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三季度,中國船企新接船舶訂單同比下滑。

10月27日,中國船舶工業協會披露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國新接訂單量爲3245萬載重噸,同比下降約四成。同期,全球新船訂單爲5877萬載重噸,同比下降近五成。

今年國內新接訂單量同比下滑,主要由於去年新接訂單基數較高、市場新接訂單船型變化,以及統計方式差異等影響。

去年,受益於全球經濟復甦、國際貿易需求改善等因素,全球航運市場運費暴漲,集裝箱船訂單量比2020年增長了十倍以上,創下歷史第二高位記錄。

集裝箱船訂單爆發助推去年中國新接船舶訂單大增。去年,中國承接新船訂單時隔三年超越韓國重回全球第一

今年來,集裝箱船新接訂單有所回落。但受俄烏衝突影響,歐盟各國對俄羅斯實施能源制裁,並轉向從其他地區進口全球液化天然氣(LNG)以彌補缺口,助推了全球LNG運輸船運價暴漲船東加大了對LNG運輸船的訂造力度。

截至今年7月底,LNG運輸船等氣體船的新訂單量已超過集裝箱船,成爲全球市場份額最多的主力船型。

造船行業的統計指標主要有兩種主要單位,分別是載重噸和修正總噸(CGT)。載重噸表示的是船舶可用於裝載貨物的最大營運噸位而修正總噸是在船舶總噸基礎上,考慮到船舶複雜度而算出的船舶度量單位修正總噸較載重噸而言,還能一定程度上反映船舶價值。

按載重噸計算,集裝箱船的載重噸位較大,而LNG運輸船等的載重噸位相對較小。因此,在市場新接訂單船型變化,和統計方式差異等因素影響下,今年前三季度國內新接船舶訂單同比下滑明顯。

若按修正總噸(CGT)計算,據克拉克森數據顯示,今年前九個月,中國新接船舶訂單爲1416萬CGT,同比下降逾一成。

一造船業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向界面新聞記者表示,以修正總噸計算,中國新接船舶訂單仍有所下降,主要是因爲今年來散貨船等船型的需求有所下滑。

散貨船主要裝載鐵礦石煤炭等大宗商品。該業內人士表示,在全球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國內地產等基建行業需求顯露頹勢,船東持觀望態度較爲明顯,對散貨船等船型的訂造意願不高。

中國在集裝箱船、散貨船等傳統船型上一直佔有優勢,但在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LNG運輸船等船型上,均落後於韓國。

近年來,隨着中國造船業的技術進步,中國船企正在向大型LNG運輸船等高附加值船舶領域不斷拓展。

據央視新聞10月27日報道,中國船舶工業在國際市場份額繼續領先,尤其高端船型佔比不斷提高。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汽車運輸船佔到全球市場的83%,萬箱以上集裝箱船佔到全球市場的51.7%,均位居世界第一。

中國船企承接LNG運輸船的訂單今年也在上升。

此前,中國船企中僅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滬東中華一家船廠有能力建造大型LNG今年上半年,同爲中國船舶集團旗下的江南造船和大船重工也接獲LNG訂單,分別成爲第二和第三家進入大型LNG船建造市場的中國船企。

央視新聞報道稱,目前中國船舶集團LNG船的在手訂單位居全球各大船企之首。其中,滬東中華的手持LNG船訂單逾30交船週期已排至2027年。

除央企船廠外,今年下半年,民營船企也開始在LNG船領域發力今年9國內最大民營船企揚子江船業集團(BS6.SGX)正式獲得建造應用大型LNG船的資質並於1026日新承接兩艘大型LNG船訂單

今年10月,招商局重工宣佈獲得了LNG船建造技術資質成爲國內第二家有能力建造LNG船的民營船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