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投資面對面:粵港澳大灣區市場投資機遇解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楊希 北京報道

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向着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羣穩步邁進。近期國家提出“國企敢幹、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粵港澳大灣區正是這樣一片天然沃土,區域內潛藏着巨大的投資機遇與活力。

此外,在不確定性加劇的全球經濟中,粵港灣大灣區兼具較強的經濟活力和較高的開放程度,也有望成爲世界新的增長極。可以說,粵港澳大灣區擁有連接中國與世界、吸引境內外優秀企業家投資的獨特魅力。

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中銀國際證券執行董事暨零售交易部主管白韌和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財富管理與私人銀行部總經理彭志革,結合香港與澳門兩地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探尋港澳灣區市場投資新機遇。

資金淨流入推升財富及資產管理規模

《21世紀》:香港和澳門兩地在服務企業家及財富高端客戶方面有哪些吸引力?

白韌:香港作爲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和金融中心,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首先,香港擁有穩健高效的銀行體系。香港不但能夠在區內扮演關鍵角色,並提供多元化的產品和服務。香港目前還是中國內地和國際銀行在亞洲的最大樞紐,吸引許多國際銀行和證券公司落戶香港,因而讓香港證券市場成爲企業發行股票和債券的關鍵集資渠道。第二,香港擁有亞洲最具深度的國際資本市場。香港是全球最大的股票集資中心之一和亞洲(除日本外)第三大債券中心。香港作爲區內的主要基金管理中心,匯聚了國際基金經理、顧問業務和私人銀行。事實上,香港是亞洲最大的國際資產管理中心,亦是亞洲最大的國際私人財富管理中心、對沖基金中心及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僅次於中國內地)。最後,香港的服務供應商也一應俱全,根據HKMA在2019年做的統計,香港擁有超過10萬名銀行從業人員,將近5萬名基金管理從業人員,萬名以上執業律師及大律師,還有將近五萬的執業會計師。

此外,香港是重要的國際財富管理中心。根據香港證監會公佈的《2020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活動調查》。香港去年資產及財富管理業務的管理資產按年增加21%或61620億元,剔除資產增值影響,淨吸資20350億元,較2019年擴大33%。儘管環球經濟增長疲軟,卻絲毫未減國際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信心和熱情,強勁大規模的資金淨流入,進一步推升本港財富及資產管理規模。

新時代下,香港會進一步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及時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機遇。國家“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香港強化國際資產管理中心,香港會充分利用好國家政策支持和紅利,進一步加強兩地市場互聯互通,比如落實完善“跨境理財通”在灣區試點,並爭取儘快擴至整個內地市場;同時積極參與和促進“一帶一路”發展,香港可爲“一帶一路”沿線基建和開發項目提供充足的資金融資和投資,從而不斷擴展國際市場。

《21世紀》:請彭總介紹一下澳門的情況。

彭志革:提到澳門自身的優勢,我認爲可以簡要歸納爲以下幾點,首先,澳門是國際自由港,人員、商品、資金和資訊可以自由進出,被世貿組織評爲全球最開放的貿易和投資體系之一;其次,澳門實行低稅制及低利率,工商業營運成本低。同時,澳門擁有穩健的金融系統,可提供銀行、保險、退休基金管理等全方位金融服務及完善的融資和資金清算系統,外匯儲備豐厚,這讓澳門在投融資領域有很大的挖掘潛力。而且,澳門擁有國際公認的開放和安全的營商環境,與國際市場聯繫廣泛,是多個國際性組織的成員,與葡語系國家的關係良好,與歐盟及許多其他國家/地區均有貿易合作伙伴關係,多年來擔當着區域經貿合作橋樑和視窗的角色。這些都是澳門吸引服務企業家及高淨值客戶的天然優勢。

除上述澳門自身的天然優勢之外,近年來,國家和特區政府還一直致力於澳門地區的經濟和產業多元,這又給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很多新的投資契機。國家在2019年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支持澳門建設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打造以中華文化爲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上述一中心、一平臺、一基地的定位有助於澳門把握時代機遇,多層次主動對接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已成爲特區政府的發展關鍵詞。相關措施包括:加快發展現代金融業,建設債券市場、發展財富管理業務;促進中醫藥產業化,推動產品和服務拓展國際市場;推動工業發展重新定位、轉型創新,鼓勵企業利用橫琴空間打造澳門品牌;會展業發展專業化和市場化;逐步培育跨境電商產業;促進文化及體育產業化;加強扶持中小企業等。通過上述措施,在鞏固和提升傳統旅遊休閒產業的同時,積極培育新興產業,推動產業升級轉型,致力構建符合澳門實際、適度多元、具競爭力的產業結構,增強澳門經濟的發展動能和抗逆能力,鞏固提升特區競爭優勢,實現經濟適度多元可持續發展。

去年9月,國家公佈《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賦予合作區新平臺、新空間、新示範、新高地的戰略定位,爲澳門的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再注入一劑強心針。一年以來,我們看到合作區內已有多個高新科技專案實現集中籤約,專案覆蓋積體電路、電子資訊、生物醫藥、中醫藥、大健康、現代金融等領域。優質企業紛紛“搶灘橫琴”,競相佈局核心業務。未來,合作區還持續放寬市場準入,增強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在吸引人才方面,目前,深合區15%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已實施,並制定了橫琴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鼓勵類產業目錄、高端和緊缺人才清單管理辦法等。

在澳門及琴澳深合區產業升級及經濟適度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相關平臺及利好與優惠政策,將在極大程度上吸引我們的企業家及高淨值客戶進行投資,而我們中國銀行,在此過程中,也將圍繞資金融通、便民惠民、綜合經營等方面爲企業和個人投資者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務與支援。

投資者可參與的投資渠道

《21世紀》:港股是非常重要的資本市場,可否請白總爲我們做一個港股投資機遇方面的展望?

白韌:在港股方面,我可以分享三方面的機遇和觀察:

一是中概股迴流的機遇。近年來,隨着2018年香港聯交所上市制度改革後,越來越多中國科技公司選擇在美國和香港兩地上市,但在交易機制設計上,大多以美國爲主要上市地,在香港掛牌多采用“二次上市”模式。近期,雙重主要上市正在成爲中概股回港的主流模式。截至目前,已有知乎、貝殼、小鵬、理想等9家中概股公司實現在美國和香港雙重主要上市。7月26日,阿里巴巴業宣佈將回港上市,而且是二次上市轉爲主要上市。隨着地緣政治局勢的不斷演進,中概股迴流趨勢已經形成,這將有利於香港進一步鞏固和增強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也未投資者帶來了不少機遇。

阿里巴巴等新經濟公司都在陸續迴流香港,我預計這個趨勢將會延續,彌補了香港在新經濟股的不足,對整個港股生態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長期以來恒生指數分佈以舊經濟爲主,主要是房地產股、商業銀行股。而回流公司所代表的行業都屬於高增長,又擁有一些新的元素,頗具投資吸引力。

不過,投資者需要注意幾點:首先,對於第二上市的迴流中概股,需要注意流動性風險。第二上市公司的流通量、市值會比起第一上市地會有一點距離,這意味着,對於某些機構投資者而言,儘管這些公司在香港上市了,但主力操作交易仍是美國。第二,香港美國兩地的估值水平也是有差異的,投資者需要注意美國的股價表現最近如何。第三,散戶股民要注意槓桿水平。以往香港股民,是通過借孖展(放大槓桿)去借錢打新,爭取比較多的股份,但現在我覺得這個做法風險比以前高了,一方面是美聯儲加息背景下利率成本變高,另外首日掛牌能取得比較好的回報概率也不是那麼高了。

二是ETF互聯互通的機遇。今年5月27日,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發布聯合公告宣佈,原則同意將符合條件的交易型開放式基金(ETF)納入互聯互通。此舉將深化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的融合,大大增強投資者對香港市場的信心。過去,滬港通、深港通及債券通等各個互聯互通項目在過去數年蓬勃發展。ETF互聯互通的落實是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繼續融合的另一個里程碑,將進一步加強香港連接國內外金融市場的橋樑角色,爲境內外投資者提供更多元化的資產配置選擇,促進ETF市場的流動性和持續發展。

我認爲,這是香港與內地資本市場繼續融合的新里程碑。對於香港資本市場來說,這次的措施無疑是在原有的互聯互通機制上又一個重大的改革或者說優化舉措。它一方面可以把雙方的投資標的增加或者豐富,另一方面是在未來促進香港的ETF的產品發展和交易。ETF產品在過去幾年,無論是全球市場還是主要的資本市場,都廣受投資者歡迎,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零售投資者,對於ETF產品普遍是比較感興趣的。

三是SPAC上市機制的機遇。從港交所引入SPAC機制以來,市場始終在觀察。8月15日,匯德收購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成爲第三家在香港上市的SPAC。該SPAC由前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前渣打銀行大中華區主席曾璟璇擔任發起人。所謂SPAC,其實簡單來說就是一家沒有資金的空殼公司,其上市集資的目的是在上市後一段時間內併購一家有成長性、有估值增長潛力的公司,然後與投資者分享回報。這個在美國有相當的歷史了,最近投資者非常熱衷,去年我看過一個粗略統計,就是美國SPAC上市的佔整體美國上市項目60%,而且集資額超過800億美元,比2019年漲了6倍多。

無論對於這個新興事物怎麼看,作爲投資者來說SPAC畢竟是一個高風險的投資選擇,要辯證地去看待。一方面,與主流上市方式IPO(首次公開招股)相比,SPAC具有時間短、費用少、流程簡單、估值彈性大、融資有保證等優勢,加之香港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會吸引更多大中華及亞太地區的公司來港上市。但是另一方面,SPAC並非採用傳統上市模式,對投資者而言,不可忽略與初創性質相關的波動性和風險。

《21世紀》:除港股外,港澳還有豐富的金融投資產品供高端客戶選擇,根據2020年胡潤財富報告,粵港澳三地擁有600萬人民幣可投資產的富裕家庭合計達45.5萬戶,累計可投資資產總額超2.7萬億元。在當前背景下,大灣區內的客戶在這方面有什麼選擇或者參與渠道嗎?

彭志革:對於大灣區內的高淨值個人投資者,除了白總剛剛談到的港股、ETF互聯互通等,我向個人高淨值投資者推薦跨境理財通,通過跨境理財通,可以支援粵港澳大灣區三地的投資者雙向選擇並深度參與境內外的多種金融產品投資,是我們國家豐富大灣區內個人投資的積極嘗試與突破創新。

跨境理財通是指粵港澳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粵港澳大灣區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按照購買主體身份可分爲“南向通”和“北向通”。 其中南向通是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居民通過在港澳銀行開立投資專戶,購買港澳地區銀行銷售的合資格投資產品;北向通是指港澳地區居民通過在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銀行(以下簡稱內地銀行)開立投資專戶,購買內地銀行銷售的合資格理財產品。

該業務於2021年10月正式開辦,根據前期政府公佈的數字,截至2022年6月末,粵港澳大灣區參與“跨境理財通”個人投資者合計已超3萬人,其中包括港澳投資者20906人,內地投資者9945人,涉及相關資金跨境匯劃11232筆,金額11.11億元。通過我們將近一年的實踐,總結出跨境理財通參與主體廣且港澳投資者參與尤爲踊躍。僅以我們澳門分行爲例,截至2022年7月末,在我行開辦跨境理財通業務的北向通個人投資者達1.02萬戶,匯款金額達 1.3人民幣,其中1億人民幣均轉化爲了境內的理財產品,我行在業務首發階段的本地市場的佔有率達到了82%,跨境理財通業務得到了澳門本地投資者的積極參與和廣泛認可。

對於境內個人投資者而言,通過跨境理財通的“南向通”,可以在港澳地區進行海外資產配置。港澳地區的投資理財產品選擇方面更多元化,選擇增持部分外匯資產,豐富家庭投資組合,可以更好地分散投資風險。特別是,我們關注到,在美國通脹持續高企的情況下,美聯儲今年以來開啓了強勢的加息週期,經過今年先後四次加息,目前美國基準利率已上調至2.25%至2.5%區間,且市場普遍預期加息仍會持續。這使得目前很多美元/港元/澳門元計價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吸引力持續增強,重回投資者視線。匯率方面,我們同樣關注到,美元今年以來走出了一波強勢行情,兌各主要貨幣、包括人民幣在內升值趨勢明顯。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境內的南向通客戶通過參與跨境理財通,可以不受個人每年外匯兌換限額的限制,配置部分美元/港元/澳門元計價的穩健類理財產品,既可以捕捉美元加息週期下的資產增值紅利,也可以分享美元、港幣和澳門元匯率升值的潛力,是現階段我們給到境內投資者的投資建議。

我們十分看好跨境理財通未來的發展前景。目前,跨境理財通仍爲試點階段,在該階段的業務開展過程中,對可投資產品的範圍、開辦區域、投資者資質、業務總額度和單個投資者額度等方面均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規定與限制。未來,隨著試點工作的持續展開,跨境理財通的投資者人數會逐漸增加、交易量擴大,市場包容性提高、投資門檻會隨之降低,這項通道性的服務爲我們提供了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和無限的想像空間。

私行服務的創新與特色

《21世紀》:在服務企業家的遠見與初心方面中國銀行私人銀行有很多探索。港澳兩地有哪些積極有益的嘗試或者特色性的服務?

彭志革:今年恰逢中國銀行私人銀行成立15週年,在前不久舉辦的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上,我行發佈了“企業家辦公室”品牌,於全市場首家推出“企業家辦公室”服務,聚集團之力,打造頂級的私人銀行服務。我行“企業家辦公室”專注企業家“個人-家庭-企業-社會”四維需求,在服務內容和服務模式上均進行了精心的打磨和創新。

在特色服務方面,我行私人銀行通過搭建平臺,結合區域社會傳統及特點,助力企業家社會責任和慈善事業的踐行。

澳門地區的慈善公益事業源遠流長,有悠久的歷史和獨特性,體現中西方文化並存的精髓,比如據考證,成立於16世紀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仁慈堂是亞洲大陸上最古老的慈善機構,成立450餘年來,一直致力於跨越種族、宗教、國籍等爲有需要的人士提供無差別的愛心服務。

受歷史傳承影響,澳門民間倡導社會關愛、扶危濟困的氛圍濃烈。慈善公益事業在維護家庭和睦、鄰里互助、社會穩定等領域一直髮揮著重要的正面作用,多年來,形成了社會有力的道德支撐。參與投身公益慈善事業,早已融入公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在澳門,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公益慈善性質社團,至今已有近40年曆史的“公益金百萬行”活動,每年有數千人蔘與,籌集的數百萬善款悉數贈予澳門數十個個公益社團,已成爲現代澳門一年一度的慈善嘉年華活動,更是澳門全社會關注慈善事業的縮影。

多年來,我行一直致力於打造銀行、愛心客戶、政府、公益機構的金融公益生態圈,爲中國銀行企業家愛心客戶搭建具備公信力的慈善平臺,把溫暖和關懷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社會羣體。在總行的牽頭組織下,自2014年中國銀行私人銀行與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合作,創立了“中銀私享愛心薈-春蕾計畫”,已連續八年組織客戶向內地貧困地區學生奉獻愛心,充分發揮了中國銀行“慈善+金融”的作用。每年總行組織的春蕾杯捐贈儀式,澳門分行當地的客戶都踊躍報名,希望能夠爲貧困學生親自送去溫暖。有不少客戶表示,他們看著自己資助的孩子能夠學有所成,實現夢想,認爲是更有意義的一種財富傳承。而被資助的孩子們,在這個過程中,也受到了很多愛的鼓勵,寄回的一封封感謝信裏滿載著對於我行客戶的感激與對未來的憧憬。

八年以來,澳門分行共計有275名客戶參與到春蕾計劃中,累計籌集捐款金額達173.6萬人民幣,在集團內佔比頗高,充分體現了澳門地區的慈善文化的底蘊。藉助該計劃,我們的客戶成功資助了434名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通過我行搭建的私人銀行慈善平臺,澳門同胞的愛國愛澳情懷和對於國家青年一代的關懷與愛心傳遞找到了連接與紐帶。在中國銀行澳門分行的手機銀行上,我們的客戶可以通過澳門當地設立的,多達26家的慈善機構進行捐款,資助對象除澳門本地、內地之外,也覆蓋海外其他國家和地區急需救助的人羣。未來,我們也將結合客戶的實際需求,持續探索,爲高端客戶持續提供相關服務及平臺,如通過慈善信託等方式,爲客戶定製個人專屬的慈善計劃,通過“金融+”助力愛心傳遞與社會融合。除財富管理的專業服務以外,我行同時致力於爲客戶提供有溫度的私人銀行服務,通過參與慈善平臺,中銀與客戶一道,共同擔當助力共同富裕的擺渡人,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21世紀》:中銀國際有哪些特色服務?

白韌:中銀國際方面,我們構建了“一點接入、平臺觸達”的一站式產品服務體系,滿足了高淨值客戶、企業家客羣“個人-家庭-企業-社會”四大維度財富價值管理需求,致力於打造中資企業家“走出去”的一站式金融服務基地,成爲海外企業家“走進來”的一條龍綜合服務平臺。我簡要介紹一下:

首先,在客戶“個人”維度,我們的團隊服務更專業。中銀國際爲100萬美元以上的個人客戶提供“智尊財富管理”服務,爲300萬美元以上的高端客戶提供私人銀行服務。爲高端客戶配置專業私行服務團隊,並由專業投資顧問協助把脈市場機遇,幫助客戶作出智慧決策。

成爲我們的客戶後,我們首先會根據客戶個人財富狀況、風險收益目標和投資偏好選擇,度身定製一套專屬的資產配置方案。用市場領先的個人資產配置方法論,構建“核心”戰略投資組合,和“衛星”戰術組合。此後,依託中銀國際控股及其子公司強大的投資銀行背景及產品研發能力,可以爲客戶提供一站式財富管理解決方案,涵蓋結構性投資產品、互惠基金、環球股票等投資類產品,以及保險、信託等財富保障傳承類服務,滿足客戶全方位服務需求。

第二,在家庭維度。許多客戶在完成財富創造、財富增值的階段後,會越來越重視財富的保障與傳承。成爲我們的私人銀行客戶後,我們可以從買方角度幫助客戶遴選最佳的保險服務方案。通過配置儲蓄型終身壽險、財產保險、醫療保險和健康保險,解決企業家幼有所護、病有所醫、親有所奉、老有所養的一站式保障服務需求。另外,我們在香港也擁有一家持牌信託公司,配置了頂尖信託服務管理顧問,爲客戶提供家族信託選擇,幫助客戶實現財富管理、長期傳承、甚至公益慈善的綜合目標。

三是企業維度。企業維度方面,中銀國際是一家深耕香港市場四十餘年的專業投資銀行。中銀國際的擁有豐富的新股發行上市全套服務經驗,通過組建專業上市和承銷團隊,幫助企業完成“從交表到敲鐘”的全過程,股票掛牌交易後我們也有專業的投資與策略研究部門提供後市管理服務。在此過程中,私人銀行客戶也有機會作爲重要投資方,參與新股發行認購,優先把握市場機遇。

針對戰略新興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高技術企業,股權融資、SPAC融資也是很好的選擇。中銀國際有限公司秉承集團“融通世界,造福社會”的使命,致力於作爲重要的直接融資窗口,通過提供PE私募股權投資、VC創業投資、搭建SPAC業務框架提供一攬子“融資+融智”服務等。

當企業發展到了一定階段,我們還可以提供專業財務顧問服務,利用在企業重組、私有化、要約收購、分拆等方面的豐富經驗,挖掘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動能,幫助企業家構建和維護全球供應鏈,爲創新發展獲得充足的資本與智力支持。

另外,中銀國際是海外領先的ESOP服務提供商,我們開展員工股權激勵服務已經有18年,服務200多家上市公司的12萬名員工,依託中銀集團多元綜合經營服務優勢幫助員工分享企業發展的紅利,讓企業員工們有獲得感,讓企業家們有成就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