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經歷“腳踝斬”後,海吉亞醫療(06078)似乎終於可以喘口氣了。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近期,海吉亞醫療股價終於企穩並有所回暖。過去一個月的時間,該公司股價自低點反彈超10%。本週前4個交易日,海吉亞單日漲幅超過4%的天數更是佔了一半。

消息面上,易方達基金正在大肆“掃貨”海吉亞醫療。據港交所披露數據顯示,截至9月22日,易方達持有海吉亞3727.22萬股,持股佔比達到6.04%,較二季度末的2.09%顯著上升。

不過,若將視線拉長,於2020年6月末登陸資本市場的海吉亞醫療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裏可謂是坐上了“過山車”。2021年6月,海吉亞盤中升至110港元,市值約680億港元,彼時可謂是其“高光時刻”。然而好景不長,次月海吉亞便進入下跌通道,並在今年3月一度跌至16.2港元,按股價高點算起期間最大跌幅超過八成。

海吉亞醫療的股價走勢大起大落,究竟反映了市場怎樣的投資預期?在如今股價企穩後,該公司又是否具備長線投資價值呢?

增長故事不再叫座?

海吉亞醫療自2020年6月上市以來,一直不乏資金的關注,這從公司上市僅一年便斬下5倍漲幅便可窺知。

不過正如文首所述,過去一年多來海吉亞的股價升勢已是難以爲繼。今年3月,海吉亞股價一度跌至16.2港元,距離高點已是大幅縮水。

耐人尋味的是,在海吉亞醫療股價遭遇滑鐵盧的過程中,公司的基本面並未見明顯瑕疵,反而繼續延續了增長的勢頭。以2022H1業績爲例,報告期內海吉亞醫療實現收入15.26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同比增長63.8%;淨利潤2.28億元,同比增長11.2%。不過,期內公司的盈利增速顯然不及收入增速。

拆分結構來看,海吉亞醫療的收入來源於醫院業務和其他業務兩大塊。報告期內,海吉亞來源於醫院業務的收入達到14.46億元,佔收入比重的94.7%。進一步來看,海吉亞的醫院業務又包含了門診服務和住院服務。上半年,門診服務實現收入5.13億元,佔比33.6%;住院服務實現收入9.32億元,佔比61.1%。

2022H1,海吉亞的醫院業務同比增加69.9%,該業務放量貢獻了公司業績增長的動能。同期,海吉亞的其他業務規模則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值得一提的是,22H1海吉亞來源於腫瘤業務的收入約爲6.72億元,同比增加了50.4%,但收入佔比收縮至44%(去年同期爲48%),非腫瘤業務則貢獻了更多的業績增量,規模增長76.1%至8.54億元。

盈利端,期內海吉亞的毛利爲4.98億元,對應毛利率32.6%,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2個百分點。其中,公司核心業務醫院業務的毛利爲4.51億元,同比增加71.6%;其他業務毛利爲4711萬元,同比下滑10.1%。

回顧海吉亞近年來的發展歷史,公司的業績增長動能來源於其內生髮展與外延擴張並舉。目前,海吉亞的存量及新建醫院仍在同步推進。中報顯示,重慶海吉亞醫院二期已進入內部裝修施工階段,預計將於年內投入使用,將爲集團新增1500張牀位產能;單縣海吉亞醫院二期已經封頂,預計將在2023H1投用,屆時將新增牀位500張;成武海吉亞醫院二期項目則已取得建築工程施工許可證,預計新增牀位350張,有望於2023年年底前投入運營。

在建醫院方面,聊城海吉亞醫院已開業試運行;德州海吉亞醫院已取得建築工程施共許可證,一期可新增牀位600-800張,預計於2023年開業;無錫海吉亞醫院目前已獲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設置牀位在800-1000張,預計將在2024年投用。

謹慎博反彈

往績優異,同時目前爲止腫瘤服務商業模式已證明其具備較高可複製性,這抑或解釋了爲何海吉亞醫療能在剛上市的那一年裏股價不斷創出新高。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美聯儲鷹派超預期的當下,整個香港資本市場的估值中樞都在下滑。9月30日,早盤恒生指數繼續下探,盤中一度逼近17000點關口,爲近十年來最低水平;恒生科技指數盤中跌破3400點,一度跌至3385.26點,該點位亦是恒生科技指數2020年7月27日發佈以來的歷史新低。

資本市場估值邏輯重塑,而當年的“小甜甜”港股醫療股如今早已一個個都成了“牛夫人”。身處其間,縱使標的基本面依然優秀,但估值高、價格貴便是“原罪”。

回看海吉亞醫療,2021年最狂熱時,市場將其市值打到680億港元,彼時公司的股價已經充分反映了各種樂觀預期。而如今,在美聯儲激進加息策略下宏觀經濟的不確定性急劇上升,資本市場情緒亦隨之跌入“冰點”,在此背景下海吉亞醫療顯然難以支撐起太高的估值。

另外,海吉亞醫療作爲民營醫院,政策變動可能帶來的風險亦需要投資者重點關注。

近年來,爲了實現醫患保三方共贏,國家醫保局正在由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其中關鍵正是明確推行以DRG/DIP爲代表的醫保支付工具。根據國家於2021年11月發佈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動計劃》,2023年全國範圍內DRG/DIP試點在統籌區、醫療機構、病種和醫保基金支出實現70%覆蓋,以試點啓動後兩年內完成計算,機構預測2024年DRG/DIP可實現70%覆蓋。

據瞭解,DRG/DIP三年行動計劃要求支付地區推廣,入組率提升將推動醫療信息化發展,優化醫院收入結構,進一步降低藥佔比,提升服務佔比,引導服務下沉和用藥下沉。其中,尤爲值得注意的是,DRG/DIP將引導醫療住院費用增速減緩,降低住院天數,提高病牀週轉率。以廣州爲例,該市於2018年1月1日開始執行DIP政策,2017-2019年執行前後對比可見,廣州2018年人均住院費用增幅明顯低於全省水平。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持續優化的歷史背景下,類似海吉亞這類民營醫院的盈利邏輯是否會發生動搖,或許仍需時間來驗證。但毫無疑問的是,這種外部政策的不確定性所帶來的恐慌無疑會在熊市環境中被無限放大。

而後市來看,儘管近期海吉亞醫療的股價有企穩跡象,但這或許更多是得益於資金面的推動。在超跌反彈過後,難言便宜的海吉亞或許仍需要等待業績潛力的釋放以及市場情緒的修復。若非如此,公司的股價升勢恐難有持續性。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