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蒋政 郑州报道

麦肯锡最新发布的《中国肉食消费市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肉类消费总量高达近1亿吨,占全球总量的27%。但人均肉类消费量对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另外,中国肉类消费结构发生变化。猪肉消费占比由2017年的63%降至59%,禽类和牛肉则分别从22%和9%升至26%和10%。

《报告》还提到,预制肉产品异军突起,外出就餐和线上购买热度不断攀升;质量安全与口味是消费者的主要考量因素,价格影响占比较低。

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消费者在肉食的选择上趋于多元化,以及向高质量肉类转型,是整个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国内企业应该把握趋势,在预制菜等相关领域布局,实现自身的快速发展。

肉类消费结构正在调整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肉类消费市场。麦肯锡最新披露的《报告》提到,2021年,我国肉类消费总量高达近1亿吨,占全球总量的27%。然而,我国人均肉类消费量对比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2021年,我国肉类消费量是美国的2倍,但人均仅为美国的一半。

我国肉类消费以猪肉为主,禽类、牛羊肉等作为重要补充。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提到,2021年,猪肉产量5296万吨、牛肉产量698万吨、羊肉产量514万吨、禽肉产量2380万吨。

整体来看,猪肉仍是中国消费者心目中的首选。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市场。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猪肉产量占全球比例为44.09%,位居全球第一;我国猪肉消费量约占世界猪肉消费量的46%,中国人均猪肉消费量约为世界人均猪肉消费量的2倍。

麦肯锡在《报告》中提到,中国消费者购买猪肉的频次不仅远超欧美国家,也超出牛肉和禽类10%以上。调查结果表明,近60%的中国消费者每周至少会吃3~5次猪肉。

不过,中国肉类消费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上述《报告》提到,2017~2021年间,我国猪肉消费占比从63%降至59%,禽类和牛肉则分别从22%和9%升至26%和10%。

禽类上市公司益生股份在回应投资者调研时提到,我国鸡肉消费量呈增长趋势。这主要源于消费观念的转变。90后及00后等年轻一代人现在更注重饮食健康,更喜欢吃鸡肉,并不太特别依赖猪肉,老年人现在也开始注重养生,促进了鸡肉的消费增长。

“老百姓的认知中,牛肉的营养更高,品质也更好一些。所以大家对于牛肉的消费热情是提高的。但是,相对偏高的价格,是干扰消费者购买牛肉的主要因素。”北京一家牛排品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朱丹蓬认为,消费升级大趋势下,牛羊肉品类将是最大受益者,未来还会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牛肉供应存在较大缺口。据《中国牛肉行业发展深度研究与投资趋势分析报告(2022-2029年)》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牛肉消费国,2021年我国牛肉需求量达930.02万吨。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该年我国牛肉产量仅为698万吨。

记者注意到,农业农村部在2021年提出针对肉牛养殖的“新5年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国内牛肉的自给率将达到85%以上,规模养殖比重提升到30%。这意味着,国内牛肉产业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麦肯锡在《报告》中也提到,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水平的增加,牛肉和海鲜的比重将进一步提升。调查结果显示,20%的中国消费者有增加牛肉消费的意愿,净增加值明显高于猪肉(-6%)和禽类(1%)。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告诉记者,肉类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是居民餐桌上的食品结构调整,而是肉类企业市场份额、盈利能力以及发展前进的变化。抓住肉类消费细分市场的调整,适应新市场、新消费、新趋势,将是诸多食品企业的选择。

肉类预制菜带来新机遇

《报告》还总结出中国肉食消费的多个趋势。“预制肉产品异军突起,外出就餐和线上购买热度不断攀升。”《报告》写道。

东海证券研报提到,在预制菜产品中的“即配食品”分类的“净菜”中,净肉的市场规模约为700亿元。

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国预制菜产品众多,但是肉类预制菜占据绝对优势。他给记者提供的“一亩田平台预制菜品类采购热度排名TOP15”中显示,梅菜扣肉热度遥遥领先,佛跳墙、小酥肉、卤猪蹄、卤猪耳朵等多款肉类产品同样上榜。

“在所有被调研的国家,未加工生肉都是消费者首选。但在中国,忙碌的年轻人群对便利性的追求,推动了美味可口的预制肉市场的迅猛发展。”麦肯锡在上述《报告》中提到。

记者注意到,随着预制菜赛道持续火热,多个肉类相关企业均在此布局。其中,双汇发展推出筷乐星厨,新希望推出美好食品、温氏股份推出温氏佳味、圣农发展推出圣农星厨等,产品覆盖梅菜扣肉、丸子、酥肉、肥肠、卤肉、鱼香肉丝等产品,并在全渠道发力。

新希望方面此前对记者表示,2021年美好农家小酥肉年销售额破10亿元。主要销售占比来自B端,在疫情的影响下,产品由B端转向C端开拓,在进入C端市场后迅速崛起成为网红爆款产品。

宋向清告诉记者,肉类企业预制菜,对于我国肉类消费和食品产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人们对肉类食品消费的多样化、标准化,在提高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和丰富人们菜篮子的同时,还能够优化肉类产品结构,促进肉类产业向高端化、便捷化和精细化等方面发展。

麦肯锡在上述《报告》中建议,肉食企业应洞察消费结构向禽类、牛肉、海鲜等健康、高质量肉类转型的机遇,以及外食场景占比高所驱动的冻品肉需求等,寻找激烈市场竞争下的破局抓手;以安全为基石、以口味为方向,把握年轻人对便捷性需求所带来的新机遇,开展预制品等产品创新尝试,适时捕捉线上生鲜电商新趋势,拓宽渠道结构。

“消费者诉求由吃饱到吃好再向吃得健康转变时,整个食品工业也在进行调整。而肉类作为食品工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会持续在产品、技术等方面创新,最终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朱丹蓬说。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