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周逸斐    每經編輯 陳星    

3月29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舉辦3月例行新聞發佈會,介紹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期重點工作。

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副局長、戰略規劃司司長葛樹介紹,2023年,我國企業用於自主品牌產品的發明專利產業化平均收益,是用於代加工產品的發明專利產業化平均收益的兩倍多,專利與品牌綜合運用效益更加突出。

葛樹表示,調查顯示,2023年,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達到51.3%,較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連續5年保持增長態勢。

專利產業化率穩步提升

葛樹介紹,目前,我國有效發明專利中,企業所佔比重已超過七成,數量超過300萬件。爲了更好掌握專利產業化狀況,相關部門連續16年開展中國專利調查工作,最新的《2023年中國專利調查報告》顯示,我國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產業化率穩步提升,專利轉化運用效益持續提高。

一是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首次超過50%。調查顯示,2023年,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達到51.3%,較上年提高3.2個百分點,連續5年保持增長態勢。

二是高新技術企業專利產業化水平更高。2023年,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發明專利產業化率達到57.6%,較上年提高1.5個百分點,比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高19.5個百分點。

三是專利品牌綜合運用發揮“乘數效應”。2023年,我國企業用於自主品牌產品的發明專利產業化平均收益,是用於代加工產品的發明專利產業化平均收益的兩倍多,專利與品牌綜合運用效益更加突出。

四是企業產學研合作聚焦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企業開展的產學研合作中,針對關鍵技術或核心零部件的比例最高,爲56.1%,表明產學研合作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促進數字資源高效利用

在發揮知識產權制度優勢,支撐數字經濟發展方面,國家知識產權局都開展了哪些工作?

葛樹表示,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制度功能作用,積極助力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促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主要開展了三方面工作。

首先是完善制度,促進數字資源高效利用。推動構建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更好促進數據的合理流動、充分運用、有效保護。提出構建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四個充分”的基本原則,研究梳理了包括保護對象、保護主體、賦權方式、權益內容、保護方式、運用模式等一系列關鍵問題,並在17個省市開展了試點工作。

截至目前,試點地方接收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申請超1.3萬份,頒發證書超過7000張,這些數據的應用場景廣泛,包括製造生產數據、銷售消費數據等,申請主體以企業爲主,佔比90%以上。

其次是強化保護,助力數字信息技術創新。不斷完善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領域新業態專利審查規則,強化數字經濟知識產權源頭保護。開展電商平臺知識產權保護專項治理,強化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在專利預審、維權援助、信息服務等方面綜合支撐作用,推動數字產業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

加強同法院、市場監管等部門的協作,強化行政和司法保護銜接,數據知識產權證書作爲數據處理者持有數據的相關證明,已在數據權益糾紛的司法實踐中得到具體應用。

再次是促進運用,激發數字經濟發展活力。支持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聚焦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重點領域開展專利導航,提高研發起點,優化專利佈局。支持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建設,圍繞物聯網、智慧生活等內容健全數字產業知識產權運用平臺。

支持數據知識產權交易融資,以浙江爲例,數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金額超過22億元,在促進數據流通、支持企業發展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前不久,我局召開了數據知識產權工作指導專家組第二次全體會議,與會專家在數據知識產權保護的多個關鍵問題上都提出了工作建議。我們將按照專家建議,結合試點實踐經驗,進一步完善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更好助力數字經濟發展。”葛樹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