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張翰、經超、杜淳、黃宥明領銜主演的情感劇《東八區的先生們》從“鹹豬手”劇情畫面引起的熱議開始,幾乎沒有被網友說過一句好話,評分更是低至2分以下,演員們的一舉一動似乎都成了過錯,油膩和誇張成了該劇代名詞。原本以爲這種尷尬的情況會讓演員們道歉不斷,從而博得一點同情,但至今沒有那些的事情發生,他們還在自顧自熱熱鬧鬧播映着。

近日,某平臺熱搜前十排行榜上,《東八區的先生們》和口碑不錯的幾部電視劇同框,成了最熱播的電視劇之一。這是什麼意思?因劇荒而飢不擇食還是因爲組好奇其中的槽點而好奇?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原因是該劇上了星,當電視劇能從電視機上播出,也就意味着觀衆羣發生了改變,且那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羣體。

現在追劇的主力人羣並不是年輕人,而是八零後的家長們。八零後和九零後很少有能靜下心看電視機裏的電視劇的,但他們的爸爸媽媽,孩子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會追。晚上追劇好像是他們睡前的儀式,必然都要打開電視機,坐上一個多小時,哪怕是一邊聽一邊睡跟着看完,也一定會追完。

何況,八零後九零後的家長們一直喜歡的電視劇類型也就是類似《東八區的先生們》這種類型,不用多麼符合邏輯,說點俗不可耐的臺詞,善惡分明的談情說愛,便會引起他們的興趣。在年輕人看來特別尷尬的臺詞,對他們來說並不是那麼回事,他們認同那樣的臺詞,夠直白能聽懂。

所以,《東八區的先生們》從網絡上電視臺,也就能從收視率上佔個便宜。網絡上的事和生活中的事還是有差別的,這類電視劇的存在本身也沒有教育意義,年輕人不看,老年人三觀又早就形成,所以也許存在即合理。《東八區的先生們》又俗又土,能在市場上找到位置,如果講爛,講不合理,得翻翻賬本,一層一層找,才能找到原因。

老年人並不是喜歡土劇,是他們的選擇太少。懸疑劇太費腦筋,壓根不是老年人喜歡的類型。純情的戀愛劇又很幼稚,土俗的劇情有的味道它們沒有。仙俠劇更扯,他們本身又迷信神三鬼四的東西,所以忌諱。各種原因下來,如果非要在其中選一個影視劇作爲睡前的陪伴,那可能就是《東八區的先生們》吧。

觀衆永遠不會拋棄作品,任何作品都會有自己的觀衆,或多或少。將大多數觀衆集中在同一部影視作品上的作品是需要花費很大精力的,而那樣的精力正是內地製作方所缺少的。快餐時代,什麼都講究快,不管黑還是紅,當它有了觀衆,成爲了矚目焦點,也只能承認那是有刷子的,畢竟公認的說:黑紅也是紅,無論因什麼跑到了最前排,都是成功了。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