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位从事玻璃生产制造厂的董事长,目前企业营收在3000万左右,员工50名。


在学习「战略领导力」后,提出了将企业打造为上市公司的发展目标。但这位董事长的内心,时常会有这样的不确定性:自己的这份战略雄心,到底来自一份贪心,还是为了利益更多的人呢?


尤其是在他下车间亲自干活之后,这份内心的疑惑更加重了。他感到以自己现在的人格,还不足以吸引高层次的人才。


因而企业的研发力量严重不足——是继续朝着打造上市公司的目标前进,还是将目标稍微降低,让目标更加符合现实情况呢?


这位董事长的疑惑,不少中小企业经营者在确立自己的战略雄心时也曾有过。是战略雄心还是战略贪心,关键要看企业战略是否清晰。


战略路径不明确,即便招募到称心的团队,运行一段时间后,也会发现企业没有实质性突破,到那时候,不仅团队受挫,企业也可能遭受影响。


真要打造一家上市公司,在这样一个时代,也许不需要二十年时间就能实现。现在科创板有专门政策,推助拥有硬科技的制造业企业快速融资发展,所以上市的目标不是问题。如果没有清晰的战略路径规划,就会荒废了精力与时间,这才是问题。


什么样的战略路径才算清晰呢?答案是围绕客户价值而展开的战略路径。你与客户关系的深厚程度,左右着你能吸引到怎样的人才。


人格力量是可以建设的,不用担心自己当下如何,以十年为期,董事长和团队的层次可以不断提升——只要掌握了前提。


这个前提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脱离这一前提,即便能够做大规模,但是做不到长久。

02

聚焦企业与客户的关系,这位董事长完全有机会实现理想。在企业规模不大、员工人数不多的时候,利用可以与所有员工面对面的优点,利用董事长可以亲自去到现场工作的机会,建立服务客户的基石。


稻盛和夫先生说:“现场有神灵”,如果能坚持十年在一线工作,也许就能在车间打造铁打的营盘。拥有强大的团队,不一定只有招募人才这一条路。


与员工一起共创“战略十年”的美好画卷。在战略落地过程中,作为董事长,要格外注意以下几点——

关于“哲学共有”:

建设团队,要有基本的哲学护航,或者说几条清楚的价值判断准则。要鼓励员工,如果某一决策违背服务客户的战略目标,那就要举手反对。知行合一,通过一次次的历练,企业哲学才会真正地内化于员工心中。

关于“战略主线”:

只有让团队看清了目标,看清了路径,才会踏踏实实地做好眼前工作。比如在战略十年的前两三年,企业的目标就是服务好主要客户,仔细体会未来的市场需求。


也许这两三年的业绩不像他人一般靓丽,但远见者稳进,有信心、有耐心,目标终会实现。


关于“机制保障”:

学习机制与客户链接的保障机制必不可少。企业共学是实现哲学共有的有效途径,而客户链接机制,是保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会随着规模做大而滋生傲慢,从而逐渐远离了客户。


沿着清晰的战略路径规划,十年可成一件大事。以企业上市为目标,也完全可以挑战、尝试。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