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8日下午,臨港新片區舉行“氫”城相見2022臨港新片區氫能大會。活動上,上海市佈局綠色低碳新賽道的特色產業園區——“國際氫能谷”正式啓動。

作爲推動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載體,國際氫能谷由臨港集團牽頭開發運營,依託新片區的制度創新和氫能場景優勢,致力於推動氫能制、儲、運、用等全產業鏈發展。

據瞭解,“國際氫能谷”主要位於臨港新片區四團鎮,首期規劃面積1.55平方公里,目前已集聚20餘家氫能企業。 

“實現碳達峯、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能源系統變革。氫能是能源戰略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表示,上海交通大學十分重視科技成果轉化,在臨港新片區建設產學研合作新模式,以上海智能製造研究院及上海市智能製造研發與轉化功能型平臺爲載體,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育出五大領域的“五朵金花”項目,其中就包括燃料電池領域。

作爲五朵金花之一的上海治臻2016年落地臨港,成爲目前國內最大的金屬雙極板供應商。上海交通大學高校科研團隊孵化出來的上海氫晨在燃料電池領域突破核心技術創新,已逐漸成爲行業標杆企業。

臨港新片區氫能發展優勢得天獨厚,如何搶先機、布新局,推進氫能產業駛入“快車道”?

會上,康明斯新能源動力總經理景帥認爲,臨港新片區佈局氫能多年,擁有完備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集聚,能夠降低研發成本,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明年,康明斯將把先進的電解槽制氫技術引入臨港,還將推動供應鏈的本土化。”

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新產業和科技創新處副處長李向聰表示,臨港新片區擁有豐富的應用場景,東海大橋上的物流重卡、城市裏的渣土車、往返產業園區之間的通勤班車等在未來都可以使用氫能。此外,未來如何實現制氫加氫一體站在非化工應用區的應用等,臨港依託制度創新優勢或許能夠率先實現突破。

會上,21個氫能產業項目現場簽約,涵蓋制氫裝備,燃料電池核心材料、關鍵零部件,研發檢測功能性平臺等氫能和燃料電池產業多個領域。

氫能中運量、公交、渣土車進行交付,臨港新片區氫能專家委員會名單公佈,臨港氫能十大揭榜掛帥技術發佈。

此外,氫能產業發展基金、氫能特色產業園區和上海市儲氫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正式揭牌。

據悉,臨港新片區氫能投資基金由臨港新片區管委會、臨港集團、國家綠色發展基金等聯合共同發起設立,投資領域覆蓋氫能制、儲、運、用全產業鏈及相關領域。

上海市儲氫裝備產業計量測試中心依託於上海電氣核電集團,以計量測試、評估評定、標準研究、計量校準、技術開發爲主要功能,建設三全一前的儲氫裝備產業計量測試服務平臺,助力我國氫能產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

會上,臨港新片區黨工委副書記吳曉華介紹臨港新片區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

根據規劃,臨港新片區將建設“智慧、低碳、韌性”的獨立綜合性節點濱海城市,實現這個目標,低碳城市建設是重要一環。未來幾年,臨港公共交通領域將全部實現氫能化場景,以此帶動氫能產業在臨港集聚發展。

臨港在氫能領域佈局多年,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氫能整車、發動機系統、核心部件、關鍵材料、高端裝備、場景應用、基礎設施爲一體的產業格局。憑藉豐富的應用場景,臨港吸引了康明斯、氫晨、治臻、唐鋒等大量優質氫能企業紮根於此,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握指成拳,集聚態勢初顯。

今年8月26日,上海十部門聯合制定了《關於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簡稱“18條”)。

上海市發改委副主任裘文進表示,18條政策舉措聚焦構建多元示範應用、打造開放創新平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產業發展生態、強化財稅人才保障等五個方面,進一步推動我市氫能產業發展,支持臨港新片區加快打造氫能產業發展高地。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