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破“7”後,市場對人民幣匯率關注度持續提升。26日早間,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7.0298,調貶378個基點。

隨後,中國央行祭出大招——爲穩定外匯市場預期,加強宏觀審慎管理,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將遠期售滙業務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從0上調至20%。

離岸人民幣短線反彈,但隨後又開始走弱,截至26日17:45報7.166。“折算下來,遠期購匯額外要加差不多700點的成本。還有兩天時間,需要進行外匯風險管理的企業客戶,可能會利用這個時間窗口進行遠期購匯。”某股份行對公業務部負責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在多數機構看來,中國央行的工具箱仍十分豐富。但短期而言,由於美聯儲加息進程遠未結束,強美元的上行動能仍未消散。在非美元貨幣貶值潮下,人民幣匯率相較而言仍算堅挺。

中國央行再出大招

“沒想到‘大招’出得這麼快。”某外資行策略師告訴記者,市場對央行這一工具的祭出並不意外。早在上週9月2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9798,當日即期交易價格最弱觸及7.106,較中間價的偏離程度達到近1.6%。22日凌晨,美聯儲如預期加息75BP,但提升了2022年~2024年的利率預測,分別從3.4%、3.8%、3.4%調整爲4.4%、4.6%、3.9%,徹底粉碎2023年降息的幻想。中美利差倒掛的幅度有所擴大。

“隨着美元/人民幣逼近2019年高點附近(7.2),中國央行可能更關注匯率的穩定。今年國內的不利因素有可能給人民幣帶來一定壓力,中國央行將從其政策工具中採取更多逆週期的政策選擇。”巴克萊宏觀、外匯策略師張蒙對記者表示。

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被市場視爲外匯市場“自動穩定器”工具。一般來說,調整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與人民幣升貶值預期密切相關。

遠期售滙業務是銀行對企業提供的一種匯率避險衍生產品,企業通過遠期購匯能在一定程度上規避未來匯率風險。

對於此次調整,市場普遍認爲,上調遠期售滙業務的準備金率,意味着要求金融機構按其遠期售匯簽約額的20%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相當於讓銀行爲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虧損計提風險準備,通過價格傳導抑制企業遠期售匯行爲,屬於逆週期宏觀審慎政策工具。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此次央行上調外匯風險準備金率,主要是通過市場化手段,增加了企業遠期購匯成本,通過影響金融機構和企業的行爲,促進外匯市場供需平衡,避免企業過度“順週期行爲”“羊羣效應”,導致外匯市場非理性波動影響資源有效配置,拖累我國外貿和經濟復甦。

該工具首次出現是在2015年人民幣大幅貶值、資本持續外流之際。當年9月,央行要求金融機構按其遠期售匯(含期權和掉期)簽約額的20%交存外匯風險準備金,相當於讓銀行爲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虧損而計提風險準備。

這裏的“售匯”,是從銀行角度來說的,對應企業或者個人的“購匯”。當企業或者個人在未來某個時間有外匯需求時,可以現在買入外匯,也可以和金融機構簽訂一個遠期協議鎖定匯率。對金融機構而言,就是遠期售滙業務。

比如,某進口企業A,與銀行簽訂了一個遠期購匯合約,約定3個月後以1:6.8的匯率購買1億美元,即使3個月後人民幣對美元貶到1:7,A企業也能以6.8億元購買到1億美元,比此時在市場上直接購買節省2000萬元。

“一般在貶值壓力加大時,銀行都會建議企業進行遠期購匯,其價格相較即期購匯更好,這可能會被視爲加大了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因而針對銀行的遠期售匯徵收20%準備金意在抑制市場購匯行爲,因爲金融機構一般會將20%的成本轉嫁給客戶。”某中資大行外匯交易員此前對記者表示。

央行仍可能繼續調用工具箱

由於美元大概率仍將走強,機構預計,中國央行將採取更多逆週期的政策選擇,特別是在10月期間。

信達證券宏觀策略總監解運亮告訴記者,央行穩匯率的工具衆多,包括但不限於:啓動逆週期因子、調整外匯存款準備金率、調整遠期售匯風險準備金、收緊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等。

事實上,早在9月5日,中國央行就已經祭出過穩匯率的工具。當日央行表示,自2022年9月1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外匯存款準備金率2個百分點(從8%下調至6%)。此舉旨在適度釋放美元流動性,以緩解人民幣貶值壓力。不過,相比起日均390億美元的在岸市場美元/人民幣交易量,近200億美元的外匯流動性釋放仍然相對較小。當日,離岸人民幣短線走升100點。6日,人民幣仍小幅走貶。當日,人民幣中間價報6.9096,下調98點。

此外,央行繼續發行央票,通過適度吸收離岸市場的流動性,支撐人民幣匯率。9月20日,央行在中國香港成功發行50億元6個月期人民幣央行票據,中標利率爲2.2%。

機構預計,未來不排除央行可能將下調外匯存款準備金率;也不排除央行可能會引導金融機構減緩對外證券的投資,包括放慢發放QDII的額度等。

但張蒙認爲,目前可能沒有必要採取其他宏觀審慎措施來控制跨境資本流動,因爲外匯結算數據顯示,在美元對人民幣走強的背景下,結匯比率有所上升,而購匯率的攀升有所緩和。“我們也認爲,考慮到中國央行的人民幣國際化舉措,官方宣佈重新啓動逆週期因子的風險很低。”

值得一提的是,過去幾周來,人民幣中間價的定價明顯強於模型的預測,顯示央行穩匯率的意圖。截至9月22日,央行連續近21天將人民幣中間價定在高於模型預測的水平,9月22日的負偏差是彭博從2018年開始發佈中間價預測數據以來最大的,達到了約850點(即22日中間價按照公式應該報7.0648)。9月15日“破7”當日,偏差近550點,已經是當時一段時間的高點。

強美元之下人民幣匯率怎麼走

近一段時間,美聯儲爲抑制高通脹而加速收緊貨幣政策,隨着美元指數不斷走強,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元貨幣大多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貶值。但與英鎊、歐元、日元等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相比,人民幣貶值幅度相對較小,而且人民幣匯率指數總體穩定。

市場分析認爲,在美聯儲強勢加息和加速緊縮、歐洲能源危機加劇的背景下,人民幣以更具彈性的波動方式應對來自強美元的壓力,短期看,人民幣匯率階段性承壓,但不具備趨勢性大幅貶值的條件。

最新公佈的8月份銀行結售匯數據看,衡量結匯意願的結匯率爲71%,較今年以來月均值提升3個百分點,衡量售匯意願的售匯率爲67%,與今年以來月均值基本持平。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認爲,上述數據,一方面反映出在當前人民幣匯率點位下,市場主體結匯意願較強,將成爲人民幣匯率的重要市場支撐力量;同時也反映市場主體呈現“逢高結匯、逢低購匯”的交易模式,外匯市場交易秩序總體良好。

溫彬強調,從我國經濟基本面看,預計三季度GDP增速較二季度有明顯回升,通脹水平溫和可控,國際收支狀況良好,特別是經常項目和直接投資等國際收支基礎性項目保持較高順差,爲人民幣匯率穩定和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奠定了基礎,人民幣不存在持續貶值的基礎。

周茂華表示,從國內基本面、國際收支、人民幣匯率彈性、人民幣資產長期配置價值等方面看,人民幣不具備趨勢貶值基礎。儘管海外宏觀環境變化、市場波動劇烈,但人民幣將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雙向波動常態化。同時,隨着人民幣對風險因素逐步消化,國內經濟穩步恢復,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人民幣走勢前景偏樂觀。

不過,未來,美元的動能可能暫時難以消退,非美元貨幣貶值潮可能年內仍會持續。

“我們預計,美元/人民幣的走勢近期將跟隨美元指數。”張蒙稱,人民幣逼近2019年高點附近(7.2),儘管中國央行可能出手穩匯率,但如果美元繼續大幅走高,美元/人民幣很難維持在當前水平。不過她也提及,在美元對人民幣突破關鍵心理水平(7)後,出現錯位性貶值的風險很低。

中航信託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告訴記者,在激進加息下,美債收益率飆升,導致美元和其他貨幣之間的息差急劇擴大,自然導致非美貨幣匯率貶值。例如,上週,一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突破4.1%,創下近十多年來最高水平。另一邊,中國一年期國債收益率在1.8%左右。

“目前看,美國的利率上行趨勢尚未結束,美國的國債收益率要領先於美國聯邦基準利率見頂,如果加息在明年上半年見頂,那麼美債收益率大概會在今年底見頂,相應的人民幣貶值壓力可能也會延續到今年年底。歷史數據來看,在2年期美債收益率見頂前,美元指數也很難見頂。”他稱。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