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曉璐

據最高人民檢察院5月17日消息,爲依法從嚴打擊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活動,維護資本市場秩序,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完善執法司法部門配合制約機制,根據有關法律規定,結合執法司法實踐,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中國證監會四部門近日印發《關於辦理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案件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自公佈之日起施行。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郭靂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意見》是相關部門落實新“國九條”、紮實推動資本市場“1+N”政策落地的重要舉措,彰顯了四部門依法從嚴打擊證券期貨違法犯罪、協同配合加強投資者保護的決心。

完善全鏈條打擊全方位追責體系

《意見》共七章31條,分別是總體要求,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銜接,刑事案件的管轄,證據的收集、審查與運用,堅持依法從嚴打擊,完善協作配合機制,以及附則。

在總體要求方面,《意見》提出,堅持零容忍要求,依法從嚴打擊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活動。加大查處力度,堅持應移盡移、當捕則捕、該訴則訴,嚴格控制緩刑適用,加大財產刑適用和執行力度,最大限度追贓挽損,完善全鏈條打擊、全方位追責體系。正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堅持“嚴”的主基調,依法認定從寬情節,實現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加強工作協同,形成工作合力。凝聚執法司法共識,提升專業化水平。

刑事案件的管轄方面,《意見》提出,證券期貨犯罪的第一審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同級人民檢察院負責提起公訴,地(市)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立案偵查。幾個公安機關都有權管轄的證券期貨犯罪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意見》還明確了證券期貨違法犯罪中證據的收集、審查與運用。

北京中衍律師事務所主任鄭乃全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意見》的出臺有利於證券期貨市場違法犯罪行爲的查處,特別是關於刑事案件的管轄規定,便於對犯罪行爲的立案調查和刑事追訴。《意見》既強調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銜接和配合,同時又尊重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區別和獨立,如對二者的事實認定標準做了具體區分,行政執法案件可以根據明顯優勢證據標準綜合認定違法事實,刑事案件則應當做到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

“此外,《意見》明確了證券期貨監管機構出具的專業認定意見可以作爲刑事案件認定的事實,但不以監管機構出具專業認定意見作爲辦理證券期貨刑事案件的必經程序,司法機關可以依法獨立認定案件事實的性質,以保持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相互獨立。”鄭乃全說。

全鏈條打擊財務造假

《意見》提出,堅持依法從嚴打擊。深刻認識證券期貨犯罪對金融管理秩序和金融安全的嚴重危害,堅持依法從嚴懲處,充分發揮刑罰的懲治和預防功能。對具有不如實供述罪行或者以各種方式阻礙辦案工作,拒不退繳贓款贓物或者將贓款贓物用於非法活動,非法獲利特別巨大,多次實施證券期貨違法犯罪,造成上市公司退市、投資人遭受重大損失、可能引發金融風險、嚴重危害金融安全等惡劣社會影響或者嚴重危害後果等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一般不適用相對不起訴、免予刑事處罰和緩刑。

依法從嚴從快從重查處財務造假、侵佔上市公司資產、內幕交易、操縱市場和證券欺詐等違法犯罪案件。證券發行人、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金融從業人員等實施證券期貨違法犯罪的,應當依法從嚴懲處。全鏈條打擊爲財務造假行爲提供虛假證明文件、金融票證等的中介組織、金融機構,爲內幕交易、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犯罪實施配資、操盤、薦股等配合行爲的職業團伙,與上市公司內外勾結掏空公司資產的外部人員,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正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做到罰當其罪、罪責刑相適應。對於積極配合調查、如實供述犯罪事實、主動退贓退賠、真誠認罪悔罪的,依法可以從寬處罰;符合認罪認罰從寬適用範圍和條件的,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處理。依法認定自首、立功、從犯等法定從寬處罰情節,不得降低認定標準。

加大財產刑適用和執行力度,人民檢察院提出量刑建議、人民法院作出判決,要注重自由刑與財產刑、追繳違法所得並用,加大對證券期貨犯罪分子的經濟處罰和財產執行力度。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情況和預防再犯罪的需要,依法提出從業禁止建議,作出從業禁止決定。

在完善協作配合機制方面,《意見》提出,完善辦案協作機制,建立健全信息通報機制,建立健全執法司法聯合專項行動機制,建立健全工作會商機制,以暴力、威脅方法阻礙證券期貨監管機構工作人員依法執行職務的,公安機關應當依法處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