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萬億預製菜④|中式預製菜出海“毛利”高至30%,企業爭先佈局

南方財經全媒體見習記者高慧超 廣州報道

預製菜國內萬億藍海市場爭奪戰纔剛打響,出口市場已經“熱”起來。

國內預製菜行業中實力更強的龍頭企業,已開始嘗試將產品投向海外市場,內銷外貿“兩條腿”走路。

3月,預製菜龍頭企業安井食品收購英國食品企業佈局預製菜出口;去年底,網紅滷鵝品牌“物只滷鵝”等出口東南亞,我國最大型鵝種——獅頭鵝實現出口零突破。受企業出口熱情影響,地方政府也開始發力,廣州市南沙區就提出要發揮樞紐優勢,打造預製菜進出口示範區。

而預製菜“出海”以來,也越來越受消費者青睞。1-7月,廣東省肇慶市預製菜出口逾1億元,成爲當地外貿亮點。1-8月,國聯水產RCEP市場預製菜銷售額達1021萬美元,同比增長12.7%。

作爲製造業及農業大國,中國預製菜出口在原材料、精益製造等方面都具有優勢;此外,中國預製菜出口還具有一個天然優勢,中國是全世界海外僑民最多的國家,全球華人華僑約6000萬,中式預製菜出口市場十分廣闊。

不過,作爲一個新生事物,預製菜出口獲利空間增大的同時,也需要面對一些問題和挑戰,包括食品安全、營銷推廣、不同國家和地區法律法規差距大等。這都要求我國進一步完善預製菜進出口產業鏈及全鏈條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同時強化涉外法律教育和服務等,爲預製菜安全、健康出海保駕護航。

華人華僑市場可觀

“近段時間,超市裏來自中國的預製菜越來越多,想家想念家鄉味道的時候,就會去買一些來喫。”在澳大利亞工作的華僑徐婷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受疫情影響,自己已有三年沒有回國,來自中國的預製菜不僅滿足了胃口,更慰藉了心靈。

徐婷對預製菜的需求是海外華僑華人需求的縮影。中國是全世界海外僑民最多的國家,據統計,全球約有6000萬華僑華人,中式預製菜出海潛力巨大。而受疫情影響,目前這個需求還在被放大。

“今年上半年,公司出口同比增長了約30%,增長拉動力基本來自預製菜,其中增速最快的又是中式預製菜。”廣東恆興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恆興集團”)國際貿易中心總監華海燕說,華人華僑市場已成爲公司預製菜出口的主要增長市場。

這種現象吸引了不少預製菜企業的注意,未曾涉足過海外市場的企業也開始小試牛刀。

2021年底,汕頭市澄海獅頭鵝滷製品成功出海,廣東心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網紅滷鵝品牌“物只滷鵝”等紛紛“走出去”,銷往東南亞等地區,實現我國獅頭鵝產業出口零突破。

預製菜龍頭企業出海佈局方式更爲多樣。3月29日,安井食品宣佈以約273萬英鎊的自有資金收購一家英國食品企業,並同步增資250萬英鎊。主要面向英國和歐洲的華人市場,生產火鍋食材和速凍食品。

其實,我國預製菜水產品出口前景更爲可觀。我國水產品總量連續3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是主要的水產品出口國。1-8月,我國水產品出口152.4億美元,同比增長13.8%。

其中廣東作爲全國水產第一大省,率先搶抓機遇,推進預製菜出口。今年前8月,廣州海關共檢驗檢疫監管出口烤鰻、酸菜魚、魚腐、魚蛋、熟肉製品等預製菜約2.3萬噸,貨值約13.6億元。

作爲深諳國際市場的海洋食品龍頭企業,廣東的國聯水產在推進預製菜海外佈局方面顯得十分老練。據公司2021年年報,國聯水產美國子公司SSC積極推進預製菜精準營銷,針對烤魚產品開闢了美國華人生鮮電商渠道。

此外,國聯水產還通過參展開拓新市場。在今年9月舉辦的第10屆亞洲水產海鮮展上,國聯水產拿下140噸菠蘿烤魚預製菜訂單,分別出口加拿大和馬來西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RCEP正式生效,RCEP市場成爲了中國預製菜出口的必爭之地。

“RECP成員國華人華僑衆多,疊加關稅優惠,市場前景可觀。”國聯水產副總經理吳麗青說,通過積極申請,國聯水產獲得了廣東省第一批預製菜農產品原產地證書,大大推動企業預製菜“走出去”。恆興集團董事長陳丹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指出,要深化RCEP市場渠道開拓,在不同國家策劃“預製菜品鑑會”等活動,加強和當地超市、電商平臺的合作,擴大企業預製菜影響力。

至今,國聯水產預製菜已出口到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成員國市場,並實現韓國、日本預製菜出口零突破。今年1-8月,企業RCEP市場銷售額達1021萬美元,同比增長12.7%。

高毛利伴隨高門檻

預製菜企業爭先佈局海外市場,除市場前景可觀外,更重要的是其帶來的高毛利。

“過去,中國出口水產品以初加工爲主,產品附加值低。近年來隨着中國勞動力等成本上漲,印度等國漁業興起,中國水產品初加工原有的成本優勢在逐漸喪失,市場競爭力下降。”吳麗青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而預製菜作爲深加工產品,需要自主研發配方、工藝、口味,對製造水平的要求也大幅提升,產品附加值、毛利大大提高。

有業內人士透露,預製菜出口毛利最高可達30%,大大高於初加工產品平均10%以下的毛利率。且中國完善的工業配套體系和供應鏈條,也使其在國際預製菜市場具有更大競爭優勢。

不過,作爲高附加值的產品,預製菜在提高毛利的同時,也提高了入局門檻。

首先是研發投入更高。不同國家和地區有不同的進出口食品管理辦法,它們對可進口食品種類、添加物等要求不盡相同,這就要求企業要根據不同國家二次開發產品。“比如部分國家不允許添加味精,我們就要對菜品配方進行調整,要使菜品去掉味精也能達到相似味道。”華海燕說,由於預製菜屬於深加工產品,配料和添加物較多,二次開發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大大加大,整體來看,出口預製菜的平均成本會更高。

其次,市場營銷的成本也會增加。不同於初加工食品,預製菜面對的是一個新市場,要尋找新的經銷商,鋪設超市、餐飲店等新銷售渠道。“中式預製菜還是個新事物,需要通過參加展會、網絡推廣、舉辦品鑑會等方式進行宣傳,前期營銷投入必不可少。”華海燕說。

更值得注意的是,隨着預製菜出海節節攀升,相關食品安全也需要確保。

華南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田興國指出,預製菜未來需加強對保鮮技術、微生物控制技術的研發,同時強化預製菜食品安全監管。

爲推動預製菜出海健康發展,今年,廣州海關專門出臺支持關區進出口預製菜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措施。針對預製菜品質控制等難點問題,廣州海關表示,將安排業務專家對企業進行一對一指導,幫助企業規範備案養殖基地管理和加工廠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與此同時,恆興集團等龍頭企業也紛紛加強構建基於全產業鏈的食品安全和質量管理可追溯體系,着重做好上游管理、落實進貨查驗、生產過程嚴格管控和成品出廠檢驗等工作,保障預製菜安全與品質。

受訪人士表示,雖然預製菜出海還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但隨着中國預製菜產業鏈不斷成熟,全鏈條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強化建設,其未來發展前景應該值得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