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東吳基金原專戶投資總監劉浩宇在個人微信朋友圈發佈動態,宣佈入職東華能源負責氫能事業部,擔任氫能事業部總經理一職。

上海證券報記者從劉浩宇、東吳基金、東華能源等多方信源覈實確認,劉浩宇已從東吳基金離職,並於10月17日前往東華能源辦理入職手續。

東華能源方面介紹,劉浩宇是公司引進的人才,未來將擔任氫能事業部總經理。

“今年36歲,我不想此生碌碌無爲,僅有一串串股票代碼留下一生印記。”劉浩宇表示,他從10月17日起加盟東華能源,負責氫能事業部。

轉型跳槽

劉浩宇表示,他在36歲發現氫能是自己熱愛的行業,並投身引領行業的東華能源,是一生的幸運。

據悉,劉浩宇自幼是“別人家的小孩”。劉浩宇相繼畢業於北京人大附中、清華大學工業工程本科、麻省理工製造工程碩士。畢業後,劉浩宇回國後,在機緣巧合下加入公募基金行業12年。

在東吳基金工作期間,劉浩宇擔任專戶投資總監,主要參與制造業專精特新企業的定增。

談及此次轉型的原因,劉浩宇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我希望繼續投身國家重大項目建設,運用在資本市場的經驗,幫助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加速氫能源產業的發展。”

劉浩宇介紹,未來,他將擔任東華能源氫能事業部總經理。

9月6日,東華能源與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核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從戰略高度,本着長期合作願景,發揮各自優勢,積極推動多維度、全方位合作,協議有效期10年。

從合作內容來看,東華能源與中核集團將共同推進高溫氣冷堆項目,未來五年內預計投資超千億元,共同打造零碳產業園。通過對高溫蒸汽的梯次利用,保障“東華茂名輕烴產業園”蒸汽、電力、製冷乃至氫能的清潔化供應。共同按照綠色能源重塑石化產業升級路徑,打造高溫氣冷堆與石化產業耦合的新發展理念樣板工程,助力園區的高分子材料、特性材料和氫能產業具備世界級核心競爭力。

同時,雙方將聯合成立氫能聯盟,設立氫能研究院、中試裝置,主攻綠氫製備環節中熱化學制氫技術路線,並研發氫氣的固態儲存材料和裝備。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打造技術先進、經濟優良、環境友好型氫能源產業鏈,立足廣東氫能產業並推廣至國內其他沿海省份,打造氫能發展的高速經濟帶,力爭在國家發展氫能產業浪潮中搶佔制氫環節和儲運環節的戰略制高點。

緣起調研

今年3月至5月,劉浩宇作爲東吳基金代表,相繼調研了東華能源、中泰股份、洪濤股份等多家氫能源產業鏈相關上市公司。其中,3月28日調研東華能源,涉及氫能未來的戰略定位和盈利貢獻預期等問題。

劉浩宇直言,正是此次調研東華能源,讓他決定投身實體經濟。

東華能源介紹,公司現階段氫氣銷售以工業客戶的管道氣爲主,並結合下游需求逐步打開市場。

東華能源旗下的張家港新材料公司,已經與凱凌化工、易高生物、梅塞爾氣體和金宏氣體等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氫氣供應關係。按照已簽署銷售合同量,預計2022年張家港新材料公司的氫氣銷售將全面打開市場。

東華能源旗下的寧波新材料公司,已經與萬華化學、中海油大榭石化等企業,建立了穩定的氫氣供應關係,市場影響不斷擴大。隨着2021年第四季度下游客戶用氫需求增加,預計2022年寧波新材料的氫氣銷售將逐步提升。

東華能源介紹,公司密切配合各地政府的低碳發展規劃,積極參與長三角、珠三角地區氫能源產業鏈的建設。2020年12月份,張家港東華港城加氫站項目建設竣工,由撬裝站轉爲固定站模式,目前爲 50 輛公交車提供加氫服務,未來車輛運營數量將會逐步提升。

自2019年開始,東華能源的氫能源業務開始規模化貢獻業績。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氫氣銷售分別實現收入1.02億元、1.39億元和1.25億元,在公司利潤板塊中的貢獻比重日益增加。

“公司將發揮成本協同優勢,將氫能作爲新的盈利增長板塊。”東華能源表示,隨着國家氫能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公司下游氫氣客戶渠道的打開,以及輕烴產業鏈延伸,銷售和綜合利用取得新進展。公司除了新材料業務板塊外,也會獲得氫能源板塊機遇,實現雙輪驅動的高質量發展。

早有先例

公募基金經理轉型已有衆多案例,並且轉向實業的基金也不在少數。比如,璞泰來董事長和華懋科技董事長,此前均在公募基金任職。

以璞泰來爲例,其董事長梁豐曾在公募行業工作7年,歷任中信基金(後被華夏基金合併)、友邦華泰基金(現華泰柏瑞基金) 基金經理、投資總監。

梁豐轉型至私募兩年後,因看好新能源產業,聯合技術出身的前同事陳衛,在於2012年11月成立了璞泰來,主要業務涵蓋新能源電池的負極材料及石墨化加工、隔膜及塗覆加工、自動化工藝設備、PVDF及粘結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鋁塑包裝膜、納米氧化鋁及勃姆石。

到了2017年,璞泰來便在上交所上市,市值一度超過千億元,截至10月17日收盤,公司市值爲805億元。

璞泰來10月17日股價走勢

另一位從公募基金轉型至實業的案例來自袁晉清。2009年至2012年,袁晉清在國泰基金擔任投資管理部研究員,如今是華懋科技董事長。

華懋科技是一家新材料科技企業,目前發展爲汽車被動安全領域龍頭,產品線覆蓋汽車安全氣囊布、安全氣囊袋以及安全帶等被動安全系統部件。

延伸閱讀:

萬億市場,“氫氫地”加速!

延續7、8月的態勢,進入9月,各地氫能產業規劃仍在陸續發佈,能源企業也競相佈局。專家認爲,在“雙碳”戰略驅動下,北京、上海、廣東等各地氫能產業專項政策跟進,意味着我國氫能開發和應用駛入發展快車道。在政策加力、企業投入加大的背景下,預計萬億級氫能市場未來可期。

9月以來,氫能板塊表現活躍。今年上半年,A股氫能概念板塊部分公司利潤增長明顯,有的股價上漲超120%。

多地密集出臺支持氫能產業政策

河南省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兩份文件分別爲《河南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鄭汴洛濮氫走廊規劃建設工作方案》,明確到2025年,氫能產業鏈相關企業達到100家以上,氫能產業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推廣示範各類氫燃料電池汽車力爭突破5000輛。

8月底,上海、廣州也相繼推出政策舉措力推氫能源。其中,上海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多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於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推出18條政策舉措力推氫能源;廣州發佈了《廣州市氫能基礎設施發展規劃(2021-2030年)》,強調要加強氫能基礎設施全鏈條建設,提升氫能全過程安全和經濟性,促進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應用,推動氫能產業持續健康安全發展。

此前,北京發佈了《北京市關於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7方面20條舉措支持研發創新、技術裝備產業化、基礎設施建設等。

“氫能是未來新能源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新能源系統的主要構成將是風電光伏、電動汽車、儲能和氫能,作爲一種配合大規模風電光伏發展且具備諸多優點的清潔能源,氫能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

能源企業競相佈局氫能產業

能源企業也競相佈局。引人關注的是,9月2日,中國石化發佈實施氫能中長期發展戰略,目標瞄向“中國第一氫能公司”。此前,中國石化宣佈我國首個萬噸級光伏綠氫示範項目——中國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範項目啓動建設,該項目還是全球在建的最大光伏綠氫生產項目,投產後年產綠氫可達2萬噸。據悉,該項目光伏電解水制氫成本大概是每公斤18元。

中海油、國家能源集團、中國華電、中國大唐等能源企業也已透露了佈局氫能產業的信息。例如,國家能源集團與福建簽約稱,將在氫能運用、新能源開發、新能源裝備製造等領域開展合作;華電集團與青海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將積極推動青海儲能、氫能等領域創新發展等。另外,海南海馬汽車、長城汽車等公司也透露出佈局氫能產品的消息。

一位能源業內人士向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近兩年,能源企業佈局氫能產業呈快跑之勢,已有超過三分之一中央企業佈局包括制氫、儲氫、加氫、用氫在內的全產業鏈,並取得了一批技術研發和示範應用成果。

據悉,目前我國已累計建成加氫站超過250座,加氫站數量居於世界第一位;年制氫產量約3300萬噸,制氫數量居全球第一位。

氫能概念公司業績“啓動” 

業內外人士均看好

氫能產業如此備受關注,一個重要因素是“雙碳”背景下國家加大了政策支持。

今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了《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首次明確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穩步推進氫能多元化示範應用,到2025年燃料電池車輛保有量約5萬輛等目標。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長、能源政策研究所負責人景春梅認爲,中國氫能發展空間巨大。

“氫能與電能類似,長遠看,將成爲未來清潔能源體系中重要的二次能源。”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曾對記者說。

根據中國氫能聯盟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到2050年,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7億噸,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佔比超過10%,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成爲引領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

A股部分氫能概念公司今年中報的利潤同比增速十分靚麗。有公開報道顯示,在174家氫能源板塊上市公司中,有89家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且其中20家公司報告期內歸母淨利潤同比翻番。

華安證券分析師尹沿技認爲,制約氫能在中國發展的,主要有技術壁壘和成本高企兩大因素。氫能產業鏈需要所有產業相關公司的共同努力,預計產業鏈之間的壁壘會逐步消除,未來氫能產業鏈有望迎來高速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