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吉林日報

大安特色黃菇娘 袁野 攝

大安市太山鎮栽培食用菌 李曉明 攝

本報訊(於淼)近日,大安市叉幹鎮民樂村1.5萬畝水田稻浪翻滾。“今年雨水好,我們村又是一個豐收年!”民樂村黨支部書記李長江興奮地說。今年,大安市共落實農作物播種面積285萬畝,糧食作物268.3萬畝,目前181萬畝玉米和68萬畝水稻長勢良好,完全進入灌漿成熟期,糧食產量有望突破28.5億斤,創歷史新高,實現五連增。

近年來,大安市深入貫徹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按照“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原則,實施“改地增糧、以水保糧、科技興糧”三大增糧行動。

良種配良法。大安市通過採用良種、良法配套的栽培技術模式,培育壯苗、強化田管。因地制宜增施有機肥、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促進作物生長。以水稻種植爲例,育秧上採取深溝高牀、隔離層旱育苗技術,培育壯苗,增強抗逆能力;在土地耕翻方面採取適當春淺秋深實現以翻斷鹽、抑制返鹼、熟化耕層、適合栽插的效果;在移栽方面採取適時適當密植移栽,保證了基本苗;在水管理方面採取以水調溫、以水調肥、以水調鹽技術,排除耕層土壤中鹽分,選用東稻122、吉宏6、宏科181、中科發5等優良高產品種。多措並舉實施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治技術,確保豐產豐收。今年,大安市實施水稻綠色防控9萬畝,生物防治二化螟4萬畝。目前,大安各地水稻整體長勢良好,完全進入成熟期,預計產量將突破6.46億斤,創歷史新高。

荒地變良田。大安市在探索鹽鹼地治理技術和路徑上持續深耕。去年,吉林省與中科院簽訂了“黑土糧倉科技會戰”,建立鹽鹼地改良萬畝示範區,爲大安帶來了寶貴的鹽鹼地治理經驗。2016年以來,大安市充分利用中央、省、市各項政策項目,同時撬動社會資本36億元開展鹽鹼地治理,新增耕地12.73萬畝,新增糧食產能1.55億斤。在全域土地整治方面,大安市選定新平安鎮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區域,對7187公頃土地進行生態修復治理、農用地整理和建設用地整理。其中,將鹽鹼地和其他未利用地修復爲水田的佔比最大,達2900公頃。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荒地變身爲良田,成爲新的糧食增長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