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人民網“領導留言板”11月1日消息,針對網民關於“珠暉塔修繕過程中將第2-4層塔身打穿,形成幾十個孔洞,嚴重破壞文物結構”的投訴,湖南衡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回覆稱,塔身孔洞應爲原形制,功能未知,不封堵孔洞符合文物保護原則。

網民9月18日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投訴稱,衆所周知,珠暉塔是衡陽三塔之一,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衡陽城市著名人文歷史景觀建築之一。文物修復應當修舊如舊,不能破壞文物原貌。珠暉塔修繕工程存在以下問題:1。修繕過程中將第2-4層塔身打穿,形成幾十個孔洞,千瘡百孔,既破壞了寶塔的結構原貌,又嚴重影響整座塔的形象,破壞美感;2。焚燒爐平白無故消失,破壞既有文物。

衡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11月1日回覆稱,塔身孔洞應爲原形制。

珠暉塔修繕工程啓動前,塔身已存在部分孔洞。在修繕工程施工中,施工單位對塔身孔洞進行了詳細勘察,發現這些孔洞數量較多,深度均爲1米左右,分佈有一定規律,在同一外立面上呈對稱分佈。其中一部分孔洞被封堵起來,但根據孔洞周邊灰縫可判斷(封堵孔洞的青磚一部分是鬆動的,可以直接取出;另一部分雖是勾縫密實,但封堵洞口的只有一塊磚,孔洞勾縫顏色也與周圍差異明顯),應爲後期封堵。衡陽的來雁塔、岳陽的慈氏塔外立面也存類似的孔洞。因此,推測塔身孔洞應爲原形制。

塔身孔洞功能未知。古建築牆上預留的通孔功能多數是通風、排水、瞭望、射擊,盲洞主要用途主要是龕洞、鑲嵌洞、出檐構件插洞。珠暉塔的孔洞應該不屬於以上幾種情況,可能與該塔營造工藝有關。

不封堵孔洞符合文物保護原則。在珠暉塔修繕過程中,施工單位與設計單位就孔洞是否封堵進行了專項探討論證,最終決定遵循不改變文物原形制、原做法的理念和最小干預、恢復原狀的原則,在不影響文物結構安全和歷史風貌的前提下,將後期封堵的磚塊拆除,保持孔洞原貌。此舉也能夠最大限度地展示歷史文物的真實信息。

關於焚燒爐,衡陽市文化旅遊廣電體育局回覆稱,珠暉塔是衡陽市珍貴的文化遺產,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2019年2月28日,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爲第十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珠暉塔修繕及環境整治工程於2020年9月經湖南省文物局批准實施,並於2021年12月通過專家組初步驗收。根據省文物局批覆的修繕方案,周邊的焚燒爐爲後期違規加建的紅磚砌體,與文物歷史風貌不相協調,在施工過程中應予以拆除。

公開資料顯示,衡陽三塔爲來雁塔、珠暉塔、接龍塔。珠暉塔爲雁城三塔之一,位於茶山坳鎮藕塘村。珠暉塔在湘江東岸耒河口,與來雁塔對峙,雄踞江東岸之拜亭山上。

珠暉塔爲清代安徽巡撫衡陽人王之春主持興建,於光緒丁酉(1897)年建成。珠暉塔塔高35米,磚石結構,七層八棱,石階旋梯。正門上方橫額鐫刻“珠暉塔”三字,兩邊雕刻對聯:“高峙船山遠綿學脈,流回耒水廣助文瀾”。塔尖銅頂,塔基四周刻有飛禽走獸圖形,塔內拱門嵌有石刻碑文。

珠暉塔因地勢高,晨迎朝暉,晚披彩霞,璀璨奪目,如珠玉生暉,故名之。衡陽市珠暉區亦因此塔而得名。珠暉區政府網站介紹,衡陽山川靈秀,文采風流,薈萃於湘江耒水之間。建珠暉塔與原來的來雁塔隔江相望,互爲犄角,鎮鎖風水不致流失,使衡陽地氣靈脈永葆不遜。

據衡陽晚報2021年8月報道,124“歲”的珠暉塔,停止對外開放,正在進行建塔以來的首次大修。在一層塔室的神龕正上方,發現了一個口含龍珠的龍首石雕。“龍能呼風喚雨,也能鎮壓妖孽,此處供奉龍首,顯然是出於鎮妖的目的。”湖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柳肅說,古人相信洪水氾濫是因爲妖孽作怪,建在水邊的塔,一般多爲鎮妖塔。不過,從珠暉塔的對聯文字和考古發現來看,柳肅認爲珠暉塔不能簡單歸類爲鎮妖塔,它具有鎮妖和培文風的雙重目的,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意涵。

根據前期考古探勘,珠暉塔下原本還有一個頗具規模的院子。塔前原建有文昌閣,前爲山門,中爲珠暉塔,後爲放生池,山門和珠暉塔之間有長廊相連,南、北廂爲殿堂,周以圍牆合圍成一個院落。據衡陽日報社“掌上衡陽”2022年6月消息,珠暉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如今,針對珠暉塔本體的修繕工程已完成,而塔院的修復工程將與珠暉山地森林公園項目統籌推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