銜環結草報黨恩

——《雪域雄師》的寫作、預訂及發寄

張平

很早就有一個想法——把紅軍十一師在西藏的征戰歷程寫出來。從2020年開始,在《雪域老兵吧》相繼推出《西藏,老兵記憶》(與惠志剛、馬學政合作)和《中錫邊界風雲錄》(與馬學政合作)之後,就着手蒐集有關十一師參加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的資料。但從手頭已有的資料看,一是太少,二是略顯零碎,很難形成一部完整的敘事鏈條,因而始終未能動筆。

從蒐集到寫作

2021年初,在一次戰友聚餐時,大家談到2022年就是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60週年,問我有何打算。我說:“想寫寫十一師在那場戰爭中的經歷,但目前手頭資料不多,很難銜接成一部完整而系統的東西。”楊林祥老兄聽罷,立即說道:“我那兒有陳明德老首長的一篇文章,他是當年參戰時師司令部的首長。我自己也寫了一篇,都給你。”我頓時喜出望外:“那太好了,我現在就缺這個。”沒幾天,陳明德老首長的《勢如破竹壯國威》、楊林祥的《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回憶片段》兩篇回憶錄一併通過微信發到我的手機。我顧不得喫飯,立刻拿到外面打印裝訂。

此後,通過各種渠道,我又蒐集到韓學潤的《中印反擊戰作戰史》、王志恆的《對印作戰的點滴回憶》、西藏軍區政治部的《揚威集》、《陸軍第十一師軍戰史》等100多萬字的史料。

爲了與上述史料互相印證,我又一頭鑽進省圖書館。在那裏,我把1962年至1963年的《人民日報》、《解放軍報》逐頁翻了一遍。在查閱舊報紙的同時,該複印的複印,該拍照的拍照。儘快盡多的佔有真實而詳盡的第一手資料。

回家後,我逐篇閱讀了100多萬字的文字資料並做了認真研判後,一幅貫穿於那場戰爭的歷史事件中的每個場景在我腦海裏慢慢形成了一個非常清晰的鏈條。

在閱讀這些資料過程中,當年英勇奮戰的老兵們的身影一個個活生生的立於眼前。李百石、楊全保、田景坤、嚴詩金、呼榮碧、楊若全、黃緒林……讀着讀着,不由得潸然淚下。這些英雄和先烈們激勵着我,一定要寫出一部比較完整的反映紅軍師在那場戰爭中的前後經歷和所取得的豐功偉績。否則,我則無顏面對他們。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從2021年9月開始,我便日夜伏案,開始寫作。儘管成竹在胸,一旦動起筆來,許多問題又來了。比如,有的事件及人物姓名,各種資料說法不一,於是通過電話和微信,我又先後採訪了十多位參戰老兵,終使問題一一得到解決。

就這樣,在熟讀大量史料的基礎上,又通過不斷採訪,經過三個多月的寫作,一部八萬餘字的紀實文學《雪域雄師——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中的十一師》終於在2021年12月完成。

《雪域雄師》寫作的三個月,是我全身心投入的一段時光,在那些日子裏,我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寢食難安,什麼叫飽受煎熬。有人說,作者和作品猶如母子關係,我就飽嘗了一次胎兒出生過程中作爲母親所經受的痛楚。

從預定到出書

從2022年1月14日開始,共計四章十六節的《雪域雄師》經茂戈、馬玉榮二位老師精心編輯後,在“雪域老兵吧”平臺以每週一節按順序連續推出。從讀者留言和閱讀量中我能感受到,廣大讀者、尤其是參戰老兵對它是認可和肯定的。在長達四個月的推出過程中,就有讀者留言,希望能將此作出版成書。在戰友羣中,也有人問道:“什麼時候出書?”爲了滿足各位讀者和戰友的願望和需求,在最後一節推完之後,我就聯繫文化公司,開始了編輯、排版和封面設計工作。並把此前在“雪域老兵吧”推出的《西藏,老兵記憶》(編輯時改爲《西藏,平叛記憶》)和《中錫邊界風雲錄》一併收入該書,這三個連載,基本囊括了紅軍師在西藏的征戰經歷。所以我把書名定爲《雪域雄師——十一師在西藏征戰紀實》。

8月1日,在第三屆“雪域老兵文學獎”評選中,蒙廣大讀者和評委老師厚愛,《雪域雄師》榮獲二等獎。這次獲獎促使我對該文再次做了多處認真修改。

8月,古城西安酷熱難耐,今年尤甚。但再熱也沒能中斷我的工作。9月初,在排版結束付印之前,爲了不至盲目印刷而造成浪費,我把《雪域雄師》一書的封面和電子版首先發在了十一師戰友羣裏,供大家預覽。不料一石激起千層浪,立即在羣裏引起了熱議。那一天,整個甲格羣幾乎都在議論此事。有發表言論的,有發出感慨的,有寫詩賦詞的,熱鬧極了。羣主張國勝戰友隨後起草了這麼一段話:“紅軍11師的老戰友大家好!凡需要張平老戰友《雪域雄師》一書者,請在下面接龍預訂:”不到三天,一個接一個,就有100多人預訂。有的戰友不在此羣,想方設法託其他戰友預訂。11師第六任師長、原甘肅省軍區副司令員何志瑛少將的女兒何揚在接龍中寫道“何揚代父親申請一本”。這讓我真有點誠惶誠恐。

有的參戰老兵年歲大了,不會玩微信,他們千方百計打聽到我的聯繫方式,因而羣裏的接龍正在進行中,我的電話也一個接一個響了起來——這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接龍?

接龍——接龍——再接龍,羣裏羣外,環環相接,銜接得是那樣地緊密。這場景不禁使我想起了一個成語——銜環結草。這個典故講道:後漢楊寶,幼時曾救過一隻黃雀,長大後他成了一名武將。在一次與敵交戰時,敵敗他追,緊要關頭,一羣黃雀口銜草桔,一環一環結成草索,將敵馬絆倒,楊寶順勢將敵擒獲。這個典故一般用來比喻知恩圖報。

60年前,在黨的英明領導和戰略部署下,在西藏軍區前指的正確指揮下,一支訓練有素、立志報國的人民子弟兵乾脆利落的打了一場震驚世界的對印自衛反擊戰,至今都讓那些參戰老兵們津津樂道,引以爲豪。戰後,他們中有人立了功受了獎,有人入了黨提了幹。在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勝利60週年前夕,他們怎能不回望那段歷史?怎能不回報黨的養育培育之恩?

通過各種“接龍”一個個姓名、地址、電話發了過來。一顆顆火熱的心圍攏到我的面前,我被感動了。唯有日夜加班,抓緊整理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以回報各位戰友與首長的熱情支持。預訂一週後,我立即電話通知印刷廠:開印!

從9月20日開始,經過幾個晝夜的忙碌,截止9月26日,除疫情地區外,所有預訂的《雪域雄師》已全部寄出,而且絕大多數戰友都已收到。

在紅軍11師創建90週年和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勝利60週年之際,我終於完成了自己多年的夙願。

這時,我才感覺腰痠腿疼,又累又困,不由倒頭便睡。

然而,正酣睡間,電話聲又響了起來……

(注:文中插圖均由作者提供)

作者簡介: 

張平:筆名弓長。陝西乾縣人,1966年入伍。曾任十一師炮團宣傳幹事。1972年開始寫作。數十年來,先後發表並出版文學、新聞作品30餘萬字。著有“弦板腔記事”。

作者:張平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