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與伯南克共同獲得諾貝爾獎,這兩位經濟學家是何方神聖?

來源:華爾街見聞

北京時間10月10日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揭曉。美聯儲前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道格拉斯•戴蒙德(Douglas W. Diamond)和菲利普•迪布韋克(Philip H. Dybvig)獲得這一獎項,表彰他們“對銀行和金融危機的研究”。

在學術領域,戴蒙德和迪布韋克最著名的學術成果要數兩人於1983年提出的銀行擠兌模型,即戴蒙德·迪布韋克模型(Diamond–Dybvig model)。

該模型以博弈論爲基礎對銀行業的擠兌行爲進行了分析,論證了銀行存款合約可以提供優於其他交易市場的資金分配,並解釋了銀行資產負債表中非流動資產(例如按揭貸款)和流動資產(例如活期存款)的混合會如何引起儲戶擠兌的“自證預言”(self-fulfilling panics)。

值得注意的是,迪布韋克和中國的淵源頗深。從2008年起,迪布韋克就受聘爲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並自2010年擔任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研究院院長。

戴蒙德:爲什麼需要金融中介

公開資料顯示,道格拉斯·戴蒙德生於1953年。其本科就讀於布朗大學,期間曾短暫在芝加哥大學擔任加里·貝克爾(芝加哥經濟學派代表人物之一)的項目助理。1975年獲得學士學位,隨後進入耶魯大學學習,並於1976年獲得碩士學位(M.A),1977年獲學術學位(M. Phil),1980年獲得博士學位。畢業後,他一直在芝加哥大學從事教學研究工作,目前該校布斯商學院的莫頓·米勒講席講授。

戴蒙德的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金融中介、流動性、金融危機,以及金融管制。

在銀行擠兌問題上,戴蒙德和迪布韋克在1983年的合著論文《銀行擠兌、存款保險和流動性》(Bank runs, deposit insurance, and liquidity )中提出了著名的戴蒙德·迪布韋克模型(Diamond–Dybvig model),後世關於銀行擠兌問題的大量討論,都是建立在這個模型的基礎之上的。

兩位經濟學家在論文中指出,銀行是金融中介機構,其債務主要爲短期存款,其資產通常是向企業和消費者發放的長、短期貸款。當資產價值不抵其債務價值時,銀行就失去了償還能力。即貸款人沒有能力或不願意償還債務時,銀行資產價值就可能下跌。

如果一家銀行的貸款損失超過了強制性準備金和自願儲備及其產權資本的安全餘量,那麼該銀行就失去清償能力了。如果某國大部分銀行都遭受超越其資本的貸款損失,那麼銀行系統的危機就會發生。若銀行存款未予保險,那麼最終銀行資產總體質量的惡化,可能觸發擠兌風潮。因爲這時存款者都要在銀行宣佈破產前爭着提取資金。由於銀行資產有典型的非流動性,擠兌存款就加速了其破產的發生。

由於銀行資產方流動性和負債方流動性不相匹配是銀行固有的特徵,這裏就存在着兩種均衡:如果人們相信銀行擠兌將要發生,則最優的結果是每個人都去提款;如果人們認爲銀行擠兌不會發生,則最優的結果是將錢繼續存在銀行裏。究竟會出現哪種均衡,取決於外來的隨機因素——突發事件。

在戴蒙德和戴維格看來,能否預防擠兌的產生,主要要看儲戶對銀行的信心。因此,他們建議由國家向銀行提供存款保險,這樣就可以成功提升儲戶信心,也可以讓銀行更好地幫助投資人抵禦風險。

除銀行擠兌問題外,戴蒙德還在1984年發表的論文《金融中介和代理監督》中,提出了著名的“代理監督”理論,系統闡述現實中爲什麼需要金融中介。

在戴蒙德之前,主流學界流行“銀行地位下降”的觀點。該觀點認爲隨着銀行對融資信息壟斷的結束,銀行的地位在不斷下降。

但戴蒙德認爲,由於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借款人會發生事後的道德風險問題。而金融合同對他們的約束能力很低。但在引入了金融中介之後,金融中介就可以作爲存款人和貸款人之間的一個代理人來監督合同的實施狀況。戴蒙德用模型證明了,相比於讓存款人來直接監督借款人,這可以節約巨大的成本,從理論上對“銀行地位下降”的觀點進行了很好的回擊。

迪布韋克:奠定了現代金融學的基礎

菲利普•迪布韋克出生於1955年。其本科就讀於印第安納大學,獲數學和物理學學士學位。其在1981年獲美國耶魯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先後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工作。目前是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奧林商學院金融學教授、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研究院院長、金融學教授、金融學科建設諮詢專家。

菲利普•迪布韋克長期從事金融教學與研究,在銀行理論、資產定價、利率理論、公司治理、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關於銀行擠兌的開創性研究成爲經濟和金融領域被引用最多的文獻之一,對銀行、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和金融學方面的研究產生了重要影響,一些研究成果被認爲“奠定了現代金融學的基礎”。

值得關注的是,迪布韋克和中國的淵源頗深。從2008年起,菲利普•迪布韋克就受聘爲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教授,並自2010年擔任西南財經大學金融研究院院長。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