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於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佈局等衆多因素,目前長三角地區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機制還存在相當大的優化空間。

二十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作爲我國核心增長極的長三角地區承擔着建設協同創新產業體系的重大任務。

長三角地區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面臨的制約因素

受制於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佈局等衆多因素,目前長三角地區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機制還存在相當大的優化空間。如不加以重視,將會影響上海建設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和削弱上海在長三角科創一體化進程中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1.同質化的產業規劃疊加易複製的產業政策增加了科技成果搜尋落地城市的成本。

首先,“十四五”以來,部分省市忽視了本地的比較優勢,包括產業基礎、人力結構和基礎設施等,紛紛將智能製造和高端製造等作爲地區重點發展產業。根據國際經驗,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並得以大規模產業化往往取決於以下三個因素:充足的技術工人、高質量的教育基礎和相對較低的生活成本。因此,城市比較優勢決定了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區域分佈。

其次,在缺乏相對比較優勢產業的前提下,某些地區短期實施以稅收減免爲重點的產業政策,這類政策易複製並引發區域間的政策競爭,對重大科技成果產業化形成干擾。

最後,缺乏錯位競爭的政策環境可能導致創新項目爲追求短期套利而落地於缺乏創新潛質的地區,從中長期來看,這扭曲了資源配置、增加了創新企業尋找落地城市的交易成本。

2.人才政策缺乏精準性,降低了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可持續性。

首先,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並大規模產業化往往意味着高附加值產品的規模化,投資選址已不僅僅關乎土地、原料、人力等製造成本問題,更加迫切的是,大量中高端技術人才需求如何滿足。

其次,科技成果轉化落地首先要考慮人才的穩定性,才能保證企業經營的健康、可持續。目前,各地區在吸引人才方面緊盯高端,但對技能型人才關注則不夠。近期,筆者在長三角地區部分產業園區進行了實地調研,發現不少製造業企業招募技能型工人存在困難。主要原因如下:由於進口原材料和關鍵零部件價格波動較大,處於產業鏈下游的製造業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缺乏核心競爭力,企業員工待遇因此難以提高,影響了企業生產。如不提升技能型人才的待遇,製造業企業會因爲技能型人才缺乏而外遷。但是,現階段過於聚焦高端的人才政策很容易導致人才結構比例失調,需要的人才沒有吸引到,吸引來的人才無用武之地,缺乏系統性而降低政策吸引力。

最後,與人才吸引相關的市場公平競爭環境、政策透明度也成爲人才政策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制度性要素,目前以所得稅減免和人才補貼爲代表的人才政策對於集聚中高端技術人才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3.民衆較難共享創新紅利,弱化了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推動力。

讓更多民衆分享創新發展的紅利,這將促使地方民衆支持重大創新項目產業化。隨着重大科技成果逐步產業化,生產收益也隨之集中到投資者手中。此時,如果產業化收益的釋放不能向當地民衆傾斜,民衆會相應認爲產業化的目的只是爲了讓企業盈利,隨之將降低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民衆支持。

重大投資項目落地選址的國際經驗

世界銀行的研究顯示,重大投資項目大致可分爲四類:資源獲取型、市場銷售型、戰略資產型、成本效率型,各類投資項目落地所看重的資源各有側重。

亞馬遜等國際巨頭第二總部投資選址的實踐來看,技能型人才是知識經濟時代重大投資項目的核心要素。人才集聚對企業的吸引力遠超過租金和稅收優惠。人才不僅要招得到,還要留得住,才能保證科技創新的穩定可持續。不僅需要有相關高等院校提供專業人才的不斷供給,還要考慮人才的生活配套需求,如便利的交通、豐富的社交娛樂、生活成本可負擔等。

一個重大項目落地,還有很強的帶動效應。不僅能帶動周邊相關產業的高增長以及本地服務型企業集羣式發展,還具有一定的“羊羣效應”,即一家頭部企業的入駐,往往會吸引一批企業集聚在當地。吸引重大項目落地的關鍵,包括城市規模、市場潛力、營商環境、基礎設施、行業集聚水平、供應鏈配套、區位條件等,這些都被視爲地區總部選擇的關鍵因素。

完善長三角地區科技成果轉化落地機制的政策建議

現階段,長三角區域科創一體化戰略應聚焦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目標城市篩選體系,以區域人才政策和統一大市場爲抓手,打造重大科技項目產業化的示範區。

1.建立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理想城市競選機制,降低創新企業尋找產業化目標城市的交易成本。

首先,爲了確保有競爭力的城市能夠獲得均等的機會,確保科技成果轉化落地並實現可持續發展,有必要建立目標城市競選機制,改變過去單純依靠土地優惠和稅收減免競爭以贏得產業化項目的種種亂象。

其次,目標城市競選機制的核心是建立一套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目標城市競爭力評估體系,以此爲抓手激勵長三角區域內各城市提升城市發展質量。綜合國內外重大項目的選址經驗,評估體系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內容:市場規模、市場公平競爭環境、產業政策透明度、主導產業的技能型人才、產業配套能力、教育體系質量和生活成本。

最後,聘請第三方研究機構對各城市的相關指標進行賦值計算,最終得到目標城市競爭力評分,參考項目所屬產業特徵,企業進一步選擇目標城市。

2.構建精準性的技術人才政策體系,爲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力支撐。

首先,技術人才資源對於產業化尤爲重要。投建一個項目,首先就要考慮人才從哪裏來,如何留得住。後期更是會對人才培訓投入大量精力。爲此,技術人才政策體系應該包含薪酬補貼、能力提升培訓和公共服務等,從單純的個人財稅補貼向建立社會化服務體系轉型,爲各類技術人才服務地方經濟提供普惠性的政策支持。

其次,拓寬技術人才政策的覆蓋面,聚焦本地優勢產業所需要的專業人才。進一步放寬戶籍落戶、子女入學等方面的條件,將政策受衆從高端人才拓寬至技能型人才,爲重大科技項目產業化築造合理的人才結構。

最後,提升產業政策制定與實施的精準性是一個重要問題,爲此需要強化地方公務員招考中對於專業技術能力的考覈篩選,從源頭上增強產業政策供給與產業政策需求的匹配性。

3.建立地方民衆分享產業化紅利的普惠機制,強化科技成果轉化落地的推動力。

地方政府可以考慮將重大科技項目產業化項目落地於公共或集體土地,用於新的項目建設及周邊配套開發。隨着土地逐漸升值,更高的租金或以土地入股的資本升值會帶來可觀的利潤,地方政府可將利潤以分紅等形式直接惠及當地居民。

(吳一平繫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蔡丞系浙江財經大學東方學院講師)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