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打造“志願之城”

海安花鼓進校園

研發“小負載機器人”

淺水藕喜獲豐收

8月1日,省工信廳發佈《江蘇省首批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建設地區入圍名單公示》,海安成功入圍。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創建工作是貫徹落實江蘇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建設全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部署要求,在全省組織開展的示範區創建活動。此次全省共有15個市(區)入圍首批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公示名單,海安上榜,南通地區唯一。

“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走好特色化、產業化、集羣化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海安市委書記於立忠說。今年以來,海安市深入貫徹黨中央“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認真落實省委和南通市委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樞紐海安、科創新城”戰略定位,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各項工作取得紮實成效。

錨定高端製造,工業經濟攀高走強

“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讓工業經濟成爲海安高質量發展的鮮明標識。”年初,海安市召開工業發展大會,號召全市上下銳意進取,奮力開啓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又一春”。

咬定目標不放鬆。今年以來,海安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發展戰略,通過主導產業聚優、傳統產業提檔、前瞻產業佈局,大力實施產業倍增、大企業領航、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節能降碳四大行動,不斷增強對優勢領域產業鏈的控制能力,培育特色產業集羣的綜合經濟實力。1—7月份,海安完成全部工業應稅銷售1315.5億元,總量位居南通第一。

8月27日,海安市召開“5123”大企業領航工程推進會,60家“5123”領航培育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共商發展大計。會議下發了《市政府關於增強制造業內生動能 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益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該《意見》對企業的經濟貢獻額、“集羣集採”、技術成果轉化等方面都制定了具體的獎勵機制,用所見即所得的“真金白銀”,全面激發製造業內生動力,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

培育壯大企業集羣。2018年,海安啓動了“5123”工業大企業培育計劃。今年,海安在原有基礎上,對全市龍頭企業、行業標杆企業進行重點培育,充分發揮“關鍵少數”的“頭雁領航效應”,爲推動南通高質量發展“挑重擔、扛重責”。1—7月份海安市60家“5123”領航企業實現開票銷售643.6億元,佔全部工業開票銷售總量的近49%。

前不久,第四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公佈,海安有6家企業成功入選。截至目前,海安累計培育的國家級、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分別達11家、28家,總數南通第一。

堅持“工業立市、產業強市”,支持製造業發展,營造適合工業企業成長髮展的區域環境,是海安市委市政府的長期戰略。海安大力發展10條優勢產業鏈和8條培育產業鏈,要求各產業鏈培育部門深入企業精準把脈、獻計獻策,優化“集羣集採”模式,推動上下游協作配套,培育更多硬核“鏈主”企業,帶動產業鏈整體提升。

激發第一動能,創新活力競相奔湧

上個月,在科技部公佈的國家首批創新型縣(市)名單中,以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爲建設主題的海安市成功通過驗收。

近年來,海安積極探索科技創新治理縣域模式,形成了一整套抓科技創新“基層工作打法”。通過強化頂層設計,成立由市委書記、市長掛帥的建設領導小組、科技創新委員會,建立“1+13+1”科創體系,讓科技創新變“單打獨鬥”爲“全域作戰”。

江蘇博聯碩焊接技術有限公司是海安開發區的一家科創型企業,企業自行研發的擴散焊爐,生產的印刷電路板式換熱器最大尺寸達2.4米,有能力生產超過2米的,全國僅此一家。

該企業去年3月正式運行,入駐以來,海安市委市政府不僅提供了標準化廠房與辦公場地,還配套了豐厚的扶持啓動資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博聯碩發展迅猛,經過一年多的運營,目前已取得 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被評選爲科技型中小企業,入選南通市“新型研發機構”培育備案名單。

海安通過強化服務保障,實行一攬子激勵機制。常態化開展“機關部門服務企業科技行”,57家機關部門掛鉤400多家科技型企業,服務聚焦企業技術、人才和項目需求。連續9年舉辦“創新創業在海安”“兩院專家走進海安”兩大活動,主動幫助企業跑高校、找專家、育成果、引人才。

不久前,上海交通大學海安研究院正式獲批2022年省創新能力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項目,撥款立項經費1000萬元。海安市已連續兩年獲得省創新能力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項目立項。

雄厚的產業基礎、優質的平臺載體,挺起了海安高質量發展的“脊樑”。海安積極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等科創平臺建設,努力探索具有海安特色的創新驅動發展之路,有效推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逐漸形成全面的研發機構建設體系,各類科創平臺建設成效日益凸顯。目前全市有與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發機構10家,省屬事業單位性質新型研發機構1家。

爭創文明典範,志願之城可觸可感

“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爲。”9月6日晚,海安市市長、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隊長譚真來到江蘇省海安中等專業學校,以一名普通志願者的身份,爲全體師生送來“開學第一課”。

在海安,全市87萬常住人口中有26.45萬名註冊志願者,佔比近三成。以志願服務涵養城市文明,志願服務已成爲海安城市精神和時代風尚的重要標誌。2020年,海安創成全國文明城市;2021年,海安提出了創建全國文明典範城市的奮鬥目標;今年3月5日,海安召開“志願之城”建設暨新時代文明實踐再出發動員大會,在全省率先提出建設“志願之城”的目標,爭創全國文明典範城市。海安提出,建設“志願之城”,不能僅僅停留在口號上,要以改革創新的思維推動志願服務向規範化、專業化、多元化發展,建設一座有質量、有溫度、有熱情、有愛心的“志願之城”。

海安探索志願服務與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社會治理、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等深度融合的志願服務發展態勢,全面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密織志願服務“一張網”,建立“1+17+231+5000”四級服務網格,即一個市級實踐中心加強頂層設計,打造“中央廚房”;17個實踐所派送“四季套餐”,志願服務隊規模不斷擴大;231個實踐站速遞“營養快線”,服務羣衆;5000個實踐點創建“家常菜系”,打造“10分鐘志願服務圈”,組織志願者圍繞“家家到戶戶暖”行動,開展微小型文明實踐活動。

300多個優秀志願服務項目,一處處理論陣地、一場場暖心服務、一件件民生實事……正詮釋着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數。海安把“志願之城”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服務百姓民生。在現有的市、鎮、村、組四級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網絡基礎上,擴大陣地覆蓋,建強志願服務隊伍,不斷豐富文明實踐內容,把文明實踐傳遞到千家萬戶,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增強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本報記者 丁宏波

通訊員 張海倫 顧愛東

(本版供圖:姜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