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開放型經濟發展,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虹橋論壇《世界開放報告2022》發佈暨國際研討會上的致辭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 林毅夫

2022年11月5日

各位領導,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我要祝賀《世界開放報告》的發佈,並且很高興借這個機會跟大家做個交流。

中國改革開放在過去40多年取得了年均9.2%的增長奇蹟。當中,有8億多人擺脫了貧困,對世界減貧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國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最主要的原因是對內改革——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從一個封閉型的經濟變成一個開放型的經濟。

開放不僅對中國重要,對世界也至關重要。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有200多個發展中經濟體,到2008年,我到世界銀行當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的時候,有13個取得了年均7%或更高、持續25年或更長的快速發展。

那麼這13個經濟體有5個共同的特徵。第一個特徵,就是,它們都是開放經濟。爲什麼開放那麼重要?從這些年我提倡的新結構經濟學來看,一個國家、一個經濟要發展很好,那麼就應該根據它們的比較優勢來發展他們的產業。如果根據比較優勢來發展的話,有比較優勢的產業發展好的,那就利用國內市場國際市場;沒有比較優勢的產業,那就要從國外來進口,充分利用國際的資源、國際的產品、國際的技術,那麼這樣的經濟發展的成本纔會低,質量纔會高,經濟才能夠穩定快速發展。

我們知道,聯合國在2015年的時候,通過了《2030年可持續發展計劃》,那麼這可持續發展計劃有17個目標,每1個都非常重要,像消除貧困、消除飢餓、實現健康的身體,等等。那麼這17個目標要實現,只有在一個開放的國際經濟當中,才能夠達到這麼一個宏偉的目標。

但是我們知道,這些年全球出現了一個逆全球化的潮流,主要原因是發達國家內部有不少問題。像2008年的國際金融經濟危機以後,它們沒有進行必要的結構性改革,所以國內經濟發展得不好,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得不多,就業成了問題。另外,長期存在的收入分配差距的問題沒有解決,造成國內不少尖銳的矛盾。這些發達國家就把內部的矛盾歸罪於一個全球化開放的經濟,把它作爲替罪羔羊。我們中國人講,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這種逆全球化的潮流不僅不能解決發達國家自己的問題,也會給發展中國家的發展帶來很多障礙。

所以,在這種逆全球化的這麼一個潮流之下,我覺得我們作爲發展中國家,應該繼續推動全球化,推動開放型的經濟發展。今天這個《報告》的發佈,我想,會給開放的重要性,對促進經濟發展、創造就業、實現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理論和指標。我祝賀這個報告的發佈!我祝賀這個報告對我們所想實現的共享繁榮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巨大的貢獻!

謝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