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岸田內閣的支持率剛剛創下執政以來新低,下滑至35%,不少分析人士開始猜測日本政治是否有再次動盪的可能。日本國內政治向何處去,特別是日本內政對中日關係可能產生何種影響,一直都是值得關注的話題。正所謂外交是內政的延續,觀察中日關係有必要先了解日本國內政治,瞭解日本內政必先了解執政的自民黨,瞭解自民黨又必須從派閥政治及其政治傾向入手。

在自民黨的六大派閥中,最大派閥是清和會安倍派,但目前的主導性派閥卻是宏池會系統的岸田派和麻生派,平成研究會茂木派支持岸田,另外兩個派閥是二階派和規模較小的森山派。現在的權力博弈特點,是“岸—麻”兩派在茂木派支持下與走下坡路的安倍派“吳越同舟”。其實,自民黨派閥政治的主線是清和會與宏池會之間的權力爭奪。現在的狀態是宏池會佔主導地位,清和會則是羣龍無首且四面楚歌。

宏池會與清和會的權力博弈也是戰後日本政治的一條主要線索。要了解兩派關係的深層淵源和未來走向,有必要梳理戰後日本自民黨政治的演化過程。宏池會的創建人池田勇人是自民黨前身自由黨的初代首相吉田茂的得意弟子,宏池會的基本政治立場是擁護憲法、發展經濟,秉承的是“吉田主義”,即重經濟、輕軍備和日美協調。池田執政時期委託“知華派”政治家松村謙三與中方達成促進中日友好的共識。

池田勇人的接班人大平正芳1972年力主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促成田中內閣斷絕與臺灣的“外交關係”,承認一箇中國原則。其實,田中角榮率領的田中派脫胎於也是吉田派系統的佐藤榮作派,與宏池會同源。20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田中派與大平派合作,是自民黨內的主流派。田中派後來演變成竹下派(經世會),現改稱平成研究會,即茂木派。很大程度上說,現在茂木派支持岸田派,就是“田中—竹下派”支持大平派的延續,可以看作經世會支持宏池會等當時情景的再現。

清和會則是岸信介接班人福田赳夫創建的派閥,但無論岸信介還是之前的政治盟友鳩山一郎,都不能獲得自民黨內大部分議員的支持,原因在於他們的政治理念是修改憲法、擺脫戰後體制、使日本重新武裝。“鳩山—岸”的這種政治傾向在戰後多年都不是日本政治的主流,無法得到大多數日本民衆支持,更得不到日本經濟界的支持。政治右傾甚至置於經濟之上,是它一直處於非主流派地位的根本原因。

1972年以後日本政治的一次重大變化出現在2000年,“田中—竹下派”系統的小淵惠三因病去世,清和會的森喜朗出任首相。宏池會當時的會長加藤紘一等人倒閣失敗,宏池會分裂,清和會的小泉純一郎隨後接替森喜朗上臺,推行改革政策動搖了小淵派的經濟基礎,“田中—竹下派”衰落。但小泉下臺後,他的政治泡沫破滅,新當選的青澀議員即所謂“小泉寶貝”們紛紛落選,導致2009年自民黨失去政權。安倍二次執政後,與“統一教”“日本會議”等右翼邪教或組織勾連擴大清和會勢力,逐漸使多年來處於非主流地位的清和會成爲自民黨內最大派閥,爲隨後日本政治越來越右傾化埋下伏筆。宏池會和“田中—竹下派”的茂木派則成了非主流派。

安倍派中的右翼政客,大多都與“統一教”“日本會議”有着密切關係,其中稻田朋美、高市早苗、古屋圭司、新藤義孝、衛藤晟一、萩生田光一等更是極端右傾。右翼邪教爲了實現右傾宗旨,在日本政界培養代理人,不但嚴重破壞中日關係,還通過“靈感銷售”斂財,榨乾信徒財產,破壞無數家庭,因而激起民憤,安倍遇刺就與此有很大關係。安倍的死引發日本社會對“統一教”的憤怒,安倍派形象一落千丈。

這種背景下,宏池會的岸田文雄上臺標誌着清和會的主導地位被宏池會取代,日本政治重回20世紀七八十年代宏池會主導的時代。不過,岸田文雄考慮到安倍派仍然是自民黨內最大派閥,儘量對其拉攏,以維持宏池會的政權穩定並有效利用今後的所謂“黃金三年”。但出乎意料的是,岸田政府決定爲安倍舉行國葬遭到日本民衆強烈反對。岸田遲遲不能與安倍切割,是導致其支持率大幅下降的一大因素。

日本政治接下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大趨勢是:在“統一教”問題捅破安倍派與右翼邪教勾連的毒瘤以後,邪教干預政治、無視日本國民財產甚至生命安全的本質被認清,與“統一教”存在關聯的議員不得人心,特別是“統一教”支持的議員佔多數的安倍派將不可避免走向衰落。宏池會大平正芳系統的岸田派、麻生派和谷垣集團,田中—竹下系統的平成研究會茂木派,將繼續作爲自民黨主流派主導日本內政外交。

田中角榮、大平正芳等日本政治家與中國領導人1972年共同開創了中日友好關係。中日邦交正常化已經走過50個春秋,其間日本國內政治不斷髮生變化。但歷史潮流浩浩蕩蕩,清和會安倍派一小撮靠右翼邪教起家的政客阻擋不了歷史的車輪,中日友好關係既符合兩國根本利益,也有利於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兩國有識之士有責任不忘初心,克服障礙攜手共進,共同爲兩國、亞洲乃至世界的美好未來貢獻力量。(作者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