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环结草报党恩

——《雪域雄师》的写作、预订及发寄

张平

很早就有一个想法——把红军十一师在西藏的征战历程写出来。从2020年开始,在《雪域老兵吧》相继推出《西藏,老兵记忆》(与惠志刚、马学政合作)和《中锡边界风云录》(与马学政合作)之后,就着手搜集有关十一师参加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的资料。但从手头已有的资料看,一是太少,二是略显零碎,很难形成一部完整的叙事链条,因而始终未能动笔。

从搜集到写作

2021年初,在一次战友聚餐时,大家谈到2022年就是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60周年,问我有何打算。我说:“想写写十一师在那场战争中的经历,但目前手头资料不多,很难衔接成一部完整而系统的东西。”杨林祥老兄听罢,立即说道:“我那儿有陈明德老首长的一篇文章,他是当年参战时师司令部的首长。我自己也写了一篇,都给你。”我顿时喜出望外:“那太好了,我现在就缺这个。”没几天,陈明德老首长的《势如破竹壮国威》、杨林祥的《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回忆片段》两篇回忆录一并通过微信发到我的手机。我顾不得吃饭,立刻拿到外面打印装订。

此后,通过各种渠道,我又搜集到韩学润的《中印反击战作战史》、王志恒的《对印作战的点滴回忆》、西藏军区政治部的《扬威集》、《陆军第十一师军战史》等100多万字的史料。

为了与上述史料互相印证,我又一头钻进省图书馆。在那里,我把1962年至1963年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逐页翻了一遍。在查阅旧报纸的同时,该复印的复印,该拍照的拍照。尽快尽多的占有真实而详尽的第一手资料。

回家后,我逐篇阅读了100多万字的文字资料并做了认真研判后,一幅贯穿于那场战争的历史事件中的每个场景在我脑海里慢慢形成了一个非常清晰的链条。

在阅读这些资料过程中,当年英勇奋战的老兵们的身影一个个活生生的立于眼前。李百石、杨全保、田景坤、严诗金、呼荣碧、杨若全、黄绪林……读着读着,不由得潸然泪下。这些英雄和先烈们激励着我,一定要写出一部比较完整的反映红军师在那场战争中的前后经历和所取得的丰功伟绩。否则,我则无颜面对他们。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从2021年9月开始,我便日夜伏案,开始写作。尽管成竹在胸,一旦动起笔来,许多问题又来了。比如,有的事件及人物姓名,各种资料说法不一,于是通过电话和微信,我又先后采访了十多位参战老兵,终使问题一一得到解决。

就这样,在熟读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又通过不断采访,经过三个多月的写作,一部八万余字的纪实文学《雪域雄师——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的十一师》终于在2021年12月完成。

《雪域雄师》写作的三个月,是我全身心投入的一段时光,在那些日子里,我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寝食难安,什么叫饱受煎熬。有人说,作者和作品犹如母子关系,我就饱尝了一次胎儿出生过程中作为母亲所经受的痛楚。

从预定到出书

从2022年1月14日开始,共计四章十六节的《雪域雄师》经茂戈、马玉荣二位老师精心编辑后,在“雪域老兵吧”平台以每周一节按顺序连续推出。从读者留言和阅读量中我能感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参战老兵对它是认可和肯定的。在长达四个月的推出过程中,就有读者留言,希望能将此作出版成书。在战友群中,也有人问道:“什么时候出书?”为了满足各位读者和战友的愿望和需求,在最后一节推完之后,我就联系文化公司,开始了编辑、排版和封面设计工作。并把此前在“雪域老兵吧”推出的《西藏,老兵记忆》(编辑时改为《西藏,平叛记忆》)和《中锡边界风云录》一并收入该书,这三个连载,基本囊括了红军师在西藏的征战经历。所以我把书名定为《雪域雄师——十一师在西藏征战纪实》。

8月1日,在第三届“雪域老兵文学奖”评选中,蒙广大读者和评委老师厚爱,《雪域雄师》荣获二等奖。这次获奖促使我对该文再次做了多处认真修改。

8月,古城西安酷热难耐,今年尤甚。但再热也没能中断我的工作。9月初,在排版结束付印之前,为了不至盲目印刷而造成浪费,我把《雪域雄师》一书的封面和电子版首先发在了十一师战友群里,供大家预览。不料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在群里引起了热议。那一天,整个甲格群几乎都在议论此事。有发表言论的,有发出感慨的,有写诗赋词的,热闹极了。群主张国胜战友随后起草了这么一段话:“红军11师的老战友大家好!凡需要张平老战友《雪域雄师》一书者,请在下面接龙预订:”不到三天,一个接一个,就有100多人预订。有的战友不在此群,想方设法托其他战友预订。11师第六任师长、原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何志瑛少将的女儿何扬在接龙中写道“何扬代父亲申请一本”。这让我真有点诚惶诚恐。

有的参战老兵年岁大了,不会玩微信,他们千方百计打听到我的联系方式,因而群里的接龙正在进行中,我的电话也一个接一个响了起来——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形式的接龙?

接龙——接龙——再接龙,群里群外,环环相接,衔接得是那样地紧密。这场景不禁使我想起了一个成语——衔环结草。这个典故讲道:后汉杨宝,幼时曾救过一只黄雀,长大后他成了一名武将。在一次与敌交战时,敌败他追,紧要关头,一群黄雀口衔草桔,一环一环结成草索,将敌马绊倒,杨宝顺势将敌擒获。这个典故一般用来比喻知恩图报。

60年前,在党的英明领导和战略部署下,在西藏军区前指的正确指挥下,一支训练有素、立志报国的人民子弟兵干脆利落的打了一场震惊世界的对印自卫反击战,至今都让那些参战老兵们津津乐道,引以为豪。战后,他们中有人立了功受了奖,有人入了党提了干。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胜利60周年前夕,他们怎能不回望那段历史?怎能不回报党的养育培育之恩?

通过各种“接龙”一个个姓名、地址、电话发了过来。一颗颗火热的心围拢到我的面前,我被感动了。唯有日夜加班,抓紧整理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以回报各位战友与首长的热情支持。预订一周后,我立即电话通知印刷厂:开印!

从9月20日开始,经过几个昼夜的忙碌,截止9月26日,除疫情地区外,所有预订的《雪域雄师》已全部寄出,而且绝大多数战友都已收到。

在红军11师创建90周年和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胜利60周年之际,我终于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夙愿。

这时,我才感觉腰酸腿疼,又累又困,不由倒头便睡。

然而,正酣睡间,电话声又响了起来……

(注:文中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简介: 

张平:笔名弓长。陕西干县人,1966年入伍。曾任十一师炮团宣传干事。1972年开始写作。数十年来,先后发表并出版文学、新闻作品30余万字。著有“弦板腔记事”。

作者:张平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