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卓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負極材料出爐包裝。企業提供

青海西部水電有限公司的全景圖。企業提供

本報記者 宋翠茹

民和工業園多家企業的廠房車間裏,機器加速運轉,生產線上一片忙碌、拼勁十足……冬日裏,園區內處處洋溢着幹事創業的熱情。

數據顯示,截至10月底,民和工業園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50.98億元,同比增長16.75%;工業增加值增速6.08%;銷售產值148.5億元,同比增長15.62%。

這是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民和工業園與困難作鬥爭,克服衆多不利因素影響,應變而變,激活了企業發展春水,成爲民和工業經濟逆勢上揚、提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企業創新勢頭強勁

機聲隆隆,各條生產線馬力全開,工人們嫺熟地操作……連日來,青海西部水電有限公司處處迸發加速發展的活力,一派繁忙景象。 截至2022年10月份,液完成35.66萬噸,完成全年計劃43萬噸的82.9%。

西部水電公司曾是我省傳統電解鋁生產產業的代表,在歷經一輪又一輪產能壓減陣痛後,最終把發展方向瞄向產品升級、工藝創新,企業重新煥發出新生機。

在西部水電公司鑄造車間,裝載滾燙鋁液的抬包車忙碌穿梭,鋁水經過再加工,就地轉化爲鋁棒、鋁板;而在生產線項目監控室內,隨着實時指令的發出,機械臂傳送原材料、混合烘加熱、成品輸出、自動碼垛等全生產過程有條不紊。“這套設備讓我們的自動化程度大大提高。”董事長張軍傑開着視頻向記者介紹到。

今年,在行業下行壓力下,西部水電公司卻逆勢突圍。他們的逆襲之路,不僅有“量”的快速增長,更有“質”的提升。一年來,企業通過對裝爐方式的不斷摸索創新,對焙燒、啓動工藝的不斷改進創新,減少了冰晶石使用量,降低了焙燒啓動電耗。截至11月1日,二期大修槽焙燒啓動節約260萬元。

不僅如此,企業通過逐臺對電解槽四周母線、槽周圍風格板絕緣部分以“一點帶面”的測量方式方法進行電解槽接地消缺,徹底消除了電解槽接地這一重大安全隱患,保障人身設備安全運行的同時也起到了節能降耗的目的。

在民和中小企業創業園的青海藏峽山泉水有限公司的車間內,兩條全自動生產線加緊作業,機器運轉聲成爲令人欣喜的“音符”,工人們正在抓緊生產山泉水。

藏峽山泉水廠依靠科技進步,在生產工藝、設備和檢測手段等方面高標準,嚴要求,實現了生產各個環節的數字化、自動化控制,內外清洗、消毒、灌裝、壓蓋、熱封等過程全部實現無菌自動化作業,做到真正的無菌生產環境,讓更多人喝上天然、可口、健康的放心水。

“過段時間,我們準備在參觀通道做一個智能幕牆,來生動展示藏峽山泉水由於特定的地質構造和豐富的森林資源,水源經多年深層循環及湧動而來,特別是,水中富含了偏硅酸、鈣、鋰、鍶、鉀等十多種有益於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增強客戶體驗感。” 青海藏峽山泉水有限公司總經理冶化勇告訴記者,藏峽山泉水廠正逐步實現着工業技術的文化“軟着陸”。

穩產增效幹勁十足

疫情時期,通過與上游原料生產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提前謀劃、保持合理庫存、原料運輸貨車嚴格執行“六步法”閉環管理,有效保證了企業生產的連續性。

民和光大炭素有限公司所有員工實行駐廠生產和管理,生產不停歇,工人正忙着破碎、配料、混捏、成型、質檢,經過一系列生產工序,一塊塊電極糊順利出廠進入下游企業。截至10月底,公司生產電極糊2.45萬噸,實現產值1.25億元,直接帶動就業40多人。

“炭素電極糊是生產鐵合金的核心材料,屬於鐵合金一體化項目的上游產業。我們充分發揮品牌、區域優勢,在保證滿負荷生產的同時,努力降低原輔料的消耗。今年以來,企業全力推進生產經營工作,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態。” 民和光大炭素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學文說。

今年以來,光大炭素公司合理安排生產計劃,結合下游客戶生產實際,提早謀劃生產、運輸方案,根據國內外市場不同規格、配方,合理搭配生產,多措並舉增加產能。並及時調整生產營銷模式,強化內部管理,改變思維,以變應變、創新求變,穩產增效,鞏固傳統市場、向效率要效益,實現高品質原料、裝備實力和科技研發等方面的優勢互促互補,不斷提升競爭力。

而今,集科研、生產、銷售於一體,從原料保障到銷售終端,形成了非常完整的產業鏈,取得了可喜成績。如今,光大炭素公司在國外炭素領域佔有一席之地,特別是在韓國市場份額逐年快速提升,並“結緣”韓國浦項制鐵、新派克、東部金屬等衆多的鐵合金行業龍頭企業,幾年來出口量、創匯額等連年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並實現了替代歐洲老牌電極糊企業的市場份額。

2022年,光大炭素公司未雨綢繆,建設“年產5萬套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用坩堝項目”,目前已經進入了全面建設階段,有望在2023年年中建成投產,爲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生產企業補齊產業鏈做出應有的貢獻。

一個好項目,帶動一個產業集羣。在青海卓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鋰電池負極材料生產車間有三條生產線,其中,3號生產線正開足馬力,全力生產,裝爐、送電、冷卻、出爐、包裝……各道工序都在緊張有序地進行。

“我們每天安排近50名工人在崗,3號線生產線滿負荷生產,月產能達到1300多噸,今年年產值預計達2億元。現在,我們產能基本實現了預定目標,實現了增產增效。1號線和2號線準備在11月底投產。” 青海卓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生福說。

據瞭解,負極材料是鋰離子電池生產的四大材料之一,鋰離子電池用途非常廣泛,主要用於新能源汽車、數碼產品、光照類產品、玩具類產品等各種電子移動設備。青海卓達新材料公司主要從事鋰電池負極材料製造,炭素製品製造,非金屬礦製造、加工、銷售業務,可實現年生產鋰電池負極材料3萬噸。憑藉先進的工藝技術,優良的工藝裝備,成熟的生產工藝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爲企業生產出高品質產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截至目前已生產負極材料3300噸,實現產值0.68億元。

“力爭到2024年將公司打造成爲年產10萬噸規模的鋰電池負極材料產業基地。”張生福滿懷信心地說。

精準發力攥指成拳

新冠肺炎疫情讓企業生產發展環境複雜嚴峻,要答好“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份考卷,民和工業園是如何做到的?

答案:聚焦問題精準發力,打出兩記“重拳”。

一拳指向“誰來幹”。從主動作爲推出“服務企業促生產”,“店小二”式貼心服務,確保“靶向精準”;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踐行“一線工作法”,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帶頭深入企業一線辦公,用創新思維和有效舉措推動難題化解、矛盾破解,贏得企業家信賴,激發企業擴產提質動力。

一拳指向“怎麼幹”。圍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營造幹事創業濃厚氛圍,以工業企業爲龍頭,延伸產業鏈,帶動上下游產業集聚;以落後產能淘汰政策倒逼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能級;持續推進以鋁、鐵合金、鎂質材料、鋰電池負極材料、岩棉爲主,以農副產品、新型建材加工爲副的產業聚集聚羣,開創主導傳統產業引領,小微優勢企業互補,培育壯大農副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進一步優化園區產業發展結構,助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11月10日,民和工業園管委會舉辦中小企業創業園產品推介會,通過參觀中小企業創業園投產企業生產線、產品推介座談、簽訂意向協議等形式,創新推動“大手拉小手”“大中企業帶動小微企業”發展模式落地落實,進一步提升園區企業產業鏈互補、供應鏈互銷水平,有力推動園屬企業一體化發展,營造了爲企業減負、共渡難關的良好氛圍,實現園區工業經濟逆勢增長,助力園區企業高質量發展。

“不論是推介座談會,還是援企助企行動都像是一場‘及時雨’,堅定了我們紮根園區發展的信心與決心。”這是不少參會企業的共識,在他們眼中,不管是傾聽企業訴求、協調解決問題、提供精準服務,還是用真金白銀、真招實策,民和工業園都意在營造出更公平的市場環境、更便捷的政務環境、更優良的營商環境、更舒適的生活環境,爲企業做大做強提供最優服務、最大支撐、最強保障。

越是爬坡上坎,越要逆勢拼搏。正是憑着壓力下不鬆勁的韌勁,據統計,民和工業園現有各類企業55家,其中投產企業35家(規模以上企業14家),在建14家,準備轉型升級3家,開展前期工作3家。

舵穩當奮楫,風勁好揚帆。民和工業園找準了突破口,發展路徑愈加清晰,制定了具有前瞻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的產業規劃,優化生產力佈局、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經濟綜合競爭力,現代產業體系日趨完善,必將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高質量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相關文章