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假期,煙臺成了當之無愧的網紅城市。成千上萬的海腸、螻蛄蝦、海蠣子密密麻麻地出現在沙灘和淺海,大自然盲盒式的饋贈瞬間點燃了整個城市。走進冰涼的海水中,有人日入萬元,也有人險些失去新買的AJ。但在巨大的“趕海快樂”面前,這些似乎都不重要了。

文 | 常芳菲 李清揚

編輯 | 易方興

運營 | 月彌

風把海腸刮上岸,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31歲的孫麗是第二回碰見。

冷清長假的尾聲,她剛伺候2歲的兒子喫完晚飯,突然被朋友圈裏刷屏的海腸點燃。“颱風上貨了,直奔海濱路馬爾貝拉小區附近,滿地都是海腸。”她決定帶上大號抄網,立刻出發。

海腸學名是單環刺螠,環節動物,看上去像是橡皮粉色的裸體海蔘。主要生活在潮間帶潮溼的沙灘和淺海地區。味道鮮美,被當地人稱作“天然味精”。

孫麗撈海腸原本不圖錢,只是想着夠給全家包幾頓韭菜海腸餡水餃就回去。但每次想要走的時候,她總能發現腳邊又出現很多海腸,“立刻就挪不動步了”。

在這個10月,不斷有人“聽到大海的召喚”,趕往煙臺的海邊。

攝影師關山抱着見證大事的心情,決定去湊個熱鬧。他定居煙臺已經4年,和生活在這座濱海小城的每個人一樣,他有着朝八晚五的作息。一般來說,太陽落山之後,沒出大事就不出門。但“從天而降”的海腸,讓整座城市的人集體失眠。

他深夜出門,沒帶網兜,而是帶上了單反和無人機。當天8點,他看到海腸霸屏朋友圈。照片上只能模糊看到漆黑的海灘上,有無數頭燈、手電的光芒閃爍,看上去像是一片密密麻麻的螢火蟲。

這是他第一次,在晚上10點的海濱路找不到車位。開出去30分鐘之後,他徹底放棄,只能把車停進了附近的高檔小區,自己走了15分鐘纔回到海邊。

從家到開發區,一共10公里的路,關山被堵得足足走了50分鐘。“平時一腳油門踩到底,20分鐘準到。”他來到馬爾貝拉小區附近的海邊一看,人多得像“回到童年內蒙老家的趕集現場”。

蜂擁而至的人和車把主幹道堵得水泄不通,現場有人提醒同伴,交警已經在海濱路貼違停罰單,催他去找劃線的車位。但對方完全沒有離開的意思,罰的100元,“撿兩斤海腸就回來了”。

當天,煙臺的最低溫度只有10度,人只要在岸邊站上幾分鐘,“清鼻涕準下來”,海水的體感更冷。但沒有人被寒冷勸退,都等着“上貨”。

望不到盡頭的海岸線,密密麻麻站着上千人。先到的,在岸邊守着一筐筐直冒尖的海腸;後來的人只能親自下到冰涼的海水裏撈。不管是穿羽絨服還是披着雨衣,“只要下了水,誰都一樣透心涼”。

對海腸的熱情,不光能驅散寒冷,甚至還能影響到其他的食材。

在威海的上班族薛寧,在直播裏看到撈海腸的畫面,於是連夜開車,開車兩個半小時,跨越130公里,連夜奔襲到煙臺。她趕到開發區,撈了一宿,找到了不少個頭大的海腸。

她原本打算,買點韭菜做個普通韭菜炒海腸,但她到了市場,發現連韭菜都被搶光了。

在煙臺,未處理的海腸市價達100元一斤。這催生了一條海腸生意鏈,但現在,這條生意鏈正在經受考驗。

海腸昂貴的價格,某種程度上,跟挖掘的費勁有很大關係。通常來說,專業的趕海人,能分辨出海腸在淺灘留下的細小氣孔、掌握它們的逃跑路線,精準用鏟子找到它們,但這個過程往往相當費勁——有時候,彎腰挖上大半天,坑都有臉盆大了,才能挖到一隻海腸。

但現在,一切都有些反常,海腸們離開了原來的沙洞,它們成堆出現在海灘上、淺海里,直接拿網子抄,一下就能抄一網。

有人把它形容爲“撿錢”。

爲了參加這場“撿錢盛宴”,孫麗拼了一把。在煙臺海邊,撈海腸的人漸漸多起來,浪一個接着一個,雨靴裏的腳冰涼,她都顧不上。2個小時後,她纔回到岸邊,“覺得脖子、胳膊、腿都不是自己的”。又大又胖的活海腸在袋子裏蠕動,孫麗不敢細看,“回家讓老公收拾就行”。過秤之後,孫麗才知道自己一個人撈上來230斤海腸。

好在收穫對得起這份付出。“爆桶”(滿桶)不算新鮮,專用的塑料箱子裏,海腸多得冒尖、有的人乾脆把農用三輪停在路邊,鋪上塑料布,現抓現賣。

最後,她給家裏留了30斤包餃子,剩下200斤全部賣給了收腸的商販,一晚就賺了4000元。

還在讀大學的李永青也有相似的經歷——一個半小時,她的戰績是30斤,按照50元一斤的市價計算,淨賺1500元。

攝影師關山,也親眼看着有人撈上來四百多斤海腸,辛苦一晚上,淨賺一萬,不是什麼難事。等到他回到家,再把現場照片發到網上,網友告訴他,朋友帶着專用漁網,下海撈上來超過1000斤海腸,得全家8個人出動才能搬動。關山找不到其他形容詞,就覺得“太牛了”。

不過,由於海腸太多,價格正在直線下降。如今,在煙臺海邊,賣海腸的攤位明顯多了起來。從前100元錢一斤,現在只要25元。一位賣海鮮的商家感嘆,“海腸的價格被大風打下來了”。

實際上,這並不是海鮮們第一次主動“上岸”。去年的11月,同樣的8級西北風吹過,同樣吹來了成千上萬的海腸。只不過去年的海腸,遠沒能獲得今年這樣高的關注。

那時候,孫麗也沒有缺席這場海腸盛宴,她穿着羽絨服、帶上洗碗會用的加絨塑膠手套,同樣撈了一大桶。

但在煙臺,今年與往年,又有微妙的不同。

儘管今年海腸掀起了一股熱浪,但這是短時的,更多的時候,孫麗還是隻感受到煙臺的“冷”。

提起煙臺,最熱鬧的時候往往在夏天。其次就是十一長假,數百公里的海岸線塞滿了遊人。她做的就是遊客們的生意。結婚之後,她選擇在濱海廣場附近經營民宿。往年一到節假日,從沒有空房的時候。“哪怕臨時提提價,大家也都能接受”。

孫麗豪爽的個性,讓她和遊客都能很快變成朋友。

頭一回來煙臺的長沙語文老師,被她做飯的手藝折服,作爲回報,順手指點了她弟弟的高考作文;哈爾濱大哥打算去佛山出差,先把老婆孩子送來煙臺度假,機緣巧合找到孫麗這裏。這位東北老鐵在快手擁有幾十萬粉絲,雖然不敢下煙臺的海,但非常認真地跟她講解,民宿經營者應該如何在短視頻浪潮裏踏浪而行、好好掙錢。在他的鼓勵下,孫麗纔開始經營賬號、偶爾更新視頻。對方臨去出差的前一晚,還送了孫麗一大袋東北大米,囑咐她如果去哈爾濱一定要給他打電話,“咱這就算是家人了”。

但今年,孫麗的民宿頭一次沒有遊客預訂。生意冷下來,她心裏急,只能一遍遍刷朋友圈,看身邊的人在做什麼。

攝影師關山也陷入焦慮。去年這個時候,他正在忙着接全國各地遊客的約拍訂單。蓬萊、長島、養馬島、煙臺山,到處都是人。黃金一般的7天,只要恰當安排拍攝地點,接滿21單,關山就能掙六七千元。

但今年直到9月中旬都沒有人約他,關山就知道這個長假涼了。兒子的學校規定7天內不能離開煙臺市區。談合作的客戶,落地就被集中隔離7天。關山只能臨時調整策略,接一些零散的婚宴拍攝訂單,“一單1000元,已經是節日的價,平時也就給600元”。

就在這個時候,他們幾乎同時發現了朋友圈裏的“海腸”。沒有遊客和顧客,趕海的熱鬧絕對不能錯過。

作爲攝影師,關山把自己在現場拍到的照片、無人機拍攝的視頻素材打包賣給了當地的新聞機構,小賺了300元。“這是隻有大事件才能賣出去的價錢,比9月份開海的素材還貴。”

趕海實際上是一件辛苦事。

比如,整個人要待在沙灘上兩個小時,海浪打過來,衣服、鞋子都會溼透,夏天的大太陽容易把人曬傷,秋冬海風一吹還要感冒。

但聊到這次經歷的每個人,都覺得它很快樂。

開盲盒的刺激,在於你永遠不知道海邊下一波會有什麼被捲上岸。事實證明,除了賣錢和喫掉,人們更在意的是趕海本身。

今年,由於遊客少、生意難做,孫麗有時候會感到壓力,她同時也是一位母親。但這樣的壓力,似乎在趕海的時候被釋放了。

比起滿足口腹之慾和賺錢,把蟶子、海腸裝進桶裏,纔是孫麗最快樂的瞬間。在這個時刻,桶子裏的東西全然屬於她自己,“歸屬感和那種成就感無可比擬”。現在她能自己一個人帶着孩子在海邊待一個下午,“趕海是真的解壓”。

她把趕海的快樂比做遊戲。大家要帶上自己的裝備,通過不斷學習技巧,當然有的時候會失敗,但更多時候能獲得可見的成果。

她總結過抓蟶子的技術要領,時機很重要。拿到當地潮汐表之後,準備好工具,在泥沙灘找到蟶子呼吸的氣孔,再對準蟶子的氣孔,把鹽撒上去,3秒之後,蟶子爲了逃離高鹽度的環境,一下冒出頭來。最考驗技術的時刻就是現在,蟶子是“謹慎、逃跑速度極快”的動物,所以不能心急,要先等5-6秒時間,等“蟶子把身體抻得長長的”時候再提出來。

抓到之後,就輪到烹飪了。得給蟶子們一天的時間吐沙,“晚上用開水汆熟,沾上小醋一喫,鮮甜鮮甜”。

相同感受的,還有娌寧。生活對她來說有沉重的一面,她的爸爸還在住院。但在趕海時,她短暫地忘掉了這一切,“就是興高采烈的”。

她是一個剛剛愛上趕海的人。爲了拍視頻,她跑到芝罘島西岸,無意間,看見穿着紅色棉服的阿姨正在挖蟶子,短短時間就抓滿了半桶,娌寧好奇地問這問那,對方頭也不抬,“因爲我認識它”。蟶子冒頭的瞬間,娌寧也驚呼出聲。她還遇見了技術更高超的趕海者,在細鐵絲上沾滿鹽,對準氣孔、飛快戳進去,蟶子就這樣被“吊”上來。

“啊,趕海真的是非常非常開心、非常非常滿足的。”娌寧說。

還在讀大學的李永青,也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因爲趕海視頻登上熱搜。由於疫情,今年的大學生活也有些不自在,但趕海,也在某種程度上調劑了她的生活。

也是在10月初,和室友喫飯回來的路上,她發現有兩三個阿姨拿着白色的塑料桶往海邊走。想到昨天夜裏刷屏的海腸,她一下來了精神,拉着朋友去海邊碰運氣,“不知道今天能撿到什麼”。

答案揭曉——24小時還沒過去,西北風又把螻蛄蝦捲到萊山岸邊。

剛到岸邊,她就看見沙灘上躺着一堆堆青色的螻蛄蝦。旁邊的阿姨們告訴她,“這都是風颳上來的”。甚至連她撿蝦的袋子都是大風颳上來的。李永青在沙灘上撿着大號的塑料袋,朋友則抄起一大張漁網。

10月中旬,正是螻蛄蝦肥的時候。隔着青色的殼,她能看見黃澄澄的蝦膏。撿蝦也得掌握技巧,上面被太陽曬死的不能要,得耐心往下翻、多找一些地方,才能抓到“又大又活”的。蝦的殼又硬又涼,偶爾還會用鉗子夾她幾下。旁邊的阿姨還急着打電話把這種快樂分享給老姐妹——“你們快來!這邊好多蝦!”

她心裏暗暗得意,“那些好的、活的都被我們先挑走了”。

這個濱州女孩第一次見到這麼多螻蛄蝦,她決定拍個視頻記錄下來——視頻發出24小時後,點贊量第一次超過6萬。

那也是她頭一次趕海,她撿了30斤螻蛄蝦。海水灌進鞋裏的一瞬間,她的腳和心都涼了。爲此,她心甘情願地弄溼了自己價值1000多元的AJ鞋。

在那一天,她獲得了久違的快樂。

(文中人物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