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織密鄉村醫療衛生體系網

來源:經濟日報  吳佳佳

日前,《關於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審議通過。圍繞健全適應鄉村特點、優質高效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讓廣大農民羣衆能夠就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接下來,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切實解決鄉村醫療衛生體系發展的痛點難點,全面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爲鄉村振興和健康中國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農村是我國衛生健康工作的重點。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和加強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建設,從完善基礎設施條件、人員隊伍建設、機構運行機制等方面採取一系列舉措,持續提升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基本實現了農民羣衆公平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同時,也要看到,我國鄉村醫療衛生體系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依然突出,鄉村醫療衛生人才不足等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

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需要重點強化縣域內醫療衛生資源統籌和佈局優化,合理配置鄉村醫療資源。目前,我國城鄉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優質醫療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較爲薄弱。因此,要以縣域醫共體建設爲抓手,調整優化醫療資源結構佈局,促進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推動實現分級診療目標,不斷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一方面,要將更多常見病、多發病和區域性疾病診療服務下沉;另一方面,要建設目標明確、權責清晰、分工協作的縣域醫共體,整合相關資源,銜接好醫療服務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構建一體化醫療服務模式。

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要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鄉村醫生承擔着農村地區大部分醫療照護責任和公共衛生服務責任,是廣大農村居民的“健康守門人”,鄉村衛生人才隊伍的建設決定着農村公共醫療的服務水平和質量。當前,在一些農村地區特別是偏遠地區,鄉村醫生隊伍存在着優質人才缺乏、人才結構老化、服務水平低等問題。因此,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需要重視鄉村醫生的發展需求,統籌解決好鄉村醫生薪酬分配和待遇保障問題,免除鄉村醫生的後顧之憂。同時,建立上下貫通的職業發展機制,給予鄉村醫生更完善的職業規劃,激發鄉村醫生的工作積極性。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鄉村醫生培訓機制,提升臨牀能力和業務水平,更好滿足基層醫療衛生需求。

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要着力提高農村地區醫療保障水平,加快構建起強大的鄉村公共衛生體系。近年來,惡性腫瘤、高血壓、糖尿病等成爲危害農村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防治這些疾病,需做好頂層設計,建立分工協作、上下聯動、保障有力的癌症篩查和早診早治長效機制。在現有醫保和公共衛生經費的基礎上,建立多層次、多渠道的互補銜接和費用分擔機制,形成保障合力,同時,引導並約束公立醫療機構積極開展篩查早診等醫防融合工作。此外,還要着眼於全面推進健康鄉村建設,建立醫防協同機制,健全鄉村醫療疫情防控網絡,切實加強鄉村醫療機構應急處置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