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電池龍頭組團“挖礦”鋰礦大佬下場造電池 鋰電產業鏈“縱向一體化”提速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董鵬  成都報道

鋰電產業鏈的一體化趨勢正在加速。

之前的產業一體化佈局,可能更多集中在細分行業內部,比如鋰鹽企業佈局礦端資源、負極材料企業自建石墨化產能等。

但是,今年鋰電行業向上、下游環節延伸的“縱向一體化”佈局,明顯增多。

僅以本週爲例,億緯鋰能9月27日便宣佈,計劃以8億元收購鋰鹽企業瑞福鋰業的20%股權,同時計劃向貝特瑞四川公司增資8.8億元,後者將在2024年6月30日前形成10萬噸負極材料一體化產能。

另一邊,上游原料龍頭贛鋒鋰業則繼續加速向產業鏈下游延伸,並於28日晚間披露一份與江西宜春市政府的戰略合作,其中包括了鋰礦、鋰鹽和電池在內的一攬子投資計劃。

顯然,不論是電池行業龍頭,還是上游原料的頭部企業,部分先行者已經開始謀求全產業鏈的業務佈局。

對此,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瞭解到,如此操作的好處並不侷限於穩定產品銷售和原料供給,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企業實現成本結構的改善、利潤率的提升,同時針對於部分環節而言,引入上下游客戶合建產能,也起到了緩解資金壓力和分擔投資風險的效果。

二線電池龍頭“向上遊”

國內電池環節“一超多強”的格局繼續保持,而接下來打破平衡的關鍵,除了二線電池企業自身的技術、產品與合作外,原料的穩定供給也是決定性因素之一。

“一個是供應鏈的穩定性要求,另一個是鋰電池品質也要求原料保持較高的一致性。”華東一位材料企業人士指出。

這是電池企業佈局上游的基礎邏輯和訴求,加上基礎原料暫時處於供給偏緊的狀態,鋰、鎳、磷等領域也就成爲了電池企業的投資方向之一。

以億緯鋰能爲例,在積累了大柴旦鹽湖採礦權,以及參股興華鋰鹽、成立金海鋰業的基礎上,近期公司再次計劃收購合作方瑞福鋰業的20%股權。

同時,公司還計劃以增資的方式參股貝特瑞四川公司,協議中便明確了未來落地的10萬噸負極材料項目產品將優先向億緯鋰能供給。

對此某負極材料企業人士指出,“負極環節因爲逐步走向一體化,增加了石墨化環節,資產越來越重,其單位投資也已不比從前。部分負極企業融資也已達到極限,短期內無法拿出資金進行擴產,只能憑藉下游客戶或者戰投來解決產能建設的資金問題。”

類似的案例還不少,多方合作出資、共同建設原料項目,同時約定未來的產品購銷等已成爲新項目的主流形式。

除了億緯鋰能外,中創新航、欣旺達亦採取類似形式。

今年6月,川發龍蟒曾公告,將與中創新航、聖潔甘孜、眉山產投成立合資公司,後者將在四川甘孜州進行鋰礦資源的勘探、開發及綜合利用。鋰礦項目投產後,優先保障中創新航在眉山的電池項目產業鏈配套。

再如欣旺達,在鎳、磷、鋰領域均有佈局。

其中,鋰資源包括青海鹽湖的探礦權,以及參股的金恆旺鋰業,磷方面是與貴州川恆化工設立合資公司,鎳資源則承接偉明盛青能源新材料公司的部分股權,並計劃聯合偉明在印尼設立合資公司,開發建設紅土鎳礦冶煉項目。

整體上看,電池企業向上遊走,基本以聯合投資爲主,往往某一個項目中便集合了資源方、資金方、產能和技術方等。“縱向一體化,特別是向上遊資源端擴充。除了供應鏈安全考慮,更重要的是可以改變(電池企業)的成本結構,保護和提升毛利率的贏利模式。”國內某頭部電池企業高管指出,換句話說,上下游一體化,可以平滑行業週期更迭時價格,和毛利率大幅波動的不利影響。

今年一季度,寧德時代成本大漲,上市公司淨利潤下降明顯,但是來自參股公司的近5億元的投資收益則起到了一定補充效果。

實際上,產業鏈內部雖然有個各個環節的龍頭企業,但是通過“混業經營”平抑週期、實現穩定增長似乎已經成爲了業內的主流選擇。

鋰、鈷頭部企業延伸效果顯著

下游向上遊材料佈局,上游則同步向下遊延伸,鋰、鈷兩大頭部企業均是如此。

比如贛鋒鋰業,上述電池企業高管便十分認可其做法,“上中下游到鋰電池全產業鏈通喫,規避行業波動的不利影響,又抓住了行業下一個週期的爆款固態電池,所以公司是技術、資源、產能的全面冠軍選手。”

該公司的全產業鏈佈局被稱爲“贛鋒生態系統”,最早可以追溯2017年年報,彼時公司便曾對其一體化供應和贛鋒生態系統進行過介紹。

直至今年,公司電池項目仍在不斷加碼,如本週宣佈的宜春一攬子投資計劃中,便包括了30GWh新型鋰電池生產製造基地。

只是,由於贛鋒鋰業畢竟處於上游龍頭,其電池環節投建力度遠遠無法與電池環節企業的投資規模相比。

另據公司今年6月的公開回復,“公司目前已投產7GWH磷酸鐵鋰動力及儲能電池產線,第一代固態電池2GWH將於下半年陸續投產。”

此外,上述電池企業人士也指出,“全產業鏈挑戰性也不小,資本開支太多、管理半徑太長、內控壓力太大,十分考驗企業的整體運營管控、融資能力。”

另外兩家鋰業頭部公司向下遊延伸的進度、路徑,則不同於贛鋒鋰業。

天齊鋰業是因爲此前併購SQM股權的債務問題,拖累公司向下遊的延伸進度,目前在下游以投資入股等形式進行,如戰略投資上海航天電源、北京衛藍及廈鎢新能源等,尚未親自下場。

鹽湖股份則致力於自身鹽湖資源的深度開發。

如接近鹽湖股份人士便指出,“鉀、鋰業務外,公司還規劃有鎂、鈉和氯產業,和鹽湖稀散元素的開發。比如稀散元素中計劃重點開發銫金屬、銣金屬等高附加值產品,並計劃對鹽湖提鋰生產過程中硼資源的回收利用。”

相比之下,鈷業龍頭華友鈷業在產業鏈延伸上已經走得很遠,近幾年其收入結構也出現了顯著變化,其三元前驅體、正極材料出貨量穩步增加。

“基礎原料週期性波動,企業經營需要考慮行業下行的因素,如果沒有其他景氣產業彌補,就可能被打回原形,經營業績也只能坐電梯。”前述鋰電材料企業人士指出。

這也是週期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一年可以賺十年的利潤,一年也可以虧掉十年利潤,華友鈷業這類以鎳、鈷爲核心,向下遊三元、正極材料延伸,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上述價格波動的風險。

同時,由於原料自產自銷,其綜合成本更低,抵禦風險能力更強,這也是上游原料企業向下遊延伸的重要邏輯之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