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峯會網絡法治分論壇舉行:構建數字時代法治保障體系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鍾雨欣 北京報道

邁入數字時代,網絡與信息技術革命正在不斷深化,數字化的力量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深刻地重塑人們的價值觀念及社會的規則體系。這其中,法律體系的保駕護航和數字建設的法治化是數字時代的題中之義。

11月9日,2022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峯會網絡法治分論壇在浙江烏鎮舉行。此次論壇主題爲“構建數字時代法治保障體系”,由北京師範大學主辦,與會代表圍繞網絡立法、數據治理、平臺責任等法治前沿熱點話題展開深入討論。

讓互聯網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類社會正在加速進入信息時代,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應用新業態深刻影響着人們的生產生活。與此同時,網絡竊密、網絡暴力、網絡詐騙、網絡攻擊等違法犯罪行爲時有發生,嚴重破壞社會生活秩序、威脅國家安全。

“如何統籌發展與安全、保障公平與正義,成爲擺在我們面前的‘互聯網之問’。”中央網信辦、國家網信辦副主任盛榮華在致辭中說道。

他指出,中國政府對網絡法治建設高度重視。近年來,國家網信辦會同有關部門,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作用,加快網絡立法進程,相繼推動出臺《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組建網絡執法與監督機構,深入整治競爭失序、個人信息泄露、虛假營銷等突出問題,在維護羣衆權益、服務保障互聯網健康發展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成效。

圍繞數字時代法治保障體系構建,盛榮華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加快網絡立法步伐,完善網絡法治體系;二是加大網絡執法力度,維護良好網絡秩序;三是強化網絡法治宣傳,助力營造清朗網絡;四是深化國際交流合作,共建共享法治未來。

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高興夫指出,近年來,浙江率先推動構建依法治網體系,堅持以法治手段規範互聯網新技術新業態、護航數字經濟健康發展。重視發揮制度供給的引領性作用,互聯網領域法規制度建設蹄疾步穩;重視發揮行政執法的強制性作用,互聯網領域違法犯罪行爲得到嚴懲;重視發揮司法審判的權威性作用,互聯網領域典型案例彰顯公平正義;重視發揮守法普法的滲透性作用,互聯網領域法治教育更加入腦入心,切實以法治的力量推動形成更加開放、健康、安全的網絡生態。

隨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加速融合創新,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在各領域加速滲透,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北京師範大學校長、教授馬駿表示,在推動國際社會共迎安全挑戰、共謀發展福祉、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進程中,法治發揮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一方面,依法管網、依法辦網、依法上網,是加強數字生態建設、構建規範有序的網絡環境的基礎性手段。另一方面,加強對話合作,研究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網絡空間國際規則,是推動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地區意願和利益的根本性途徑。

“加快建設網絡強國離不開法治的引領、規範和保障。”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強調在法治軌道上建設網絡強國的重要性,並提出五個着力點:第一,加快形成中國特色網絡法治體系;第二,大力推進網絡治理法治化;第三,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促進網絡文明;第四,樹立辯證思維,正確認識和處理網絡強國建設中涉及法治建設的重大辯證關係;第五,推進全球網絡治理體系變革,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圍繞“數字時代的全民普法”問題,司法部普法與依法治理局局長王曉光指出,數字時代呼喚普法創新,既需要全民普法工作方式創新,還需要理念創新、機制創新。健全社會普法教育機制,需要在政策設計上引導和規範公益性普法組織,健全普法志願者嘉許制度,完善政府購買、社會投入、公益贊助等相結合的社會普法資金保障機制,激發和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全民普法。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庭長林廣海分享了中國法院致力於數字經濟法治保障,積極貢獻司法力量的實踐探索。一是運用數字技術的方法服務保障數字經濟的發展,二是創新制度規則滿足數字經濟發展司法新需求,三是以公正裁判規制數字經濟惠益分享,四是司法職能融入社會治理共築數字經濟治理體系。

“近年來,檢察機關主動適應數字時代發展,持續保持對網絡犯罪從嚴打擊的力度,2020年、2021年分別起訴11萬、24萬餘人,同比分別上升近51%、120%。高度關注信息類犯罪,2021年起訴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犯罪案件1700餘件3800餘人,同比分別上升近92%和54%。”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廳廳長張曉津表示,檢察機關要堅持能動履職、一體履職、智慧履職,以高質量履職服務保障數字經濟健康發展。

如何平衡數據安全與利用是互聯網治理中不得不回應的問題。中國政法大學副校長、教授時建中表示,我國高度重視數據安全的制度建設,已經建立起與數據利用相銜接的數據安全法治體系,各地也積極推進地方立法,提高規範化程度,但數據開發利用的全國性法律制度仍待健全完善。“只有科學的全國性的制度安排,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才能保障國家發展和安全大局。”

澳門大學法學院院長、教授唐曉晴則從法學教育的角度出發,認爲網絡的出現建成了新的秩序,也要求新的範式。“近年來,個人信息保護、數據產權保護、算法歧視等問題引起法學界重大關注。傳統法律教育、法學教育必須因新的社會改變而有所轉變。”

深化國際合作 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防護是網絡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香港大學法律系主任、教授趙雲建議進一步深化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方面的國際合作。第一,推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國際軟法制定的國際合作,提高我國規則制定的話語權。第二,重視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的國際法學術研究。第三,探索減少與不同國家間分歧的可能性,推動條約的談判。第四,推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國際規則制定的人才培養與智庫建設。第五,加強網絡犯罪打擊和反恐的國際合作,必要時開展跨境司法協助。

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以及促進國際合作是聯合國的創立宗旨之一。聯合國毒品與犯罪問題辦公室網絡犯罪與反洗錢部主任Glen Prichard表示,以開展國際合作、共同促進以和平爲目的使用信息通信技術、防止濫用信息通信技術造成的損害,是所有國家的共同願望,也符合所有國家的利益。

“網絡威脅頻發的現狀需要各國政府之間以及政府與多方利益相關團體之間展開密切合作,以共同制定網絡空間領域‘負責任國家行爲’的規則、規範和原則,並形成新的切實可行的國際合作方式。”新加坡網絡安全專員、網絡安全局首席執行官David Koh認爲,目前網絡威脅的程度已大幅上升,需進一步加強網絡空間中基於規則的多邊秩序。

個人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全球互聯網治理共同面對的議題。歐洲委員會數據保護負責人Isabelle Servoz-Gallucci分享了歐洲委員會的數據保護方法以及《第108號公約+》的形成歷程和意義,“這一公約宣佈了在技術發展面前保護信息自主權和人類尊嚴的重要性,整合了數據處理的適當性要求,加強了數據主體的權利儲備,增強了數據處理者的責任以及責任承擔的透明度等等,爲建立一種原則導向的隱私文化鋪平了道路。”

巴西駐上海總領事館副總領事José Roberto de Andrade Filo則在論壇上介紹了巴西的數據政策與監管措施。“巴西在數據創建方面的豐富資源展現了非凡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潛力,但是僅僅擁有大量數據並不必然成爲優勢。我們必須正確使用這些資源,同時兼顧權利保護和推動創新。”

最後,論壇還發布了《反電信網絡詐騙倡議》,呼籲攜手構建多元協作治理格局,健全網絡空間治理機制,營造天朗氣清的網絡生態環境,提升人民羣衆網絡空間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