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違四年之久的第89屆巴黎車展日前終於啓幕。在車企全面轉型新能源不可阻擋的大潮之下,以純電新能源車型爲主力的電動化汽車,已經成爲巴黎車展現場最亮眼的主角和最吸睛的亮點。傳統歐洲車企標緻、雷諾等都展出了自己旗下多款全新的電動車型,但毫無疑問,本屆巴黎車展最閃耀的高光時刻屬於以比亞迪和長城爲首的自主品牌高調參展,多款外形靚麗、智能化程度高的新能源車型也在巴黎車展前或車展開幕時宣佈在歐洲的售價。

其中銷量已居全球新能源車首位的比亞迪汽車攜元Plus、唐SUV和漢三款純電汽車登陸巴黎車展;長城汽車則由魏牌摩卡PHEV(Coffee 01)和歐拉好貓兩款產品參展並在歐洲上市,同樣參展的零跑、賽力斯等國內新能源品牌也都宣佈將登陸歐洲市場。

在今年十一前後,比亞迪、蔚來陸續宣佈進入德國、瑞典等國汽車市場,東風嵐圖則出口500輛汽車至挪威。借全球電動化轉型浪潮,中國車企又一次向歐洲這個汽車發明地開啓了市場探索。

中國車企的新能源車型進軍歐洲,其實有合理的市場邏輯。一方面,目前歐盟國家有着非常嚴苛的碳排放法規,燃油車已經日暮西山;但歐洲有着一百多年的汽車生產史和強大的汽車工業基礎,因而歐洲汽車工業揹負着沉重的包袱,面臨着轉型新能源的諸多制約和難點;而我國早在十多年前就確定了換道超車,整個汽車行業轉型電動化、網絡化、智能化之路非常堅定,經過十多年的耕耘,如今成果漸顯。

中國車企高光亮相巴黎車展的背後是中國汽車出口量已經躍居世界亞軍。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前八個月中國汽車出口量達到191萬輛,僅次於日本,成爲全球第二。不但是數量大幅躍升,中國汽車出口也已經實現了“質”的飛躍,不再像以往主要依靠低價產品和低端車型,而是出口非常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2021年下半年以來,中國汽車出口的單價持續提升,這和中國汽車的質量、中國產品的競爭力有直接的關係。特別是比亞迪此次在歐洲推出的王朝系列漢、唐兩款旗艦車型單價最高已超過7萬歐元,貴過奧迪高端SUV車型Q7起售價,幾乎與寶馬X5價格齊平;長城汽車摩卡Phev(Coffee 01)版的歐洲售價也達到6萬歐元,和傳統豪華品牌BBA售價在同一區間,這絕對是中國車企的一個巨大進步。

截至目前,已經先後有十多家中國車企進軍歐洲市場。其中,既包括吉利領克、比亞迪、上汽名爵、上汽大通、紅旗等傳統勢力,也包括蔚來、小鵬、愛馳等造車新勢力。特別是上汽大通是最早進入歐洲市場的中國車企之一,目前已經在英國、挪威等20多個國家擁有銷售網點,上汽大通MAXUS在歐洲市場的總銷量已經突破3萬輛。此前搶灘挪威的蔚來不久前宣佈進軍德國市場,李斌對中國媒體表示,蔚來要成爲一個全球品牌。

儘管多家中國車企已經勇敢地進入歐洲市場,但這些邁出勇敢第一步的中國車企,仍面臨着政策差異、法律法規、市場競爭等一系列巨大挑戰。對中國車企而言,進軍歐洲市場是全球化的必由之路,但進入之後能否順利在歐洲市場站穩腳跟還需接受市場考驗。

歐洲新能源車市場早已不是藍海,中國新能源汽車面臨的挑戰無疑巨大。一方面要和長期佔據着巨大品牌和市場優勢的歐洲本土車企近身相搏外,另一方面還要直面全球化佈局多年的新能源車霸主特斯拉。

中國車企進軍歐洲市場之路註定荊棘滿布、崎嶇難行,甚至會有部分車企無法打開局面鎩羽而歸。可一旦能經過嚴酷的歐洲市場洗禮,中國新能源車企的品牌和整體水平就會得到一個質的飛越和提升,走向全球化之路就會更加順暢。或許,這纔是中國車企參加巴黎車展的現實及長遠意義。

文/陳小兵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