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而创新就需要新技术的加持和推动。

近些年,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制造业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那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应用场景中,制造业也成为了决定国力发展的关键。如今,众多产业都在讲智能制造,今年初发布的《“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也明确了“十四五”时期我国智能制造该向何处去。正如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机械工程专家周济院士不久前表示的:智能制造是推进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中国的智能制造必须采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并行推进、融合发展”的技术方针。

从国家政策到学者研究,都证明了智能制造的价值,更凸显了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日前紫光股份旗下新华三集团在杭州召开了“2022新华三智能制造高峰论坛”,该论坛以“智领航 造新篇”为主题,汇聚了200余位来自制造业信息化领域的企业领导和技术专家,其目的就是分享数字时代制造业智能化转型的经验,探讨智能制造的未来前景。会上,新华三与合作伙伴代表都进行了发言,分享了智能制造应用的诸多案例。

用数字大脑打破智能制造的行业应用痛点

智能制造是一个大系统、大概念,是制造业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它的诞生和演变是和信息化发展相伴而生的。在这个过程当中形成了智能制造的三种基本范式:第一代智能制造是数字化制造,第二代智能制造是数字化、网络化制造,而新一代智能制造则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从逻辑来看,伴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它对于智能化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加深,这也意味着“智能”的比重在加大——相对于传统工业应用,智能的价值表现得更为显著。

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行业BG总裁张力

“各行各业,尤其是智能制造这个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的领域,有进行数字化变革的内在需求、内在动力。发展智能制造先天具有动因,制造业内在就希望转型,外在来看,它也需要政策的一些辅导支撑。我认为制造企业的转型,特别是先进企业的转型,这个力度会加快”,在谈到智能制造对于企业数字化变革的推动价值时,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行业BG总裁张力如是说。

这也道出了智能制造当下面临的痛点和挑战——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规模达到了31.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27.4%。目前,我国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工业部门,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这都是当下中国在制造领域取得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问题还较为突出,总体上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尤其是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受制于人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而要改变这些问题,实现“弯道超车”,智能化则是我们必须要实现的方向。

当然这个过程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并不是购买若干设备、使用某些软件就能够实现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在我们向智能制造迈进的道路上,在信息化向数智化演进过程中,其核心内容是“数智”代替“人智”,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数智的载体,就是要为企业构建一个数字大脑,这也正是新华三一直努力和擅长的部分。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管志强

在谈到数字大脑的价值时,新华三集团副总裁、企业事业部总经理管志强表示,“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大脑是整个企业生产运营的数智中枢,对下汲取数据管理数据、对上训练算法形成智能服务。它通过物联网、互联网、和企业网实现所有人、物、组织的全面连接,赋予各类生产要素数字化能力,让数智化可以渗透到企业的所有流程和各个终端角落中,有效的消除所有信息孤岛;它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数据资源的集中共享和数字业务的贯通集成,让数据可以在企业内外自由可控的流转,打通企业数据链的同时,实现数据价值的转化和变现,提升企业数字化的决策、预测能力,彻底解决信息化时代‘孤散缺弱差’的问题,实现更高效的配置资源,为企业在智能制造领域持续领先奠定基础。”

应该说,凭借“数字大脑”,企业可以打造新的业务中心和利润中心,也能够以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式更好的应对未来业务的挑战。在“数字大脑”的帮助下,智能制造已经不再为难,无论是对原有业务的数字化还是对未来业务的深刻洞察,“数字大脑”都可以实现。如此就能够帮助企业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也推动整个制造业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是新华三?新华三能够为企业提供那些技术赋能,又该如何帮助智能制造行业发展呢?

智能制造为什么需要新华三?

其实在业内提到新华三的名字,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领航者”。这不仅是每年峰会留给大家的印象,更重要的是新华三在过去几年中的确扮演了行业“领航者”的角色,也通过自身在技术、应用、解决方案等层面的积累,帮助众多客户实现了数字化转型。管志强指出,新华三作为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已经可以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这不仅包括了PC、智慧屏、软件定义视频等智能终端,更包括了新华三提供的“一网、一云、一数、一智”的全面解决方案。这样就可以实现从“边、端、云、网、智”等多个层面实现数字化应用的打通,也帮助客户更清楚的了解数字化业务的方方面面。

目前,新华三已服务了一万多家各行各业的头部企业,其数字化解决方案也帮助众多客户的业务更上一层楼。比如在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领域,近些年我们都发现伴随着数字化的应用,我们去医院无论是挂号、缴费还是化验、检测等多个环节的效率都大大提升了,这其中大家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许多业务都可以在自助机甚至手机上完成,这种智能化与数字化带来的便捷是以往难以想象的。而除了这些大家能够明确接触到的优势之外,其实在后端的数据中心,每一位患者的诊疗数据也会被医院妥善保存,并在必要的时候第一时间进行调阅。

相对于医疗领域的相对标准化,制造业更多是“千人千面”,或许同属于工业互联网但不同应用场景的企业差距巨大,这也就需要新华三提供定制化的方案才行。“工业的行业套件比起其他领域要复杂”,张力说,也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新华三帮助客户打造属于他们的数字大脑,也就是将制造业从传统的模式中摆脱出来,最大化的实现标准化与数字化,这才具备了智能制造的基础。“我更多还是建议一些自动化不好的企业,先根据自己的需求把自动化建好;信息化网络化水平不高的企业,把信息化建好,再基于自动化、网络化的基础上,把智能化建好”。张力同时表示,新华三有能力实现制造业的定制化,但纵观整个产业的发展,未来的智能制造更多将会在80%以上实现标准化套件覆盖,20%甚至10%的定制化才是一个良性循环的状态。

与此同时,凭借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和近20年数字化应用经验,新华三还可以支撑企业全方位、全流程的应用数字化创新,为企业开辟数字化场景落地的路径、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全面支撑。“我们希望数字大脑能够发挥出它的核心价值。然后和我们全国优秀的企业生态合作伙伴,在对各行各业的深入研究基础上,携手去给企业客户提供价值。我们打造大脑,是因为很多生态会把大脑的枝干延伸起来,才会实现真正的系统化、智慧化”,管志强表示。

绿色更智能,智能制造打造低碳应用

节能低碳也是当下整个行业关注的重点。作为国家级的战略规划,双碳已经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而面对2030年碳达峰、2050年碳中和的目标,不少企业也已经开始行动,行业协会也纷纷发表了技术路线图。在这样的趋势下,大多数制造厂商都在不断想方设法节能减排,优化工厂设备能源管理策略,以降低单位生产的能耗。这其中一方面得益于新技术与设备的应用,另一方面也需要树立新的管理理念,双管齐下才能“治标又治本”。

对于制造业低碳,新华三也有自己的规划,并推出了升级版的“零碳智慧园区”的解决方案。这套方案构建了以数字能源、液冷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网络等低碳转型的数字底座,使园区微电网支持分布式光伏、组串式储能、充电桩等多项创新;在聚焦场景升级方面,新华三则是在零碳智慧操作系统上向行业场景纵深升级,形成了产业园区套件、工业园区套件、教育园区套件。“在给各个园区提供价值的时候,也让他们考虑到未来一些新能源的资产和它的价值”。

除了硬件支撑之外,在软件的管理和监测方面,新华三也提供了基于数据元素的工具进行评估,这样企业就能够有效的去监测、管理和维护这些套件,进而了解到自身的碳排放情况。而第三步,新华三还提供了低碳的赋能和评估,“未来不仅能够降本、降能耗,其实还要能输出一种标准的能耗数据资源,让它减下来以后能给别人提供价值”。

得益于这些低碳的有效措施,新华三的“零碳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也赢得了行业的广泛关注。正如管志强在受访中提到的:“新华三在数据中台上面其实做了很多数据治理、数据清理的一些工具模型,去提升这种零碳、低碳的元素的处理和管理。这方面未来如果做到成熟阶段以后,就会跟政府或者企业一起形成良性交易循环实现一些资源的交互,真正达到碳中和”。

我们都知道,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根本,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而从现在到2035年,是中国制造业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时期,中国的智能制造产业也需要面临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两个关键阶段。而新华三一直在努力的,就是让这两个阶段能够快速、顺利、平滑的过度,通过“数字大脑”解决方案实现传统制造业的数字化赋能,让制造企业都能够有自己的“智能中枢”,进而推动新一代智能制造在全国制造业大规模推广应用,让中国智能制造技术和应用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实现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升级。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