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力爭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16000家,全省科技服務業總收入達到6000億元,國家級及省級高新區達到35家,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突破2.96萬億元,佔規上工業比重超過38%……近日,四川省科學技術廳正式印發了《四川省“十四五”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對“十四五”期間四川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明確了目標。

“這份規劃,就是一份行動指南。”在四川大學商學院副教授趙長軼看來,《規劃》爲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明確了方向和路徑。“十四五”期間,四川高新技術產業將重點發展哪些領域?優先發展哪些方向?有哪些重點任務?四川在線記者邀請了多位專家學者進行解讀。

看目標方向

到2025年高新技術產業營收佔規上工業比重超過38%

到2025年,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全面提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服務業快速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提能增效,西部(成都)科技城、中國(綿陽)科學城建設再上臺階,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優化,高新技術產業規模進一步擴大——這是《規劃》明確的“十四五”期間,四川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總體目標。

總體目標的實現,需要細化具體發展目標。《規劃》從創新能力、創新主體、科技服務業、創新生態、產業規模等五個方面提出了四川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目標。

具體來看,到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2.4%,研發機構達到4000個;力爭高新技術企業數達16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突破2萬家,瞪羚企業達到400家;全省科技服務業總收入達到6000億元;國家級及省級新區達到35家;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突破2.96萬億元,佔規上工業比重超過38%。

這些具體指標是如何制定?參與《規劃》撰寫的趙長軼告訴記者:“這些指標的確定並不是憑空想象,而是經過專家組的反覆測算討論,在整個過程中既參考了我省高新技術產業過去發展的具體指標實現情況,也結合了當前國內各地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水平。”

“要實現目標,我們有基礎也有條件。”在中科院成都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員秦小林看來,這幾年,國家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接連落地四川,殲-20、華龍一號、超超臨界發電機組、“北斗”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等這些重大成果在四川誕生,四川還研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整機、大飛機關鍵部件、靜脈麻醉新藥等創新產品200餘個,這些重大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以及創新平臺的建設,爲發展目標的實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看舉措支持

明確十大重點領域46個優先發展方向

目標已定,如何做是關鍵。《規劃》從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舉措。

首先是重點領域方面,《規劃》根據四川高新產業發展需求,重點圍繞電子信息、航空航天、裝備製造、先進材料、綠色低碳、生物醫藥、資源環保、科技服務、技改升級、數字經濟10個領域,提出了46個優先發展方向,全面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科技創新加快發展。

“主要是以國家發展戰略爲引領,結合四川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求提出的10個重點領域46個優先發展方向。”趙長軼表示,四川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較突出,產業體系不優、協調發展不足等問題仍然存在,這些重點領域的發展可以有效地補短板鍛長板。

“這些重點領域和優先發展方向也突出了四川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特色。”秦小林表示,比如,排在10大重點領域之首的電子信息產業已經邁上了萬億元臺階,是四川首個萬億級產業,產業體系已涵蓋新型顯示與數字視聽、軟件研發、移動互聯網應用等多個方面;四川是清潔能源大省,已經建成了全國最大的清潔能源基地,所以在綠色低碳領域也將大有可爲。

四川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既有優勢也有不足。秦小林認爲,優勢在於四川聚集了一批高校院所科研機構和優勢企業,有充足的人才資源和良好的產業基礎,不足在於缺乏技術頂尖的龍頭企業,以及在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比如,量子科技、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方面還存在亟需突破的瓶頸。

其次是在重點區域方面,《規劃》提出,圍繞西部(成都)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國省級高新區等重點區域,形成重點基地和平臺的建設思路,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產業區域創新佈局。

圍繞四川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規劃》還提出了基礎研究能力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創新主體培育等7大重點任務。通過解決制約產業發展瓶頸問題,開發一批重大戰略產品,實施一批高水平重大示範工程,培養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此外,《規劃》還從加強政策引導、強化人才支撐、深化開放合作、營造良好環境4個方面提出保障措施。趙長軼表示,這些保障措施只是提出了基本思路,在具體落實過程中,還需因地制宜進一步細化政策,提高精準性,進一步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壯大。

四川在線記者 田姣 徐莉莎

原標題:“十四五”期間四川高新技術產業如何發展?這份“行動指南”劃重點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