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吉林日報

李曉明 攝

田疇沃野織錦繡 張磊 攝

白城市農科院燕麥蕎麥試驗基地 張磊 攝

田野中阡陌縱橫 張磊 攝

9月以來,白城大地迎來一年中最絢麗多彩的季節,玉米金燦燦、稻穀黃澄澄、大豆脹鼓鼓、高粱紅彤彤、魚蟹肥滿塘……今年雨水充沛,農作物長勢良好,置身廣袤的田疇間,看稻菽掀起千重浪,聽農業機械馬達轟鳴,農民辛勞汗水結成的碩果即將歸倉,臉上滿是豐收的喜悅。

近年來,白城市圍繞建設中西部糧食安全產業帶,持續實施改地增糧、以水保糧、科技興糧“三大增糧行動”,打造全省“千億斤糧食”工程增產主體區。2022年,白城市農作物實播面積1732.7萬畝,比上年增加84.7萬畝。糧食作物實播面積1609.6萬畝,比上年增加102.5萬畝,比省下達任務多149.9萬畝。其中,玉米1022.6萬畝,比上年增加205.35萬畝;水稻375.6萬畝,比上年增加26.7萬畝;大豆61.7萬畝,比上年增加8.98萬畝,比省裏下達任務多10萬畝。

實施改地增糧,鹽鹼地成爲“米糧川”

開展鹽鹼地綜合治理。白城市探索鹽鹼地綜合治理途徑。2014年以來,白城市積極探索鹽鹼地綜合治理途徑,通過採取脫硫石膏改良法、硫酸鋁改良法、磷石膏改良法、有機硅土調理法、木本泥炭構建法等五種模式,實施鹽鹼地治理,實現新增耕地面積20.82萬畝,累計實現糧食增產2.5億斤。白城市組織開展全市可開發未利用地尤其是鹽鹼地現狀調查,全面摸清位置、面積、權屬及發包情況,規範建立數據庫,做到上圖上表,爲今後綜合開發鹽鹼地提供科學依據。目前,全市可開發未利用地491萬畝,其中,鹽鹼地138萬畝。

持續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市各地按照“夯實基礎、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突出重點”的原則,優先在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不斷提高土地產出能力。截至2021年年底,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50萬畝。2022年,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66萬畝,已經全部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51%,預計年底前完成項目工程建設。

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全市各地提早安排部署,突出高速公路、機場、國省幹道、鐵路沿線、縣城周邊耕地等重點地段,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共投入農機作業服務組織2591個、重型免耕播種機6683臺,安裝免耕播種機信息化電子監控設備7495臺,實施保護性耕作面積676萬畝,比省裏下達任務多130萬畝,比去年增加153萬畝。

積極開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2021年7月,白城市在全省率先與中科院東北地理所簽訂了《共同實施“黑土糧倉”科技會戰框架協議》,重點針對吉林西部鹽鹼地影響農業發展的關鍵性問題,在大安、鎮賚、洮南、洮北建設6個鹽鹼地治理及高效利用示範區,重點示範推廣水田高產高效種植與稻田養殖、鹽鹼地水田“良田+良種+良法”三位一體高效治理、低產鹽鹼旱田改良及高效利用、退化草地恢復與生產力提升、輕中度退化草地恢復給予生產力提升、鹽鹼溼地“稻-葦-魚/蟹-菇”立體高效複合生態農業6種模式,探索加強黑土地保護與利用,以科技集成促進糧食增產,取得了可喜成果。今年,在抓好6個鹽鹼地治理及高效利用示範區建設的基礎上,重點推進了鎮賚縣四方坨子萬畝核心示範區建設和5個千畝級輻射示範基地建設。

實施以水保糧,“及時雨”澆出豐收田

抓好重點水利工程。白城市堅持抓糧先抓水,保糧必興水方略,依託引嫩入白、大安灌區、洮兒河灌區、“河湖連通”工程等重點水利工程,不斷提高地表水利用率,爲糧食生產提供水源保證。

大力發展節水灌溉。針對白城屬於半乾旱地區的實際,全市各地切實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突出發展節水灌溉,不斷提升抗禦旱災的能力。全市現有農田灌溉井13萬眼,全程灌溉面積1360萬畝,全程灌溉率78.5%。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84.6萬畝(滴灌407.2萬畝、噴灌172.8萬畝、微噴4.6萬畝)。洮北區全程灌溉率達到98%,鎮賚縣全程灌溉率達到97%,大安市全程灌溉率達90%。白城市積極與中化農業吉林公司合作,在全市5個縣(市、區)全部建立了中化MAP服務中心,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面積達15.74萬畝,重點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收到了良好的節本、增產、增收效果。

實施科技興糧,糧食生產插上騰飛的“翅膀”

積極開展種業創新。白城市充分發揮白城資源優勢,重點開展特色農作物育種,在向日葵、燕麥、食用豆育種研究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先後育成各類特色農作物新品種60個以上,並在育種研究領域取得多項突破。創立洮南市國家級玉米制種基地,2022年,玉米制種面積達3.2萬畝。建設吉林省農業科學院洮南綜合試驗站,年均承擔國家和省級各類品種試驗面積500畝以上。

大力推廣新品種新技術。組織開展關鍵技術攻關與創新,開發和引進新品種、新技術300多項;測土配方施肥、航化作業、水肥一體化、綠色防控、稻漁綜合種養等新技術集成應用超過2000萬畝(次)。

不斷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全市各地認真落實農機補貼政策,加強全程機械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優化農機裝備結構,重點發展大馬力、低能耗拖拉機和雜糧雜豆收穫機械等,提高農機裝備水平。目前,全市農機總動力達658萬千瓦,拖拉機擁有量18.9萬臺(其中大中型拖拉機6.2萬臺),配套機具達44.5萬臺套。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2.3%。其中,水稻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100%,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玉米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8.2%,花生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3.4%,大豆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4%,馬鈴薯綜合機械化水平達55.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