽損,最大限度維護受害羣衆合法權益。案例五就是人民法院在打擊整治養老詐騙專項行動中全力追贓挽損的典型案例,已發放清退資金2.6億餘元,清退比例達51.8%,妥善化解涉衆涉穩風險矛盾,有力地提升了人民羣衆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

線上非法集資案件佔比上升

最高法刑三庭副庭長祝二軍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從近年審理情況看,金融犯罪案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新情況、新特點。

一是案件數量多,非法集資案件佔比大。2017年至2021年受理金融犯罪一審刑事案件分別爲22883件、20142件、21219件、21577件、22456件。其中非法集資案件數量多、佔比大,每年均在5000件以上,約佔全部金融犯罪案件的40%左右。金融犯罪形勢依然嚴峻。

二是涉案金額大,社會危害嚴重。一些重大非法集資、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犯罪案件,涉案金額動輒上億元,有的高達幾百億元,甚至上千億元,對經濟秩序和社會生活造成了嚴重危害。人民法院先後審判處置了北京“e租寶”、“昆明泛亞”、江蘇“錢寶”、上海“阜興”等一批重大非法集資案件,以及“徐翔操縱證券市場案”“伊世頓操縱期貨市場案”“遠大石化操縱期貨市場案”等一批重大證券、期貨犯罪案件,有力震懾了犯罪,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三是犯罪手段網絡化、專業化,隱蔽性強。這是金融犯罪的一個顯著特點。近五年來,線上非法集資案件比例分別佔當年案件總量的20%左右,總體呈上升趨勢。一些犯罪分子通過公司化“流水線作業”,利用信息技術優勢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犯罪手段更加網絡化、智能化;有的地下錢莊洗錢手法多樣化、隱蔽性非常強,查處難度大,對案件審判處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依法從重從嚴懲處非法集資

“依法懲治金融犯罪,切實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努力推進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建設。”馬巖指出。

具體而言,將進一步加大懲處犯罪力度,依法從重從嚴懲處非法集資、操縱證券、期貨市場、內幕交易、洗錢等金融犯罪,加大財產刑處罰和執行力度,切實做好案件審判、財產處置和維護穩定工作,確保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

進一步健全完善司法解釋司法政策體系,儘快制定、修改完善洗錢、騙取貸款、貸款詐騙、內幕交易、泄露內幕信息等刑事司法解釋,確保刑事法律政策得到正確貫徹落實,不斷提高金融犯罪審判專業化水平。

進一步加強與公安、檢察、金融監管等部門的溝通協調、協作配合,完善工作制度機制,形成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合力,更好地防範打擊金融犯罪,將防範化解重大金融風險工作落到實處,確保國家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