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聚焦當下、探討現實正成爲臺網劇集的主流。很多現實題材作品從現實生活出發,以藝術的筆觸真實展現了個體、羣體及社會的變化,喚起觀衆的共鳴與共情,具有鮮明的時代價值與現實意義,上週收官的工業題材劇《麓山之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該劇格局宏大、基調凝練、質感深重,以小切口見證大發展,在主旋律劇目中具有代表性的創新意義。

泛行業敘事“先行者”

有笑有淚滌盪心靈

衆所周知,行業劇以不同職場空間爲窗口,觀照多元社會關係、透視廣袤社會圖景,一直以來頗受國內劇集市場的青睞。

據觀察,隨着不少新興或冷門職業如獵頭、救援、網絡主播、模擬畫像師等被陸續寫進作品中,就國產行業劇來說,不斷拓寬的類型邊界,讓“泛行業”敘事有了更多可能性。就早先鮮有人涉獵的事關中國裝備製造業創新發展史的題材來說,《麓山之歌》就是這般背景下的產物。

考慮到作品本身是“專業科研領域+主旋律題材”的稀有組合,當多數觀衆紛紛猜測重要劇情部分是否會充斥着大量晦澀又難懂的專業術語、行業背景鋪陳時,《麓山之歌》創作者卻用“生活流”的敘事手法,道盡關乎重工業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可謂淚點與笑點並存。

淚點方面,因爲設計的臂架泵車倒坍,衛衝之患上了心因性失憶症,兒子衛丞多年來悉心照料終於迎來康復。想起來這些年辛苦照顧自己的兒子,衛衝之愧疚不已,想用短暫餘生更多的愛彌補他。在這場雙向奔赴的父子之愛裏,父親或許忘記了一切,但從來沒有忘記愛。

宋春霞和馬大慶在“退休”問題上的表態,激勵年輕一代工人不斷上進,煉匠藝、守匠心、鑄匠魂,步履不停地去追求技術高超、精工造物,更加完美地詮釋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麓山之歌》充滿人文關懷的內核,助力現實主義題材,實現從來源於生活到反映生活再到高於生活的正能量藝術映射。

另外,《麓山之歌》雖然是一部“硬核”工業片,卻能夠讓追劇觀衆屢屢被劇中的故事和情節所打動。不管是金顯貴對女兒金燕子的無厘頭“催婚”,還是馬炎、朱可妮突發奇想直播挖掘機炒小龍蝦,這其中不乏幽默風趣、溫馨感人的煙火氣畫面。整部劇在打破行業劇“窠臼”上,進行了一次大膽而有益的嘗試。

高階蛻變的成長弧線

生命的流動感構築“亮眼”風景

電視劇終歸是人物的藝術,人物成功了,作品也就立住了,《麓山之歌》在這方面可謂技高一籌。詳細說,劇中人物不只停留在塑造形象、表現性格上,更多是通過衆演員細膩精準的表演做到了從見氣質、見情懷,到見人物命運、見深度人性的拔高。

不難發現,作爲首部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工業題材電視劇,在《麓山之歌》中,創作者爲我們刻畫了企業家、科研人員和一線工匠的角色羣像,主要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特點鮮明的。就像衛丞生活裏內斂又社恐,工作時忘我又執拗,方銳舟爲了公司利益可以捨棄一切,卻不是合格丈夫和完美父親,金燕子颯爽樂觀、快言快語,董孟實踏實上進、野心勃勃……他們是新時代建設者的縮影之一。

每個人在“內憂外患”中,走向高階蛻變的人物成長弧線,頗爲引人關注。譬如方銳舟一開始推行“重工換金融”,想要實現保殼目標,到後期支持機器換人,帶領企業全面升級,磕磕碰碰中朝着最優解邁進。胡七對遭受一系列人生打擊過後,重新開始鑽研技藝,他深知“機器換人”的前景廣闊,因而向師父宋春霞表決心想做與鳳凰同飛的俊鳥。

衛丞在不斷深入的技術研發與企業改革進程裏,在理想與現實的抉擇中,學會了“低頭”辦事,與原本“水火不容”的工友們漸漸融爲一體,創造性地建成了i5智能製造試驗車間。

可見,創作者筆下的人物有沒有生命張力,最核心的是要讓其生命遭遇“擠壓”,只有讓主人公經歷痛苦掙扎了,這個人才能“活起來”,纔能有一定的生命張力。往深裏說,藝術需要關注生命,紮根內裏精神問題,特別是工業題材作品,要懂得在人性深處挖一口井。

《麓山之歌》是主旋律藝術框架下的工業題材作品,編劇充分認識到此類型劇集創作上的題材規定性,生命的流動感是這類型劇目中的亮眼風景。登場人物的多面體華麗轉身,壘築起一個時代的大截面。

以人爲本、以工爲核

謳歌砥礪奮進的追夢精神

優秀劇作往往是超越類型的,《麓山之歌》的表現內容遠遠超出“行業”,是一部名副其實的“非典型”行業劇。

《麓山之歌》的新,不僅是題材主題上緊隨新變化的創新,還貴在起到了對社會影像的存檔作用。工業題材電視劇的創作要表達人文關懷、要挖掘人物內心深處的東西,避免在創作中出現“只見機器不見人”、“只見觀念不見生命”的冰冷現象,這些《麓山之歌》都做到了。

展開說,精神層面的留存是追尋和回顧的更大意義。劇中登場的企業家、工程師、工人身上體現的時代烙印、不甘於人後的追求和不畏艱難的奮鬥精神讓人動容。衛丞、方銳舟、金燕子、宋春霞、馬大慶……這些名字是《麓山之歌》裏虛構的,但其劇中的各種經歷與磨難,卻是中國裝備製造業一個個拼搏故事的縮影。

總導演毛衛寧曾表示,《麓山之歌》聚焦智能時代浪潮下亟待轉型的國內重工業,重在探索麪臨革新困局時,相關從業者如何處理人與技術的新型關係。或者說,工人、工廠、工業協調可持續發展過程中,涉及到的“重中之重”究竟是什麼。

就說i5智能製造試驗車間的投放,衛丞解決了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的問題,完成了麓山重工工業智造2.0的改革升級。這從側面反映出湖南當地大力實施“三高四新”發展戰略的利好影響。畢竟,打造國家重要先進製造業高地,位於“三個高地”之首。

來源:百度圖片

《麓山之歌》不僅以創新視角填補了市場空白,更傳遞着一種極具現實意義的精神感召。每一個人都是時代洪流中的一粒沙塵,個人、時代和國家的命運息息相關,休慼與共。

整部劇以三工羣像爲大廣角、以兩條發展路徑爲矛盾體,以一對“歡喜冤家”式的主人公爲發散點,勾連起千姿百態的衆生相,同時又折射出整個時代的奮鬥精神,完成了從行業到家國,從個人情懷到時代精神的宏偉藍圖。

結語

綜上,獻禮黨的二十大主旋律作品《麓山之歌》,沒有陷入宏大敘事的“窠臼”,而是以點帶面、以人見事、以事見史。主創團隊飽含匠心的專業精神,讓觀衆全方位、立體化感受到了中國重工行業從業者自強不息的蓬勃畫卷。項目也許仍有不足,卻爲今後同類型劇集創作,提供了諸多值得借鑑的寶貴經驗。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