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中國新聞週刊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了落實北京新總規的“抓手”,以申遺的高標準去推動北京的高質量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凸顯文化中心

北京中軸線申遺爲何重要?十餘年的準備中,北京市爲中軸線申遺做了哪些工作?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長、北京市政府參事室參事於平近日接受了《中國新聞週刊》專訪。她表示,自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將“積極推進中軸線申遺工作”寫入其中後,中軸線申遺就開始加速推進,申遺工作成爲了落實北京新總規的“抓手”,推動北京的高質量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凸顯文化中心。

中國新聞週刊:北京中軸線申遺的意義是什麼?

於平: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時提出要保護好北京的文化遺產,擦亮北京金名片。怎樣使得北京中軸線這樣北京最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得到更有效的保護?令它的價值能夠讓公衆認知?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產是個好辦法。

今年是《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通過50週年,如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更關注歷史城市文化遺產的可持續保護,以及遺產怎麼能夠更好地融入城市發展。北京中軸線申遺,其實也是歷史城市的整體保護髮展,和公約所追求的遺產保護目標是契合的。 

從2018年開始,我們持續召開北京中軸線遺產價值的國際研討會,很多國際專家給了很好的意見,包括中軸線遺產價值的闡釋,應屬於什麼樣的遺產類型,它的價值體系,對照公約裏確定遺產價值的“OUV”(outstanding universal value,突出普遍價值)標準,“對標對錶”來研究北京中軸線。

“OUV”標準裏,最重要的包含三個方面的考量,首先是遺產的科學性、藝術性、歷史性價值,其次還特別強調真實性和完整性,最後是如何確保遺產能夠可持續地維護,使遺產真正的價值被當今所認可,並進行可持續的保護。其中爲了可持續地保護管理遺產,需要有相關的政策法規或者規劃體系,這其實是對遺產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只是說你申報的遺產項目已經存在了七百餘年,有歷史價值,更重要的是思考、回答未來它將怎麼被保護,它的價值在未來是否會得到有效的、可持續的傳承。

所以,中軸線申遺實際上就是按照世界遺產保護的體系、標準,來對標我們現在文物保護的狀況,用更高的標準去保護我們的文物。用國際遺產保護的理念,來開展北京老城核心區裏面的文化遺產保護工作。

中軸線保護的特殊性還在於它不是某個單體的保護,而是要在城市核心區近588公頃的大空間內,對遺產要素及其環境實行整體的可持續的保護目標。我們現在的文物保護政策也更強調保護和利用並重。北京中軸線的可持續保護利用,對整個北京城市未來的發展都是非常重要的。

說起故宮和天壇大家都知道,但是故宮和天壇在整個中軸線遺產體系裏,就是單體和整體的關係,而中軸線整體的價值肯定是要高於某一個遺產點的價值。中軸線申遺,就是要把整體的價值研究清楚,把元大都以來,中國都城規劃以中爲尊、面朝後市、左祖右社、左右對稱佈局的傳統理念,以及國家祭祀禮儀的傳統和對理想都城秩序的追求展示出來。其實到今天,中軸線的城市規劃理念依然被沿用着。

中國新聞週刊:申遺文本中對北京中軸線精神的介紹是怎樣的?

於平:在申遺文本中,我們稱北京中軸線是“中國古代都城理想秩序的傑作”。這裏面蘊含的意思是,元大都是依據中國古代傳統都城規劃一步一步建設出來的,先選中心點,建中心臺,再確定宮城位置,往南居中建南城門,把鐘鼓樓建在了中軸線的北端。都城中軸線在城市格局的組織方面往往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禮儀性,具有唯一性。北京中軸線是現存長度最長且保存最完整的都城中軸線規劃實例。

北京中軸線不僅保存有大量有形的物質遺存,同時它也體現出豐富的精神層面的東西。它是以城市空間營造集中展現中國古代“居中”理念、國家禮儀制度、自然山水觀念,表現出中國古代傳統觀念中對社會秩序的極致追求,持續影響現代城市發展。

2012年5月30日,費城交響樂團的絃樂四重奏小組在天壇公園祈年殿東配殿演出。圖/新華

中國新聞週刊:2011年爲何啓動北京中軸線申遺?之後我們做了什麼?

於平:2008年,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國際視線聚焦中國北京。

而北京市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城市的可持續保護是國際上非常關注的話題。在2008年以後,北京老城怎麼發展?就引起了大家的思考。其實從2001年北京申辦2008奧運成功以後,市政府就已列了專款專項來修繕文物。在此之前,文物保護修繕經費比較有限,說實在的就是搶險費,比如哪兒漏了哪兒壞了就去修,自設立文物保護修繕專項經費後,文物保護的狀況得到大幅改善。

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北京市政府持續加大文物保護修繕經費,同時要求文物部門就整個北京的文物保護工作研究制定中遠期的規劃和目標。我們就開始醞釀中軸線申遺的事了,中軸線是老北京城文物最集中的地方,正好在2011年,國家文物局要求新申報世界遺產的項目,必須先列入國家的申遺預備名單,然後國家文物局再根據預審的情況,確定是否正式申遺,所以按照國家文物局的要求,北京市將北京中軸線作爲申遺預備項目報國家局並提交了《申遺文本》初稿。

2012年,北京中軸線列入國家申遺預備名單之後,我們加強了對整個軸線上重要文物的保護,像天安門、太廟、故宮、鐘鼓樓和正陽門等文物建築的保護修繕,景山壽皇殿的騰退等,都列了專項經費予以支持。

我們對整個核心遺產點內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築進行整治騰退,對居住在遺產點內的居民進行疏解安置。這些工作即便不申遺,只要城市向前發展,也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舉個例子,太廟裏居住着75戶人家,他們住的房子都是上個世紀70年代蓋的,水電氣暖都沒有。說實話,像北京這麼現代化的大都市,在城市最核心的區域裏邊,老百姓住在這樣狹窄簡陋的房子裏,這是難以想象的。但這是歷史遺留的問題,你要解決它,單靠文物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所以啓動申遺後,多個部門聯動起來,將城市的公租房政策拿出來,優先爲這些住戶解決房源問題,住戶也非常支持,他們的生活也因此改善了。與此同時,文物保護區域騰退後,安全隱患也消除了。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下稱“北京新總規”),將“積極推進中軸線申遺工作”寫入其中,加速了中軸線申遺的推進。我們都知道,申報世界遺產是很高的標準,中軸線總長7.8公里,588公頃的空間面積,對中軸線的保護,不僅是單體文物的保護,還要解決很多問題。北京新總規頒佈之後,又頒佈了北京核心區控規,中軸線申遺成爲了落實北京新總規的重要“抓手”,以申遺的高標準去推動北京城市的高質量發展,疏解非首都功能,凸顯文化中心。

北京新總規頒佈後,北京市推進全國文化中心建設領導小組批准成立了中軸線申遺保護專項工作組,全面啓動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對申遺的項目在審覈中很關注對遺產未來保護管理是否有相關法律或保護規劃,以確保遺產能夠得到持續保護。因此,北京中軸線文物建築的保護與佔用單位的騰退和環境整治是要按照《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北京中軸線遺產保護管理規劃》有計劃、分批實施,更科學地安排好申遺各項工作實施的必要性、緊迫性與實施難度之間的關係,最終是要實現完整的保護。

中國新聞週刊:如何更好地讓公衆參與到北京中軸線申遺的活動當中?

於平:在保護文化遺產的前提下,我們會開展一些和當下市民生活融合的文化活動。比如從2021年開始,北京市文物局就在做北京中軸線文創大賽,吸引了很多青年人蔘與,其中既包括設計公司和文化機構參與,也包括像印刷學院、服裝學院、美術學院以及中小學的學生參與,很好地在青年人羣體中推廣了中軸線文化遺產價值的傳播與認知。

如今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傳統的東西,我相信他們也願意在中軸線的空間裏,去體驗傳統與當下融合的生活。我們正在編制中軸線的展陳體系規劃,通過設置各種展覽空間,幫助遊客理解中軸線的內涵。未來我們可能還會在中軸線上常設主題展,還會設立中軸線主題書店和主題郵局。

另外,在文物保護優先、確保公益屬性原則的前提下,不斷嘗試把中軸線文物建築騰退後的空間開放爲公共文化空間,成爲市民們休閒和文化交流場所。甚至未來一些文物騰退出來的空間可能還會社會化運營,按照保護的要求去活化利用。未來北京市還會設立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基金,讓社會的資金可以有渠道進入到遺產保護相關的投資項目,拓寬文物保護資金社會參與路徑。

還有一些文物單位,爲了更好地保護需要適當控制人流量,我們也會通過科學的監測與預判,採取適當的限流措施或低價收取參觀門票。比如我們正在開展遺產監測平臺建設,這個平臺既對文物本體狀況進行監測,也對遺產環境進行監測,還包括人爲因素對遺產的影響監測。這些監測其實是對文物進行預防性保護措施,監測數據每年都要形成報告,而文物部門和專家會根據監測的情況,對文物本體的狀況做出科學的研判。假設某個遺產點客流量過大,會有潛在的安全風險,就會通過監測預警系統或監測報告,讓保護管理使用單位依據專業評估進行整改。

未來我們會用更多的科技手段,通過“數字中軸”“雲上中軸”或數字衍生產品,以現代化傳播手段,舉辦中軸線大講堂、中軸線文化遺產創新設計大賽、中軸線文化體驗探訪線等活動,讓市民有更豐富的中軸線文化認知和體驗,使公衆有更多渠道去了解和參與到中軸線申遺的進程當中。

發於2022.10.3總第1063期《中國新聞週刊》雜誌

雜誌標題:北京市文物局原副局長於平:  北京中軸線是“中國古代都城理想秩序的傑作”

記者:苑蘇文([email protected]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