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氣溫逐漸下降,我國北方地區正在陸續進入冬季供暖期,天然氣消費旺季即將到來。今年以來,國際能源安全形勢更趨複雜、能源市場劇烈波動。澎湃新聞了解到,國內油氣企業不斷加大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力度,立足國內加大釋放供應潛力,增強天然氣生產保障能力。海陸天然氣產區齊齊發力,讓我國“能源糧倉”更添“底氣”。

澎湃新聞10月18日從我國最大海上油氣生產運營商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海油)獲悉,該公司持續加大海陸勘探開發力度,主要油氣產區克服多種不利條件,最大程度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預計今冬明春供應國產氣約100億立方米。

我國首個自營超深水大氣田“深海一號”投產一年來,中國海油現場作業團隊精細組織生產運行,持續保持工藝處理流程穩定,推動氣田產量上產達產。截至目前,該氣田已穩定供氣超30億立方米。

“爲了能在保供季提供更爲充足的天然氣產量儲備,我們還積極協調資源,新增7口天然氣調整井,力爭在保供季全部投產,爲冬季天然氣保供工作提供更多‘底氣’。”中國海油勘探開發部副總經理潘億勇介紹說。

據悉,中國海油持續加快建設海上萬億立方米大氣區,通過深挖潛力,加大海上200餘口氣井的精細化管理力度,氣田生產時率高達98.5%,日產同比增長超300萬立方米,今冬明春將有約80億立方米的海上天然氣通過海底天然氣管網和智能配氣系統源源不斷地注入全國天然氣管網。

中國海油的陸地油氣勘探開發也將多措並舉增供天然氣。中聯煤層氣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戴照輝表示,“我們統籌建設的橫跨陝、晉、冀3省7市17縣的中國最長煤層氣長輸管道——神安管道最終端山西至陝西段計劃於近日完工,全線貫通後,將積極融入國家天然氣主幹網,進一步夯實能源保供‘底氣’。”

今年以來,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在去年最高日供氣量的基礎上,每天再淨增100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產量。作爲我國最大的天然氣生產基地,長慶油田的年產氣量約佔全國四分之一。

長慶油田副總經理王振嘉說,長慶油田組織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天然氣產能建設,新建產能突破110億立方米,拉動長慶油田2022年全年的天然氣產量攀上500億立方米的歷史新紀錄。

牢牢守住油氣戰略安全底線,同時意味着必須提升勘探尤其是風險勘探投入,夯實資源基礎,強化儲量接續。

18日,澎湃新聞從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石化)獲悉,中國石化西南石油局在四川盆地部署的金石103HF探井獲高產穩產工業氣流,日產天然氣25.86萬立方米,評價落實地質資源量3878億立方米。這是我國首次在寒武系筇竹寺組地層取得頁岩氣勘探的重大突破,開闢了頁岩氣規模增儲新陣地。

四川盆地主要有龍馬溪組和寒武系筇竹寺組兩套主力海相頁岩層系,其中龍馬溪組已實現規模開發,如我國首個深層頁岩氣田——威榮頁岩氣田。而寒武系筇竹寺組是未來最具潛力的海相頁岩氣勘探目標。

此次在該新層系取得突破,將爲頁岩氣勘探開發由龍馬溪組單一層系向新區、新層系、新類型領域縱深推進提供有力支撐,助力川渝地區國家天然氣(頁岩氣)千億立方米級產能基地建設。

我國天然氣產量已連續5年增產超百億立方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8月份,我國生產天然氣143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5%。由國家能源局石油天然氣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自然資源部油氣資源戰略研究中心編寫的《中國天然氣發展報告(2022)》預計,2022年全國天然氣產量2200億立方米左右,力爭全年增產超過100億立方米。

10月17日,在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的首場記者招待會上,國家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京東表示,我國能源自給率保持在80%以上,不僅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自然災害等方面的嚴峻考驗,而且有力應對了國際能源價格動盪的傳導影響,爲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能源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