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新剛需,國家喊你來賺錢了!”“高考志願填報需要專人指導,市場紅利期,2個月學成上崗……”“兼職收入3萬-10萬(元),若是自有客源,收入幾十萬(元)不成問題……”2022年高考及志願填報已經結束,但志願填報行業市場近期卻異常熱鬧。

近日,福建、江西等地2023年普通高考報名時間陸續公佈,部分省份10月中下旬即將啓動高考報名,新一個高考季即將拉開序幕。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多個培訓機構正在火熱招收學員,他們將利用新學期時段把這些學員培訓成爲“高考志願規劃師”(簡稱“高報師”),迎接下一個高考季。

在銷售人員口中,現在是入行最佳時機。“9月報名,2個月理論學習、2個月實操,然後正好趕上3-4月的機構招募,明年的高報季正是賺錢的時候。”

多數人對於付費志願填報這一業務並不陌生,而在全國範圍內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家長付費尋求志願填報服務的需求被進一步激發,甚至衍生出“天價諮詢費”。“高考志願規劃師”培訓業務也由此被催生,大量培訓機構入局,行業壯大的同時,也衍生出新的盈利點。

記者注意到,圍繞“高考志願填報”,已拓展出一條針對高中生完整的產業鏈和商業模式:高一做選科諮詢,高二做學業規劃,高三做志願填報;高考季做志願填報指導,非高考季做高報師培訓,日常還可以通過招商加盟裂變出新機構……就這樣,在這個週期性極強、規模相對較小的賽道,高考志願服務搖身一變成爲“一年四季有飯喫”的生意。

互聯網大廠、網紅名師入局志願填報服務賽道

“志願填報”成爲每年長期“霸榜”的熱詞,短視頻、講座、直播課、技巧分享等各類相關內容海量增加。在多個視頻或社交平臺搜索關鍵詞“志願填報”,相關科普內容點贊量動輒過萬;抖音平臺最高的一條點贊量達到41.3萬,搜索結果中另一條排位靠前的相關內容合集,總播放量達到6690.5萬。

多位關注志願填報行業的從業者表示,近幾年來,尋求付費志願填報的家長及考生越來越多,市場需求明顯升溫。

今年9月,教育部透露,全國29個省份已啓動高考綜合改革。有機構認爲,這是“絕佳的市場環境”。近日,在一家正招收學員的培訓機構華夏思源試聽課上,一位劉姓講師分析稱,新高考實施後,志願數量達到幾十個甚至上百個,填報的複雜度和難度都大爲提升,而個體家庭不瞭解志願填報的政策和規則會覺得無從下手或容易填報失誤,由此大量需求被激發。

志願填報服務價格不菲。不同城市定價存在差異,按照目前市場狀況,一線城市市場均價在6000~20000元之間,也有極個別的定價3萬、5萬甚至10萬元,被稱爲“天價諮詢費”;二三線城市均價在3000~10000元水平,四五線及以下城市均價基本在1000~3000元水平。

根據第三方機構艾媒諮詢調研數據,中國高考志願填報付費市場整體雖然較小,但自2019年起有了較爲明顯的起色。2021年中國高考志願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達7.9億元,預計2023年高考志願填報市場付費規模達9.5億元。艾媒諮詢在報告中稱:“高考志願報考行業付費需求增多,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

市場升溫也體現在供給側,越來越多的機構及個人看中了這塊“蛋糕”。天眼查數據顯示,當前具有“志願填報”相關業務且處於存續狀態的企業達2847家,其中,超過2200家(近80%)成立於5年內,近1200家成立於2年內。

入局者中不乏衆多知名教育機構,新東方好未來均有生涯規劃、志願諮詢相關服務,作業幫今年推出“2022高考志願模擬填報”,猿輔導則上線了高考志願填報訓練營;互聯網大廠近幾年也紛紛入局該賽道,例如百度推出的AI智能估分、AI志願助手、AI對比分析等,騰訊打造“招生通”“新高考通”小程序,阿里巴巴旗下夸克提供“錄取概率免費預測”“智能高校免費推薦”功能等;就連“網紅考研名師”張雪峯也從2021年起切入高考志願服務賽道。

機構佈局高一選科服務,提前獲客

高考的週期性,讓志願填報行業的季節性非常明顯。

高考志願填報專家晨霧告訴記者,對機構來說,一般每年五六月份特別忙,其他月份沒有事情做。這種情況下,機構如果固定養一羣填報師,是養不起的,但是如果不養填報師,到高考填報季的時候人手就不夠。這導致機構要想發展,就要拓展業務,要儘量想辦法在平常“有活兒幹”。

最爲“順理成章”的衍生業務即爲“高報師”培訓。河北省一家小型高考志願服務機構負責人張老師告訴記者,去年該機構培訓了一百多名高報師,其中,報名學員以河南、黑龍江等高考大省及剛實施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居多。

意想不到的是,學生從步入高中起,就已經成爲了高考志願服務行業的目標用戶羣。針對高一學生,不少機構推出了“選科諮詢”服務。

“新高考給行業帶來的另外一個契機就是,把家長需求前置了。”華夏思源一位馬姓老師稱,新高考制度下的走班選科模式,讓很多家庭對專業方向的思考被迫提前到了高一,因爲有些學校高一入學後就面臨選科或預選科了。很多家長對如何選科一頭霧水,針對這種需求就出現了新高考選科諮詢。

針對該項服務,記者諮詢了一家名爲“新精英生涯”的志願服務機構。銷售人員告訴記者,“高一新高考選科諮詢業務屬於高考志願填報規劃服務中的一部分。我們的老師會帶孩子去做一個職業探索和未來規劃,看孩子在哪個領域更適合,之後再從志願填報倒推選科往哪個方向去選。兩個月諮詢3-5次,價格3880元。”

“選什麼樣的科目,決定了你未來能報什麼樣的專業。”華夏思源馬老師稱。記者注意到,選科諮詢的費用大多在1000至2000元,也有機構收費三四千元。

將選科諮詢納入業務範圍的商業邏輯是什麼?記者瞭解到,除直接變現外,部分機構對選科諮詢不單獨收費,而是和高考志願填報服務捆綁,目的是提前獲客。晨霧稱,有些機構是希望用選科來提前熟悉目標羣體,在早期與目標客戶接觸,爲後續的志願填報服務做鋪墊。

“只要你想做,可延伸的產品非常多”

華夏思源講師馬老師在試聽課中完整講解了圍繞志願填報衍生的產品線及變現模式。“目前市場上比較常見的,一對一高考志願填報諮詢、多種升學途徑諮詢、問答項目、青少年學業規劃、帶貨等。”

“高考志願填報往往集中在高三高考後,而選科諮詢在高一,機構高二能幹啥?學業規劃呀!”馬老師在公開課中講到,學業規劃服務是以高考志願規劃爲基點進行的青少年升學服務的延伸,包括青少年的心理諮詢、學業動力提升,往後延的話還可以到大學生生涯規劃、大學生的畢業求職等。

對於衍生服務“多種升學途徑諮詢”,馬老師解釋稱,多種升學途徑包括招飛(招飛行員)、港澳院校招生、春季高考、特殊類型招生(藝術、體育、高水平藝術團)、高職單招、保送生、軍校、綜合評價、強基計劃、軍警類院校、定向醫學生、定向示範生、定向農學生等等。這些均是高報師爲學生及家長提供諮詢服務的新機會。

此外還有一種極爲常見的變現方式,就是帶貨。馬老師稱,高報師可以在網絡平臺上直播帶貨,或是在社羣裏帶貨,用高考志願規劃及填報專業知識來吸粉,售賣的商品可以是志願卡,還可以賣押題卷、準大學生訓練營等產品。“只要你想做,可延伸的產品是非常多的,不僅僅在高考填報這一個環節。”

更有機構根據行業週期性特點,拓展了更加多元的商業模式——高考季填報諮詢、非高考季學員培訓、日常招商加盟合作。

河北省一家小型志願填報服務機構負責人張老師稱,自己擁有兩家線下填報機構,同時開展高報師培訓業務。培訓課程從2000到1萬元不等,對應不同的服務:2000多元檔位課程只教授填報技能;5000多元檔位課程除了技能,還會教授如何招生引流,以及和家長溝通的技巧;還有10800元價位課程,會教授學員如何開設線下機構,同時會對店鋪進行扶持,包括選址要求、人員配備、運營流程、招生引流等。“可以加盟,也可以用自己的品牌。”

張老師講述了自己一年的業務節奏:每年高考填報季就是6、7月,分別給本科批和專科批填報;另外,強基計劃、綜合評價、單招會在5月份進行。除了這幾個月之外,就做線上的學員培訓和加盟孵化。

張老師自稱,能賺到填報費用,又能賺到培訓費,還有合作加盟收入,“一年收入超過7位數。”

也有機構以尋找加盟夥伴爲主要運營模式,比如近期正在招商的北京一家志願填報服務品牌稱,公司可向加盟夥伴輸出方案、技術及資源,收取一定加盟費用。

營造焦慮、短期速成、花錢買證,行業亂象爲人詬病

“據新聞報道,去年光河南考生就有13.8萬人滑檔,這種上線沒被錄取的原因就是高考志願填報失誤。”華夏思源在某自媒體投放的引流廣告中如此寫道。

新精英生涯在宣傳資料中也提出:“60%左右的考生及其家長缺乏對於高等院校和專業的正確認知。新高考改革增加報考難度,2021年山東4.8萬考生過線卻無緣本科。不瞭解清楚就隨意填報,易導致錄取到不理想院校甚至退檔滑檔。”

同時,“省幾十分”、“避免一本變三本”、“低分撿漏兒好學校”成爲不少機構“說服”家長買單的理由。

實際上,機構的這一操作被詬病爲“渲染緊張氛圍、營造焦慮情緒”。而此番渲染的下一步,往往就是推出各自的付費填報服務。

更令人擔憂的是,當前行業內志願填報師的專業素質水平良莠不齊。有機構招生廣告中稱,“入場無專業要求,0基礎也可以學,只需要瞭解城市、學校、專業的信息,掌握高考志願填報的技巧即可。”

不少機構的培訓堪稱“速成”。記者諮詢的多家機構中,以錄播課自學爲主,號稱一個月學成,快者甚至十幾天、二十天就可以學成。更有媒體報道,有機構培訓高報師“3天培訓,一個月上崗”。

“該行業門檻的確很低。”晨霧告訴記者,通過短時間速成培訓來入門,加之大數據志願卡的輔助,套用一些程式化的服務模式,做一個志願填報諮詢師很容易。“而且現在實行平行志願,大大降低了退檔滑檔的風險,雖然新高考實施後志願數量增加了,但是這幾十個上百個志願裏,只要能中一個就算成功。”

但是,晨霧表示,短時間速成培訓只能入門,要成長爲一個專業資深的填報師還需要多年的經驗積累、對招錄政策的敏銳觀察,才能幫考生規避風險,這不是短時間的培訓能夠達成的。

此外記者注意到,各培訓機構均提到培訓後可考取證書。一位機構銷售人員發來的證書模板上顯示,該證書爲“國家職業資格培訓鑑定實驗基地”頒發。該銷售人員宣稱:“該證書是國內最權威、最有效力的高考志願規劃師證書,沒有之一。”

張老師則透露,只要參加考試就可以拿到證書,甚至“可以花錢買”。“到時候會給你一個題庫,有單選、多選和判斷,100滿分,60分及格,刷兩遍就能過。”

記者多方採訪獲悉,目前國內對高考志願填報服務從業人員沒有權威的資質考覈及規範標準,很多培訓機構在學員經過培訓和結業考試後會給個證書,但這個證書只能說明接受過培訓,不能說明其他問題。

另一個事實是,當前行業內的高報師在爲考生提供填報方案時,普遍依賴“志願卡”。“跟學生要到數據,輸入進去就能得出大概的填報參考方案。”晨霧稱。

張老師告訴記者,所有院校和專業招生數據信息等都在這個志願卡裏,一個學生一個賬號。有這個卡,大數據直接根據考生的分數及選科情況進行篩選推薦,填報師出方案很快。“像我基本上15、20分鐘就能出一個方案。”

記者瞭解到,當前市面上有多家廠商生產的大數據志願卡。某品牌志願卡公開售價爲360元,而有機構透露稱,該品牌志願卡拿貨價80元一個。

2022年,高考大軍人數再創新高,達1193萬人。6月23日,教育部發布預警,提醒廣大考生和家長,社會上有機構或個人向考生和家長開展的“高價”志願填報諮詢活動,存在政策解讀不精準、信息提供不準確、費用收取不規範甚至詐騙等問題,切勿輕信所謂的“天價”志願填報指導服務。

晨霧建議,家長在面對志願填報這件事時應當理性,不是必須要付費進行志願填報,只要自己肯研究規則,也一樣可以信任自己。如果要選擇填報機構,一要留意機構本身的從業資歷,二要看諮詢師本身經驗是否豐富。

新京報記者 馮琪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