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黑科技”的蔚來ET7,HRG展示的水下“千里眼”機器人,中國電科38所首次發佈“巢湖一號”SAR衛星影像及應用……在剛剛結束的2022世界製造業大會上,這些閃亮全場的科技產品都來自“合肥製造”。

被民間稱爲的中國最牛風投城市,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大背景下,合肥通過三次“押寶”,打造起“芯屏汽合”戰略性新興產業大格局,已然成爲中國新經濟地圖上的新制造座標。如今,合肥正瞄準未來產業,開啓了新一輪的競爭比拼。

“合肥模式”作爲新制造的一條發展路徑能否複製?中國證券報記者深入調研發現,合肥敢“賭”背後有着清晰的產業邏輯,本質是“有爲政府”和“有效市場”的結合。合肥的“必贏”,靠的是其特有的“眼光”和“手藝”。

戰略性新興產業重在“合”

“未來3-5年,合肥將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實現整車350萬輛、電池300GWh、產業規模超萬億的目標,歡迎各地企業、人才來肥投資、就業。”在2022世界製造業大會上,合肥市政府相關負責人現場作新能源汽車產業推介時,滿懷信心地表示。

正蓬勃發展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爲合肥全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一個縮影。

作爲合肥的一張閃亮名片,戰略性新興產業助力合肥成爲中國新經濟地圖上的新制造座標。合肥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12年-2021年,合肥GDP從2021年的4164.3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14萬億元,連跨七個千億臺階,挺進“萬億俱樂部”,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2.2%,高於全國近6個百分點。

新制造在合肥突出表現爲幾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羣的聚合式發展。

“芯屏汽合”,這是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合肥調研時,從採訪對象口中聽到的最多的一個詞:以長鑫存儲爲龍頭的集成電路集聚發展基地之一、以京東方爲支點的顯示產業集羣、以蔚來和國軒高科等爲代表的華中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等幾大千億級產業集羣,共同構建起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大棋局。

“芯屏汽合”,重在“合”。今年8月,在京東方與合肥主要車企召開供需對接會上,合肥市委書記虞愛華表示,本次會議目的就是讓供需雙方展示最好產品、最新技術、最優價格、最缺配套、最快協同,讓信息更對稱、溝通更順暢,推動更多“合肥車”用上“合肥屏”。

新制造更是“新智造”

在江淮蔚來合肥製造基地車身車間,中國證券報記者看到,成百上千只機械手臂有序揮舞,手中的全鋁車身輕鬆“拿捏”。“我們這個車間設有521臺機器人,整體自動化率達到了97.5%,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基地負責人辜向利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不只是蔚來,整個合肥製造業都在沿着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方向提檔加速。據悉,近年來,合肥製造業“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持續躍升,2021年“兩化”融合發展水平指數較2015年提高近10個百分點;關鍵工序製造設備數控化率達到59.4%,比2015年提高約20個百分點,超過長三角城市平均水平。

新制造核心驅動力是創新。

中國證券報記者走進京東方展廳,創新帶動產品迭代的成果肉眼可見。京東方合肥區域總經理李賓指着各世代線顯示屏組成了一面高大的“牆”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一一介紹,“這是4.5代線,這是6代線,這是8.5代線,這是10.5代線……這些都是我們這些年的創新成果。”

不止如此。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首個新冠病毒重組亞單位蛋白疫苗,以及19納米DRAM存儲芯片、大尺寸液晶面板、硅基OLED、直寫式光刻機、“兩機”葉片……無不顯示着合肥製造業的創新力量。

這些成就的背後,是合肥十年如一日的持續投入。“2012年到2021年,合肥財政科技投入佔一般公共預算的比重由4%增至14.2%;全社會研發投入佔GDP比重由2.78%增至3.52%,居省會城市第3;截至今年上半年,合肥有效發明專利達48156件,是2012年的14.65倍。”合肥科技局副局長戴兵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在中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產業加速轉型升級的背景下,新制造的動力之足在合肥得到了淋漓盡致的體現。“‘十三五’以來,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全市工業比重由30.8%提高到55.5%,增加值佔全市工業比重由31%提高到51.6%,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貢獻率由54.2%提高到95.6%。”合肥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有爲政府”和“有效市場”結合

“合肥引入京東方可以說是很成功的”,在前往廠區的路上,李賓指着兩旁大大小小的企業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說:“京東方在合肥投建了三條面板產線,總投資達上千億元,讓合肥新站區的縱向距離延伸了20多公里,沿途的新型顯示產業配套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有人把合肥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比作三次“豪賭”:2008年“接盤”京東方,逐漸打造全球最大的顯示屏基地,開啓了向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轉型之路;2017年聯手兆易創新成立合肥長鑫,如今成爲全國9大集成電路集聚發展基地之一;2020年押注蔚來,趕上了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春天……

“下手狠、出手快”是合肥給市場的直觀印象。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調研中瞭解到,京東方僅6代線項目總投資就高達175億元,而合肥當年財政收入僅300億元;投資蔚來,從雙方公佈框架協議到達成投資只用了區區65天……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爲做好企業的“最佳合夥人”,合肥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合肥打造了規模超過1500億元的國有‘基金叢林’,投資入股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撬動引入戰略投資者跟進參與長期投資。合肥累計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超過1200億元,帶動項目總投資超過4500億元。”

這種通過地方政府強有力的投入促進本地產業跨越式發展的模式,被業內稱作“合肥模式”。但是,近年來,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不少地方政府盲目投資,造成產能過剩,最終項目折戟沉沙的案例一再說明:“合肥模式”無法簡單複製。

業內人士表示,合肥模式表面上是一擲千金的“豪賭”,背後卻有着清晰的產業邏輯。這一模式成功的關鍵,在於“有爲政府”和“有效市場”的結合。

以集成電路爲例,早在2005年作出“工業立市”決策時,合肥就將集成電路列入重點發展產業之一,爲什麼直到2012年才全力以赴?“很重要的一個考量是,那時合肥已經逐漸形成家電、汽車、新能源、智能語音等產業基地,每年對各類芯片需求達數十億顆。”通富微電副總裁、合肥通富微電總經理胡文龍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對於看中的項目,我們會經過充分洽談、多方論證等前期工作後,才做最後決策,然後圍繞整個企業、整個產業的發展形成服務閉環,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投資動作。”合肥高新區經貿局副局長吳昊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在此背後,合肥投資團隊也被業內稱之爲“國內最牛風投機構”,更有人評價合肥投資團隊是“手握一手爛牌,卻打出了王炸”,但虞愛華認爲,合肥投資團隊之所以能投出這麼多明星項目,靠的是“手藝”,而不是“手氣”。

中國證券報記者在調研過程中瞭解到,合肥市從市領導至普通招商人員,有一大批人撲在產業研究上,研讀行業發展報告、上市公司招股說明書、行業協會網站等在內的各種產業信息,以此培養團隊專業性。“合肥市的投資團隊個個堪比行業專家。”合肥三利譜副總經理榮展召表示。

維信諾副總裁徐鳳英對此深有感觸:“他們不僅懂政策,也很懂產業、懂企業,大家在一個頻道里溝通,很快就能達成共識,建立起信任。”

護航“創新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瞄準深邃的星空,正成爲合肥奔赴的新方向之一。

在《“十四五”空天信息產業發展規劃》中,合肥提出力爭“十四五”末形成100億元左右規模的衛星製造產業、500億元規模的“通導遙”數據綜合應用及配套產業,全產業鏈規模達1000億元。

去年下半年以來,合肥大力推進空天信息產業跨越式發展,集聚了中科星圖、航天宏圖、銀河航天等一批頭部企業。中科星圖測控技術(合肥)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張子航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選擇合肥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正是看重了合肥對前沿科技產業的前瞻性和判斷力。

除了空天信息產業,在“十四五”規劃中,合肥明確提出要“加快培育未來產業”,前瞻佈局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導體、精準醫療、超導技術、生物製造、先進核能等領域,推進基礎研究、技術開發有序銜接,加速市場應用、產業鏈構建協同推進,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

合肥拿來“賭明天”的仍然是科技創新。

據悉,爲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合肥啓動“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三年攻堅行動”,創建科學中心產業轉化項目庫,成立運行科學中心專項基金,舉辦科創成果轉化交易會。2021年以來,僅安徽創新館就舉辦成果轉化活動100餘場,發佈創新成果2600餘項,科技成果交易額首次突破800億元,培養技術經紀人700餘名。

“十年來,合肥不斷夯實創新基礎,聚焦科技成果轉化,推動‘有爲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地結合,架起了高校、院所、企業等之間的橋樑紐帶,全力護航‘創新之花’結出‘產業之果’。”戴兵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從“實驗室”孵化併成功登陸A股的國盾量子,正是合肥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的重要見證。“2009年公司決定成立時,國際上對量子科技產業化只有一些苗頭,國內更是還處於技術跟蹤研究方面,而合肥站了出來,堅定支持我們推進量子產業化。”國盾量子項目總監周雷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

如今,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首臺實現超導量子計算優越性的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號等一個個量子科技的成果加速落地。今年8月,由國盾量子提供核心技術的全國規模最大的量子保密通信城域網在合肥建成啓用。聚集二十多家量子技術公司、吸引各方投資人關注的合肥高新區雲飛路,被形象地稱爲“量子大道”。

不過,這條創新路註定不平坦,合肥將如何培育科創土壤?

“我們要做的就是‘以人爲本’,從人才到項目到企業到產業,做好全週期全要素服務,這是我們合肥高新區這些年推動科技創新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邏輯。”吳昊表示,“我們會從人才、技術、資金、載體、政策和場景等多個維度構建良好營商環境,比如政府引導基金儘可能‘投早投小投創新’,開展政企、校企和企企的場景對接,幫助科創企業拓展市場。”

今年6月,合肥還提出通過“三導向”深化改革激發全社會“雙創”活力。比如,以提升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氛圍爲導向,鼓勵科研人員敢爲人先大膽探索,將每年9月20日設爲“合肥科技創新日”,分別將天使投資基金、種子投資基金風險容忍度提升到40%和50%。

2022世界製造業大會未來產業發展論壇剖析總結了未來產業的十大發展趨勢,爲新時期我國未來產業發展佈局提供了新思路、新方向。作爲中國新經濟地圖上新制造座標的合肥,正把目光望向新的未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