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11月3日訊(記者 彭瑤) 爲做好科技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科技部近日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科技創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針對黃河水少沙多、生態環境脆弱和懸河發育等自然特點,以及流域現狀、社會背景和科學挑戰,以“水”爲主線,以“流域”爲着眼點,重點針對水資源短缺矛盾和生態環境脆弱等突出問題,緊緊抓住水沙關係“牛鼻子”,通過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突破、沿黃地區科技創新走廊構建,推動由黃河源頭至入海口的全域科學治理,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重大戰略的實施。

實施水安全保障等關鍵技術攻堅 開展產業模式研究

科技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涉及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工程示範、成果推廣、文化傳承、能力提升等多個方面,《實施方案》提出了6項具體行動。

實施水安全保障關鍵技術攻堅行動。針對黃河水源涵養功能不足、水資源短缺、水沙關係不協調、下游河勢遊蕩和“二級懸河”嚴峻等問題,研究徑流、洪水和泥沙變化趨勢,明晰用水底線;攻克深度節水、水沙精準預報與調控、防洪減災等瓶頸技術。

實施生態保護關鍵技術攻堅行動。針對黃河流域生態脆弱區分佈廣、類型多、易退化、恢復難和慢的問題,聚焦上游青藏高原、中游黃土高原、下游河道與三角洲,開展區域生態修復和生態功能提升關鍵技術研究。

實施環境污染防治關鍵技術攻堅行動。針對流域水環境承載力低、能源工業集聚、環境污染積重較深的問題,開展水體和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危廢處置、大氣污染防治等技術攻關。

實施高質量發展與文化傳承創新行動。圍繞流域智慧管理水平不高、各省區高質量發展不充分,產業倚能倚重、低質低效,文化遺產保護和精神內涵挖掘不足等問題,開展智慧流域、農業、能源、文化等關鍵技術和產業模式研究。

實施綜合治理工程示範行動。圍繞全流域水源涵養、深度節水、生態保護與功能提升、產業發展、污染治理和智慧黃河構建,創建一批技術示範區,推動科研成果應用與輻射推廣。

實施創新能力提升行動。建設一批流域科技創新平臺,促進基礎數據和研究成果等交流共享,支持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提升產業鏈創新水平,培育提升沿黃科技服務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組織加強黃河源頭及上游地區考察 實施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發任務

據科技部有關負責人介紹,爲確保《實施方案》貫徹落實,科技部將建立流域科技創新協調機制,推動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部省聯動項目改革,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重大瓶頸,形成系統的解決方案。健全技術轉移轉化體系,支持內蒙古、晉、豫、魯深度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充分發揮科技援青、科技支寧、科技興蒙東西部合作機制,推進寧夏、青海等省份與東部地區深度合作,深化科技創新合作。

近期,科技部將在青藏科考中,組織科考隊加強黃河源頭及上游地區的考察工作,支撐高原生態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深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發任務實施,加快推進“長江黃河等重點流域水資源與水環境綜合治理”“北方乾旱半乾旱與南方紅黃壤等中低產田能力提升科技創新”等重點專項。持續加強黃河流域全國重點實驗室、國家科學數據中心和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建設,加強科研設施、科學數據等科技資源共享,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責任編輯:吳劍 SF03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