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

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徵。當前,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產業鏈供應鏈面臨調整和重塑,脫鉤斷鏈等風險挑戰不可低估。

“黨的報告明確要求,着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這是國資國企加快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做強做優做大、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等各項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支撐。”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趙世堂表示。

守正創新強鏈補鏈

今年以來,中央企業以有效投資加快產業鏈強基礎、補短板,保障產業鏈安全穩定發展。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央企業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糧食安全等產業鏈領域的卡點堵點,明確重點投資項目近300項,完成投資超過5000億元。

近日在京舉辦的中央企業產業鏈沙龍,正式發佈“勇當現代產業鏈鏈長”徽標,凸顯了央企保障產業鏈韌性和安全的信心。該徽標共有4條彩色鏈條,既象徵產業鏈供應鏈建設的四大理念,即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又象徵四鏈協同,即產業鏈與創新鏈、資金鍊、人才鏈四鏈有機協同、高度融合;還代表產業鏈建設的四條路徑,即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優化塑鏈。徽標主體結構則體現了主體支撐、融通帶動作用。

小小徽標蘊含着中央企業對於使命擔當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鏈長建設的系統性、探索性。

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中國中車集團副總裁馬雲雙提出,供給側和需求側緊密結合,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發展,循環迭代,推動產業鏈持續升級。以引領性產品和重大項目爲載體,在技術創新、產業佈局上精準對接,實現需求牽引、市場導向、協同攻關、示範應用、規模產業化鏈式推進。

加強產業鏈與創新鏈、供應鏈、資本鏈融合。中國移動副總經理高同慶認爲,創新鏈要圍繞產業鏈開展協同攻關,供應鏈要解決“用起來”的問題,資本鏈要充分發揮資本的力量。讓產業鏈變成技術策源之地、跨界融合之地、成果轉化之地、創新孵化之地。

着眼全球開拓進取。中國海油副總經理霍健認爲,要堅持對外開放和市場規則。只有在開放的國際環境中,才能獲得真正的產業安全,才能促進產業動態演進。只有保持進取心、不斷努力,纔可能創造寬廣的產業空間,創造有活力的產業生態系統。

勇挑重擔敢打頭陣

中央企業立足全局全國全產業鏈,勇當鏈長、敢打頭陣,有着堅實的體系支撐。國資委成立了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的專項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各方力量給予協調保障。相關中央企業成立由主要負責同志牽頭的領導小組,組建工作專班,形成了上下貫通抓落實的工作體系。各項工作按照“建體系、搭機制、強保障”總體要求有序推進。

今年5月召開的中央企業現代產業鏈鏈長建設工作推進會指出,推動央企鏈長建設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表示,着力推動中央企業提升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優化塑鏈能力,不斷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在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中更好發揮支撐引領作用。

摸清產業鏈底數,是解決產業鏈短板弱項問題的前提。有關方面全面摸排產業底數,搭建了信息系統,實現數據歸集、動態更新、可視化展示。梳理了產業鏈上的關鍵環節、重點企業,總結了影響產業安全發展的關鍵問題,形成“圖譜—清單—舉措”強關聯的工作體系。

隨着產業鏈底數逐步清晰,“央企解決方案”也逐漸成型。央企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的重要行業關鍵領域,加快補齊產業鏈短板和薄弱環節,鍛造長板優勢,夯實產業基礎能力,加速產業鏈發展建設。

計算產業具有發展蓬勃、覆蓋面廣、拉動力強的特點,也是“卡脖子”的重點領域。“我們不能走別人的老路,也走不通。”中國電子副總經理劉眉玄表示,中國計算產業要面向最難的關鍵卡點堵點加大投入,打造中國特色綠色安全計算產業鏈。

經過努力,中國電子鏈核優勢更加穩固,其綠色安全計算產業鏈PKS“中國架構”實現突破,飛騰CPU與國際主流產品性能差距縮小,麒麟操作系統信創市場佔有率達85%。

機牀是工業母機。我國機牀業大而不強,高端領域亟待突破。通用技術集團將高端數控機牀確立爲第一主業,深入推進行業整合融合,在關鍵產品研製上取得突破。

“堅持以問題爲導向,着力提升產業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通用技術集團副總經理賈大風表示,將重構創新體系,以技術專業性組建研發力量,構建產學研用體系,建設開放性平臺。

在加強產業鏈建設過程中,中央企業充分發揮規模、數據、應用等優勢,牽頭做好產業鏈資源協同和共享,提高產業鏈協作效率,帶動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協同發展,打造特色產業集羣。

中國高鐵已成爲中國製造的一張閃亮名片。作爲產業龍頭,中國中車集團打造世界級先進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羣,培育帶動上下游20多個配套產業、超3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中國中車集團董事長孫永才表示,要聚焦打造自主化、智能化、低碳化、生態化產業鏈和引領全球軌道交通裝備行業發展目標,爲中國裝備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種子問題事關糧食安全。中國中化引進衆多優異種質資源,積極吸收先進生物育種技術。“糧食豐產,既要有良種,又要有良法。”中國中化副總經理張方表示,中國中化通過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實現由一粒種子到一粒好糧,種出好品質、賣出好價錢,帶動糧食產業鏈和整個農業生態高質量發展。

國資國企工作創新

黨的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戰略部署。新徵程上,國有企業該如何作爲?

趙世堂強調,國資央企要以黨的精神爲指引,把產業鏈建設作爲國資央企發揮戰略支撐作用的具體路徑,以“勇當現代產業鏈鏈長+原創技術策源地+資本+人才+政策”匯聚合力,更好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本鏈人才鏈深度融合;以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爲目標,聚焦主責主業和關鍵產業鏈,加快國有經濟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產業鏈控制力影響力帶動力,在現代產業體系構建中更好發揮支撐引領作用。

根據有關部署,要持續深入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積極提升出資人產業屬性監管能力,更多從國家戰略全局謀篇佈局,聚焦國資國企新時代功能定位,進一步豐富“管資本爲主”的內涵邊界,完善以使命導向和戰略管控爲主的產業屬性監管方式,推動國有資本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中高端及基礎關鍵環節集聚。

國資委的信息顯示,產業鏈建設工作將聚焦戰略目標紮實推進。經過一段時期努力,力爭培育一批具有產業生態主導力和鍛長板優勢的鏈長企業,打造一批新形勢下的關鍵性支柱產業,帶動細分領域“專精特新”企業,搭建上下游、大中小企業專業分工、協同發展,產業鏈條融通創新、交織成網的現代產業組織體系,逐步形成具有全球領先水平和持續創新能力的世界級產業集羣。

“國有企業要在保障經濟循環暢通、促進高質量平衡發展上發揮支撐託底作用。”有關專家認爲,要明確重要能源資源和糧食國內生產自給的底線需求,建立科學有效的風險防控機制,大力推進龍頭企業保鏈穩鏈,着力做好供應保障、協同儲備,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培育支柱產業要“雙管齊下”。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深化產業數智賦能,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搭建供需對接、要素整合、融合創新的平臺型企業,培育更多具有數字經濟和信息時代特徵的新型中央企業。

與此同時,加大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製造業和未來產業投入力度,聚焦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等方向,加快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應用,增強要素投入保障能力,培育新形勢下關鍵性支柱產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