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郭金龍

正文

這十年來,我國已建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在養老保險保障方面,目前我國已經基本建成以基本養老保險爲第一支柱、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爲第二支柱、個人養老金爲第三支柱的養老保險制度體系。

2021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6.58萬億元,基金支出6.02萬億元。2021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6.40萬億元。截至2021年末,全國職業年金基金投資運營規模爲1.79萬億元;全國有11.75萬戶企業建立了企業年金,參加職工2875萬人;企業年金投資運營規模2.61萬億元,當年投資收益額1242億元。

當前,居民養老面臨來自人口結構變化、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的新形勢。在此背景下,僅依靠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養老金進行養老規劃,一方面難以滿足居民對老年美好生活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加重了財政的負擔。2022年 4月21日,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 《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誌着我國賬戶制個人養老金制度的確立。《意見》明確,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資金可用於購買符合規定的銀行理財、儲蓄存款、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金融產品,參加人可自主選擇。在此背景下,我國養老金產品市場將不斷發展壯大,對養老金產品及管理人的評級也越來越重要。

《濟安金信養老金產品及管理人評級報告》以養老金產品市場與政策情況爲切入點,對養老金產品評級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了深入分析,借鑑公募基金的評價指標體系,設計了養老金產品及其管理人的評級方案,並以此爲基礎對評級期間內業績披露完整且正常存續的325只養老金產品和22家產品管理機構進行科學評級及統計分析。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嚴峻、養老金體系面臨不平衡且不充分發展的大背景下,養老金產品作爲養老金資產的配置工具,對養老金體系的發展與完善具有重要現實意義。養老金產品評級作爲法人受託機構開展受託工作的重要前提,則直接影響到養老金資產配置的效率及其風險控制。然而,由於當前可獲取的市場公開數據信息有限,與養老金產品評級相關的工作基本處於起步階段,因此該評級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與應用價值。

首先,《濟安金信養老金產品及管理人評級報告》的設計思路清晰,可操作性強。一方面,其對養老金產品的評級是針對標準化程度較高的貨幣型、普通固收型、混合型和股票型養老金產品,根據其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等選取評價指標;另一方面,其對養老金產品管理人的評級是針對投資管理人,也是從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等維度進行綜合考評。該報告對二者的評級週期與更新間隔、星級比例均有明確的限定,爲相關評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切實具體的依據,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其次,濟安金信的該評級方案充分利用其自身優勢,可靠度較高。由於濟安金信在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方面有多年豐富評級經驗,且具有完整的公募基金評級方法論和評級指標體系,這爲養老金產品的評價維度與評價指標的制定均提供了重要的經驗借鑑。豐富的評級數據、專業人員及相關評級經驗,都爲養老金產品及其管理人評級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理論與實踐基礎,從而增強了方案設計與評級結果的可靠性。

此外,《濟安金信養老金產品及管理人評級報告》對於受託人、監管部門等相關主體均具有重要的決策參考價值。一方面,養老金產品評級是法人受託機構開展受託工作的重要工具,通過對養老金產品的評級篩選和配置,可以在助力法人受託機構高效完成相關工作的同時,降低監管部門的監管強度、提升監管效率與效果。另一方面,養老金產品管理人評級可以作爲其內部的評估基準和績效考覈指標,不僅可以產生內部約束與激勵,而且可以推動行業規範、健康發展,從而更好地保護投資者權益、促進監管目標的實現。

國務院在2022年4月發佈的《關於推動個人養老金髮展的意見》中提出要“推動發展適合中國國情、政府政策支持、個人自願參加、市場化運營的個人養老金,與基本養老保險、企業(職業)年金相銜接,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這也意味着個人養老金產品的發展已成爲我國養老金體系發展的重點和方向。因此,《濟安金信養老金產品及管理人評級報告》如果能將評級設計進一步擴展到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產品和個人養老金產品,將在很大程度上增強其實踐意義與應用價值。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