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的众多新内容
有时候让老师不知“从何研究起”
找不到针对性强

且细化的研究目标
今天
小师就和您一起
来学习名师余映潮老师
对新课标中
优化教学理念

提高教学能力的研究
希望能给您一些研究上的启发

余映潮

河南教师成长书院终身导师,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中语会名师教研中心主任,创建了“板块式、主问题、诗意手法”阅读教学艺术体系,曾被张定远誉为“中青年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已在各类语文专业报刊上发表文章1600多篇,出版有《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等几十本专著。

加强对语言学用教学的研究


2022年4月,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颁布了。它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教学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体现着国家在学科教学中立德树人的意志。


这次的语文新课标,再次强调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最为核心的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告诉了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突现对学生的语言学用训练,指导着我们提升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如——





新课标明确地规定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课标同样明确地定义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新课标明确地指出了“语言运用”在核心素的中的核心作用: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

新课标明确地阐释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和奠基作用,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的,以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综合构建素养型课程目标体系。

新课标设定的学生的“学习任务群”中,“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放在首位: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

上述这些极其重要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要求,无一不是将“语言运用”作为首要的最重要的教学内容规定了下来,表现出一种指令性的突现学科性质特点强调与规定。

但我们日常课堂中的课文阅读教学,在极大的概率上是没有关注或很少关注学生的语言学用训练的。

我们习惯于关注的是什么呢?是对课文的解析式教学。在语文课上,几乎所有的语文教师的所习惯于向学生提问的,基本上都指向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这是一种很严重的偏离;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语文课程的根本特点,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变成了比较单纯地解析文章内容的课程。

因此,在新课标颁布之后,加强对学生的语言学用训练的教学研究应该尽快地成为语文教师的重点研究内容。



怎样使我们改变陈旧的教学习惯,在关注学生的语言学用训练上迈开稳健的步伐呢?

第一,提升我们的教学认识,严格按照新课标的理念与要求,习惯于在课文教学中首先关注学生的语言学用训练。

第二,养成提取教材中、课文中的教学资源的好习惯,整合出更多的语言教学资源,有力度地有厚度地落实课堂教学中的语言学用训练。

教学资源,是教材中用于对学生进行训练、让学生得到有效积累的语言材料;是用于对学生进行语言学习运用、读写技能训练、学习方法养成、语文知识积累、情感熏陶感染的教学材料。我们平时所说的字、词、句、段、篇,就是课文教学资源的基本组成部分。



就一篇课文本身而言,可用于课堂训练的教学资源主要有:

文体、文化、文学、文章知识;生字难字与词语的理解与积累;句式与段式的学用;朗读的与背诵内容的积累;基础阅读能力的训练如文意概括、层次划分、关键句提取;高层阅读能力的训练如表达作用品析、表达效果阐释、艺术手法欣赏;思维训练如对比分析、想象创造;文章构思的写作形式借鉴,等。如果将它们用于教学与训练,则无一例外地全都与“语言运用”有关。

第三,实践并创新阅读教学中的语言学用训练的新角度、新形式、新方法。如:

减少课文阅读教学中“分析”的量,降低“分析”教学的比例。

增加课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教学”的时间比例。

将课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向“语言学用”进行重点倾斜。

丰富课堂教学中“字词教学”组合形式与教学的“量”。

教学中更巧妙地运用“读写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的动笔实践的机会。

关注对精美段落的利用,或朗读背诵,或批注评点,或“段式学用”。

加强朗读、背诵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

创新课堂教学中的概括、阐释、简介、评说、描摹等“语言运用”的活动形式。

创造出新的实用的专门进行语言训练的“语言学用”课型。

…………






下面是我的一个

全新的教学创意——

《大雁归来》的“语言学用课”



入课之后,介绍作者、文体等背景知识。

语言学用训练活动之一:字词训练

趣味话题:一组字词又一组字词

学生从任意角度对字词的组合进行发现,如下面就是一组:

燕子、大雁、主教雀、花鼠、乌鸦、棉尾兔、田鼠、环颈雉、沙锥鸟、猫头鹰、半蹼鹬、红翅黑鹂、黑脸田鸡

学生自读课文,进行发现,并介绍给大家。

老师从难读的字,表示大雁“说话”的词语,文中短语等不同的角度,给学生展现一组又一组的字词,进行字词积累教学。



语言学用训练活动之二:概说训练


趣味话题:一个句子又一个句子

教师出示要求:请学生试用一个短语说说作者笔下的大雁:

学生观察课文内容,进行说明:

三月的大雁
从南方归来的大雁
春天的大雁
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
直线飞行200公里的大雁
以家庭为主要组成单位的大雁
每年一度进行迁徙的大雁
每年三月,都要吹起联合的号角的大雁……


教师小结,学生在课文中进行批注。



语言学用训练活动之三:描述训练
趣味话题:一次描述又一次描述

学生根据话题,结合课文内容,自选角度,以“春雁生活剪影”为题,作一次描述。

学生进入课文,研读课文,寻找材料,动笔写作,课中交流。如:

1.三月的大雁回来了。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

2.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在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3.当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到了。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不消几天,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倩影。






这个课例的教学内容,全是“语言学用”的内容,每位学生都有丰富实在的课中学习收获。从这个角度来看,每篇课文都是教师眼中进行语言学用教学的宝贝。

让我们牢牢地记得新课标的有关“叮嘱”,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