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128G很難撐得住,不得不換成256G的,一邊清理空間一邊謹慎使用。在電量之外,存儲空間也成了智能手機帶來的功能焦慮之一。“手機App爲何越用越膨脹”“動不動幾個G就沒了”……這些屢屢登上熱搜的話題,近日又伴隨新一輪換機潮成爲網友吐槽的對象。

喫得太多、喫得太好,人容易胖;花活越多、功能越強,手機也容易胖。在智能手機發端的十幾年前,能用上8G、16G的產品足以讓人欣喜若狂。到如今,16G存儲空間已經無法承載微信一款App運轉。

一分錢一分貨的手機,明碼標價的存儲空間,是你的也不是你的。

在填滿手機容量的道路上,有些是顯性的,比如上億像素攝像頭,1080P甚至4K顯示屏,帶來更高清畫質享受的同時,也就要求用戶存儲更大照片和視頻。

更多的“不夠用”,集中在App“肥胖症”問題。目前,大部分國民級App的安裝包平均大小都在1G以上。使用之後,應用大小、緩存、用戶數據等“必需”項目一加載,一款App所佔容量通常指數級攀升,幾個G、十幾個G甚至幾十個G都不在話下。

針對“攝像頭像素”等硬件升級帶來的容量問題,用戶有的選,比如少拍照片、精選照片、定期整理——至少容量用得清清楚楚。

但面對手機App“肥胖症”,用戶沒有選擇權。統一的安裝包、不明就裏的用戶數據、全然不懂的緩存……即便有第三方清理軟件助力,多半也是操作複雜,稀裏糊塗,“該刪啥不該刪啥”,用戶只能在勉強夠用的妥協中看着App從稍微變小到再度變大。

遺憾的是,截至目前沒有一家App運營方站出來解釋“十年膨脹上百倍”的原因,只剩網民和專家在吐槽之餘尋覓一些邏輯自洽。

互聯網公司都有一個平臺夢,App是最好的練兵場。每個產品都有主打功能,但絕對不是唯一功能,做社交的也要做電商,做電商的跨界短視頻,做短視頻的看上社交……功能多了,體量也就大了,大家都在做加法,沒人願意退讓。

但競爭邏輯和產業邏輯,就決定了App只能越做越大嗎?我看未必。

首先是競爭心態問題,“超級App”不是企業發展的唯一出路,在加強反壟斷監管語境下,小而美、小而優適合中小企業,也提醒大企業有舍有得,不再盲目跟着對手步伐“上功能”,App自然也就不會一再膨脹。

其次是對用戶訴求有所擔當。擴張業務,增加功能,帶給用戶更豐富的體驗,是企業價值所在;通過技術投入,優化App空間,降低用戶的“容量焦慮”也是企業應盡義務。乘着5G提速和智能手機升級的東風,App不能只當漁利者,瘋狂調用手機容量,跑滿軟件性能,並不是一種值得百分百炫耀的能力。

在更大的維度,哪些App合理或不合理地使用了用戶數據和空間?一款App的哪些功能合理或不合理地使用了用戶數據和空間?應用商店、手機廠商和監管部門也應參與進來,逐步建立健全判定標準,不能讓App“肥胖症”成了用戶的獨自牢騷和App運營者的置若罔聞。

北京商報評論員 張緒旺

責任編輯:李科峯 ST0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