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9月29日電 題:打造國際化“大資管”生態,上海何以成“磁場”?

作者 樊中華 高志苗

逾4600家各類資管機構聚集在上海,資產管理規模佔全國25%,其中權益類基金規模佔全國近二分之一;全國38家外商獨資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中,32家落戶於此,全球排名前十的資管機構已全部在上海開展業務……

近年來,上海正在矗立起一個新興的全球化資產管理高地。從2021年提出打造全球資管中心,到2022年在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中已位列第六,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上海資管行業“一日千里”的迅猛發展,恰是源於其國際化經濟金融生態的“自然繁育”。

“上海作爲國際金融中心,多年來已聚集了全國門類最爲齊備的金融要素市場和多元化人才,成爲資管行業發展的有力支撐;作爲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板塊,政府也對資管行業發展進行了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和具有前瞻性的頂層設計;加之上海在金融開放制度創新上先試先行的優勢、成熟而透明的市場化經濟環境等,共同形成了資管行業生長的‘沃土’。”國泰君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陶耿指出。

在上海股權託管交易中心總經理張雲峯看來,上海作爲國際經濟中心,又背靠長三角經濟高地,具有資產管理的“天然基因”;此外,齊備的要素市場爲增強資產參與活躍度和市場流動性創造了諸多機會,使之“引力”倍增。

而近年來力度愈大的金融開放也爲上海鍛造全球資管“磁石”構築了不可或缺的時代景深。“資管行業本身就是在金融開放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上海資產管理協會會長、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說,“以公募基金行業爲例,無論是在制度建設、產品體系、投資理念等各方面,都與國際充分接軌,也是當前大資管中規模最大的子行業。”

“中國毫無疑問是全球增長速度最快的資管市場之一,”荷寶投資管理集團中國區總監晉美在談及爲何要積極佈局中國市場、參與合格境內有限合夥人試點時表示,上海是全球金融環境最友好的城市之一,近年來,無論是金融基礎設施、市場環境,還是愈加完善的監管體系,都爲海外資管機構長期深耕中國提供了強大信心。

多位業界人士表示,自2018年,中國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資管新規”)以來,資管行業在經歷“轉型之痛”後,已迎來“新生”,這也成爲當前多元化資管生態形成的基礎。

“資管新規推動諸資管機構壓縮傳統通道業務,向主動管理轉型,鍛造起了行業真正的核心競爭力,步入了健康發展的軌道,”陶耿說,中國資管行業因此有能力直面國際化競爭,讓“大資管”生態加速形成。

事實上,面對共建共享上海國際化的資管“生態圈”,中、外資資管機構都報以坦誠而積極的態度。

“中國市場既具有發達市場的穩定與高質量,又有新興市場快速增長的潛力,是全球獨一無二的稀缺資源,同時由於發展和變化極快,其實無論中資與外資企業,都在不斷地適應這些變化並調整自己的方向和模式,”貝萊德基金總經理張弛認爲,日新月異的中國市場爲中外資企業提供了相對均衡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資管市場的空間無限廣闊,我們也需要構建更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資管理念和能力,”李文說,最近成立的上海資產管理協會,創新性地涵蓋了銀行理財、信託公司、保險資管、券商資管、公募基金、私募創投基金六類主要資管機構、相關專業服務機構與各類市場要素機構,並吸引了衆多外資資管機構加入,可以被認爲是上海全球資管生態正在由“量變”走向“質變”的標誌之一。

“上海具有建設全球資管中心的先天優勢,但我們仍要持續發力,提升創新能力,激發生態活力,”李文表示,高水平的國際化,不僅僅在於國際機構的佔比,更在於要有國際化的資管環境、國際化的服務能力、國際化的業務佈局、國際化的人才集聚和國際化的資管品牌,“這也是我們需要進一步努力的方向。”(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