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优宝

一个合格的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
 
父亲在家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却也是许多丧偶式育儿家庭中最容易缺失的角色。
 
人民日报曾给出一些建议,值得分享给所有爸爸。
 

做个“会玩”的父亲

所有图源:人民日报微博、头条新闻、百度等

演员邓超应该算是出了名的喜欢陪孩子一起疯的父亲,在《大牌驾到》节目中,他无比骄傲地告诉主持人阿雅:
 
"我是孩子们最大的玩具。"
 
因为他好玩,所以儿子和女儿最喜欢和他玩。
 

如果说有趣的灵魂是万里挑一,那么会玩的父亲就是百年一遇了。
 
他们懂得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他们懂得放下家长的威严,陪孩子一起疯、一起闹,一起做傻事,一起享受单纯的快乐;
 
他们懂得欢声笑语填满孩子的童年,为孩子的一生铺上最温暖的底色。
 
“玩”是孩子的天性。放下父亲的架子,发挥男性的创造力,丢下其他的烦心事,专心地陪伴孩子一起玩一起疯,不仅能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做个“坚忍”的父亲

父亲节那天,知乎上有人问大家,你眼中的父亲是个什么模样?
 
有人回答,在奶奶眼里,父亲是最没出息的儿子,但在他眼里父亲却是最坚忍的汉子。
 
他的父亲年近七十,但并不服老。自从退休后便开始搞养殖,虽然没多少收入,但父亲常说走着总比站着强。
 
反而是他的母亲性格有些胆小,也有些悲观,这和她坎坷的经历息息相关。反正在他的记忆中,母亲三天一小病五天一大病,总是病恹恹躺在床上。
 
因此从小到大父亲都是家中的顶梁柱,小时候过年买新衣服,是父亲拉着他的手到集市上挑衣服。后来上学,也是父亲扛着沉重的行李送他去学校。
 
父亲从来不向他报忧,什么小疼小痛从来不说,只想让他安心工作。
 
去年父亲心口附近难受,也是过了很久后才告诉他,可能是真的忍受不住了,他要带父亲去医院,但父亲还是说等他闲了再去,结果一直拖到了过年。
 
他知道父亲想为了他再努力一把,但这就是他的父亲,一个硬汉子!
 

一提到母亲,我们总能马上联想到妈妈最喜欢的颜色、最爱吃的东西、最爱做的事情。
 
可一提到父亲,许多人却感觉有些模糊,甚至只记得一道背影。
 
父亲本是孩子最初的榜样,你的坚韧、顽强、责任感,会是最好的教科书。
 

做个“谦虚”的父亲

你有没有觉得孩子有时候的行为看起来很幼稚?让人无法理解。
 
他的想法总是那么天真,就比如天空怎么可能是粉色的?猫和老鼠怎么可能真的是朋友?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开始学习,而你的孩子还整天在幻想,甚至只知道玩,你是不是也很焦虑呢?
 
有个同事的儿子辉辉,他就经常做一些不被父母理解的行为。
 
像是家里刚买回来的玩具,放了不到一天,第二天一看就已经被拆了,爸爸好不容易把玩具又组装起来,熬不到晚上,玩具又被拆了。
 
只要爸爸不在身边辉辉就会把玩具拆了,爸爸为此不知道说了孩子多少遍,可是他还是不以为然。
 

直到一次,爸爸说:“你有本事拆了,就自己把它再装好。”
 
没想到第二天辉辉真的把玩具组装好了,其实,没有那么多次拆玩具,辉辉不可能知道玩具的构造,没有爸爸引导让他去组装,辉辉也不可能去组装玩具。
 
不论是玩玩具还是拆玩具,都源自孩子那颗充满好奇的童心,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好事。
 
比尔·盖茨的父亲写过一本书,他说:“如果你能将孩子的好奇心保留到四十岁,就能给成功人士当爹妈了。”
 
不要觉得孩子的游戏幼稚,就以自己的喜好和视角来指挥孩子。做孩子的配角,起到辅助的作用即可,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做个“讲理”的父亲


在某次采访中,钟南山钟老讲了自己幼时父亲对自己的“讲理方式”。
 
钟老说:“如果是我犯了错,父亲都表现得异常冷静,情绪基本不会失控,对自己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南山,你好好想一想。’”
 

就是这样简短的一句话,没有打没有骂没有怒吼。
 
或许钟老的家教中有许多方法,但对孩子讲理来说,这也许就是最适合的一句话,这也是一句开始讲理的话。
 
家长都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每个孩子都是会犯错的。
 
所以在孩子犯错时,我们才能包容,才能认同。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分享过一个外国爸爸面对做错事的儿子所采取的教育方式:
“子不教,父之过”,做父亲的一定要让孩子明事理,但是不要只是粗暴地呵斥,而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做个“学习型”的父亲

在成都大大小小的公园里,总能见到这样一对观鸟的父子,付君清和他的儿子。
 
一谈起鸟,42岁的付君清就像变了一个人,总是滔滔不绝,既热情又渊博,那股劲儿让人无法拒绝。
 
但在观鸟界,他其实只能算一个“菜鸟”。准确地说,他是一年前才被11岁儿子带入行的。
 
人到中年,付君清get的好多新技能,都是在培养儿子的兴趣时,顺便培养了自己。
 
比如游泳,他以前只会“狗刨式”,但儿子学游泳的时候,他也下水跟着学,儿子学会了蛙泳、自由泳,他也跟着学会了蛙泳、仰泳。
 
还有玩滑板,一个中年男人,在小区邻里众目睽睽下琢磨技术要领。因为有儿子在,他一点都不害臊。
 

他并不是那种性格十分外向的父亲,要他一个人去学,是断然做不到的。
 
但为了孩子,一切都理所当然了。对他自己来说,陪伴孩子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而对孩子来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对于这一点,他深信不疑。
 
想起我们那一代,都很少与父亲有共同话题,在面对自己的下一代时便总想改变这种局面。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变得更有主见,与同龄人建立起更广泛的社交圈,而我们还能不能跟得上孩子学习的步伐?
 
想要增进亲子关系,父亲必须先向孩子看齐,去了解去学习与他们有关的一切事物,不论是在玩上还是在学习上。
 
一味要求孩子爱学习,自己从来不捧起书本,无形中也成为了一个典型“坏榜样。”
 

做个“蹲下来”的父亲

汪曾祺曾经严厉批评过:
 
“一个想用自己的理想模式去塑造孩子的父亲,是愚蠢的,而且可恶。
 
一个现代化的、充满人情味的家庭,首先要做到和平相处,父母教人敬畏的同时,也要平等相待。”
 
能够蹲下来并不容易,要放弃“我是大人你就该听我的”执念,更要放弃为父者的尊严。
 
但如果孩子躲你、怕你,提到你就瑟瑟发抖,遇事也不敢告诉你,那你即便在家庭中拥有了权威,又如何称得上是一个好父亲呢?
 
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
 
与孩子应该建立亲密的、平等的、建设性的亲子关系,孩子值得我们尊重,他们同样有人格。
 

做个“不缺席”的父亲

美国耶鲁大学一场为期12年的研究发现:父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参与度越高,孩子的智商会更高,成绩更好,走向社会也更成功。
 
爸爸在孩子的成长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让孩子看到爸爸的坚韧、勇敢和责任心,这是他人生中最初的榜样,更影响着他的一生。
 
有些爸爸总觉得,我要在事业上有所作为,我要保证给孩子优渥的物质条件。
 
但是时间从来不等人,等你有空,等你忙完,那时候他可能爱上玩游戏,可能有了自己贴心的伙伴。
 
当孩子不再需要你,你也就错过了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时光。
 
孩子的生日、家长会、节日表演、比赛等,爸爸别缺席。即使默默地当观众,但对孩子来说确实意义重大,是让他感受到父亲关爱、注视和安全感的时刻。
 

做个“善解人意”的父亲

在我们的印象中,父亲总是大气磅礴,但由于父亲角色的缺失,母亲才不得不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
 
母亲在“管好自己的事”的过程中,失去了很多温柔和耐心,以至于时有发生打骂孩子的事情。
 
作为父亲,不仅要爱孩子,更该体谅妻子。在深深责备自己不作为的同时,也要积极与孩子沟通,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
 
比如孩子向爸爸抱怨妈妈打他,爸爸要做好说服工作,问妈妈为什么打他,解释妈妈打他时的感受和想法,然后解释妈妈的爱。
 
妈妈的冲动可能是因为心情不好,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麻烦,孩子不听话,家务繁重,身体不好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亲只是一味地谴责母亲,说她错了,或者责怪孩子不听话,对任何一方都会是深深的伤害。
 
孩子进入叛逆期后,会不自觉与大人唱反调。在家庭中,父亲更需要有耐心从中周旋和解释,以男人的理解去告知彼此应该怎么做。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